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航空   11篇
航天技术   80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11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61.
一林 《国际太空》2006,(3):25-29
1美国航空航天局火星探测计划回顾 进入21世纪,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调整了它的火星探测计划.按照火星发射窗口每隔26个月一次的机会,NASA在21世纪头10年中安排了5次火星探测任务,每2年1次,分别为:  相似文献   
162.
着陆缓冲技术应用于各类飞行器着陆时吸收机械能,降低着陆冲击过载,最终使飞行器以一定的着陆姿态安全地着陆在星表。随着载人深空探测任务的深入,引发了一次任务多次着陆的需求,进而对着陆缓冲提出了的可重复使用的新要求。由此开展了一种新型油气式的可重复使用着陆缓冲装置研究,该装置可以兼顾地外天体着陆和地球返回着陆需求。文章首先详细介绍了该设计的组成及工作原理;随后分析了缓冲机理,对缓冲力的组成及计算表达进行了详细说明;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了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5种典型工况的仿真分析和计算。经过计算,最大缓冲行程不大于0.3m,最大加速度过载不大于8gn,能够承受1m/s的水平速度。综上,该载人飞船着陆缓冲装置能够满足多次着陆缓冲及过载等要求,相关设计可以作为新一代载人飞船着陆缓冲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3.
基于一种具有串并联混合腿足机构的四足可行走着陆器,为摸清其行走过程中的关节能耗问题,采用牛顿-欧拉方法进行了动力学建模研究。首先,采用D-H法建立串并联混合腿足机构的关节坐标系,进行正向运动学和逆向运动学的推导;然后在运动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牛顿-欧拉方法建立着陆器整机的全状态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以足端相对轨迹为输入,获取着陆器在运动过程中各关节受力情况的变化曲线;最后,采用五次样条插值法规划一段运动轨迹,用ADAMS仿真软件进行着陆器虚拟样机仿真。经验证,该动力学模型理论计算数值和虚拟样机仿真数值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可以作为后续能耗模型建立和优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4.
165.
<正>2014年11月12日,欧洲"罗塞塔"探测器向距离地球5.14亿千米的67P/丘尤穆夫-杰拉西门克彗星(简称67P彗星)的彗核投放了所携带的着陆器"菲莱",使它成为世界首个在彗星着陆的探测器。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彗星"近距离"开展研究,它将开启人们对彗星和宇宙的新认知。尽管"菲莱"着陆不十分完美,因而目前面临着一些困难,但从总体讲是基本成功的,并已获得一些重要  相似文献   
166.
167.
正俄罗斯质子M/和风M型运载火箭3月14日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欧空局"外空火星"项目下的"微量气体轨道器"(TGO)和称为"斯基亚帕雷利"的一个着陆器。火箭起飞10小时41分后,即北京时间3月15日凌晨4时12分,探测器同和风M上面级分离,踏上一条火星转移轨道。欧空局设在德国达姆施塔特的欧洲空间运行中心随后于5时29分通过位于肯尼亚马林迪的一座地面站收到探测器传回的信号,证实探测器状态良  相似文献   
168.
通过分析比较不同构型的指向机构特点,提出一种轻小型月球着陆器相机三自由度指向机构设计方案,研制出原理样机.建立了相机指向机构运动学模型,对不同工况的相机指向机构的力矩裕度及冲击进行了分析,基于有限元分析对相机指向机构进行模态分析,得到机构主要频率及对应振型,可为相机指向机构优化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9.
月球着陆器着陆缓冲机构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着陆缓冲机构是着陆器实现月球或行星探测软着陆的关键部件之一,它直接关系到软着陆探测任务的成败.文章根据着陆缓冲机构的功能和特点,提出了从概念设计、方案比较到方案确定、详细分析和试验验证的方案设计流程,并结合月球着陆器着陆缓冲机构的研制经验,对每个阶段的设计方法进行了阐述,可供后续深空探测任务着陆缓冲机构设计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0.
张熇 《航天员》2014,(5):42-43
自2004年3月成功发射以来,“罗塞塔”探测器已在宇宙游弋了10年,今年11月12日它将释放“菲莱”号着陆器登陆彗核表面,以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第一次与彗星的“亲密接触”。这也预示着“罗塞塔”在10年漫长的“追星”旅程后,将正式开展其未来的研究工作,揭开欧空局彗星探索史上伟大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