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1篇
航空   47篇
航天技术   113篇
综合类   3篇
航天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The variation of TEC data at Wuhan station (geographic coordinate: 30.5°N, 114.4°E; geomagnetic coordinate: 19.2°N, 183.8°E) at crest of equatorial anomaly in China from January 1997 to December 2007 were analyzed. Variability with solar activity, annual, semiannual, diurn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 were also analyzed. The MSIS00 model and ISR model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the variabilities found in the results. The TEC data in 1997 and 2001 deduced from another crest station Xiamen (geographic coordinate: 24.4°N, 118.1°E; geomagnetic coordinate: 13.2°N, 187.4°E) were used to contrast.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long-term variations of TEC at Xiamen station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variations of solar activities. Typical diurnal variation behaves as a minimum of the TEC in the pre-dawn hours around 05:00–06:00LT and a maximum on the afternoon hours around 13:00–15:00LT. Some features like the semiannual anomaly and winter anomaly in TEC have been reported. The anomaly may be the result of common action of the electric field over the magnetic equatorial and the [O/N2] at the crest station.  相似文献   
92.
基于ProE的航天器三维屏蔽与辐射剂量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明辉  韩建伟 《宇航学报》2012,33(6):830-835
为准确评估结构异常复杂的航天器内部遭遇的辐射剂量,本文将直线近似原理和ProE工程软件相结合,自主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航天器三维屏蔽与辐射剂量评估方法。利用本方法对立方体、球、平板等简单几何体内部的屏蔽厚度和辐射剂量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基于ProE的三维屏蔽与辐射剂量计算方法是可靠的。结构复杂程度相当于中等规模航天器的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较高效的分析评估复杂航天器内部遭遇的屏蔽厚度和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3.
The diurnal variations in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in the equatorial ionisation anomaly (EIA) region are not always represented by two crests on both sides of the magnetic equator. Sometimes, only an obvious single crest is evident at equatorial and low latitudes.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analysis of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single crest phenomenon in TEC around 120°E longitude during geomagnetic quiet days (Kp < 4). The variations in TEC are also compared with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foF2 and hmF2) derived from the 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 extended to Plasmasphere (IRI–Plas) model.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ngle crest phenomenon occurs mainly on days with extremely low solar activity, while the corresponding F2 layer critical frequency showed obvious asymmetry, or even only a single peak.  相似文献   
94.
脉冲爆震发动机点火过程离子催化效应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气体电离理论推导出氢气-空气混合气体电离后组成成分,理论分析活性基团对燃烧速率及剧烈程度的催化效应,以及不同点火能量、活性基团浓度对缓燃转爆震(DDT)过程的影响.结合氢气-空气燃烧23步化学反应动力学机制,采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工况下的DDT过程进行模拟,与理论分析结果对比.结果表明:点火温度为2000~2500K时,活性基团的加入,可提高燃烧速率,DDT时间可缩短9.91%~21.08%,DDT距离可缩短3.32%~8.08%,DDT时间和DDT距离的改变幅度随点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点火能量较高时应该考虑气体电离效应.   相似文献   
95.
利用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IGS提供的全球电子浓度总含量(TEC)数据, 分析太阳活动上升期华南地区(经度110°E, 纬度5°—35°N) 上空电离层赤道异常(EIA)北驼峰的变化特征. 结果显示, 电离层赤道异常北驼峰区TEC峰值I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半年变化特征; 北驼峰峰值出现的时间T和纬度L的日变化有一个相对较大的变化区间, 其季节和半年变化特征并不明显; 太阳活动对北驼峰变化影响比较明显, 而地磁活动对北驼峰变化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6.
东亚大陆磁异常区地磁太阳日变化的异常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IGY/IGC(1957。7。1-1959。12。30)期间全球地磁台网和中国长春、北京、上海、拉萨四台的地磁资料,分析了东亚大陆磁常区地磁异常区地磁太阳静日变化Sq的异常特征,分析表明,组成Sq的两个主要谐波(1次和2次谐波)在东亚大陆常区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区的分布特征;X分量振幅值一般高于地磁纬度相同的其他地区的振幅。振幅极小值出现的纬度向南移动约20°,极小值的量值小于其他地区,由东亚异常  相似文献   
97.
将主元分析和独立分量分析相结合应用于重力异常信号的特征提取.采用主元分析对测量数据进行去相关和降维预处理,再利用独立分量分析算法提取重力信号的特征系数.结合重力异常变化与特征系数的关系,提出了应用特征量化参数表征重力异常信号变化程度的方法.基于实测的重力异常信号进行了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特征量化参数能有效的反映重力异常的幅值变化程度.  相似文献   
98.
电离对高超声速稀薄流飞行器气动热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程  王江峰 《航空动力学报》2016,31(9):2156-2163
将电离反应模型扩展到(direct simulation Monte Carlo,DSMC)方法中,研究了电离反应效应对高超声速稀薄流飞行器气动热的影响特性.针对稀薄流场中电子出现带来的实际困难,引入“捆绑法”思想处理电子在流场中的运动,并给出了电离反应模型及电离反应处理方法.在以RAM-C Ⅱ飞行器外形为例对增加了电离反应的DSMC代码进行验证的基础上,以“星尘号”探测器外形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飞行高度下5组元混合气体模型(无电离)和11组元混合气体模型(含电离)的化学非平衡流动开展了数值模拟,细致分析和对比了电离反应效应对探测器气动热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的电离反应处理方案能够模拟带电离反应的高超声速化学非平衡稀薄流动.在飞行高度为60km时电离反应对探测器气动热的影响最为强烈,使探测器的驻点热流密度降低了5.12%,电离反应对探测器气动热的影响随气体稀薄程度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99.
提出了一个基于模糊数据挖掘的入侵模型.异常检测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正常模式随时间变化.如果一个实际的入侵行为稍有偏差就有可能与正常的模式相匹配,而异常检测系统则无法检测到这种入侵行为.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利用模糊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正常模式,并用一组模糊关联规则表示.在进行异常检测时,利用新的审计数据挖掘当前模糊关联规则,并计算其与正常模式的相似度,如相似度低于规定的阈值,使其产生入侵警报.最后,文中利用遗传算法优化模糊成员函数来选择其参数.  相似文献   
100.
利用赤道异常峰区台站(Okinawa)观测的, f0F2资料(1977—1990), 分析计算了赤道电离层行星波周期振荡(2日、3—4日、5—7日及10—16日)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发现其在一年四季都有出现, 但相对强度在冬、夏季较大, 且冬季更强;其振荡周期也随季节有所变化, 以2日波而言, 夏季更接近于2日, 而冬季则多在2日多至2日半区间振荡;更长周期的波的所谓夏季峰值的出现, 还有向夏初和夏末过渡的趋势。并发现振荡与太阳活动性呈负相关, 即低年的相对幅度要强于高年, 并且周期越长负相关越显著;同时显示出振荡的出现率及频率变化受到QBO的调制, QBO东风相期间比西风相更易于出现长周期振荡。这些结果说明赤道电离层明显受到中低层大气动力学变化的向上耦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