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航空   11篇
航天技术   80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11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21.
全球各大航天局有可能在年内就联合开展无人月球探测签订一份宪章.以在下个年代中期把着陆探测器送上月面。由美国航空航天局倡议的这份宪章将确立称为“国际探月网”(ILN)的这项无人探测计划的目标。ILN计划可能包括在2013年实施一项试验台技术项目.以研制可能在2017年前送往月球的通信与导航卫星和无人着陆探测器。着陆器将由ILN项目的不同合作伙伴发射,数量可能多达4个。各方将对发射安排进行协调,以确保同时有尽可能多的着陆探测器在月面上工作,  相似文献   
122.
嫦娥四号着陆器测控通信系统设计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嫦娥四号着陆器测控通信系统负责搭建着陆器与地面站、中继卫星之间的测控通信链路,是任务工程目标实现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针对嫦娥四号着陆器任务对测控通信系统任务需求,提出系统方案,给出测控通信系统关键环节的设计方法、实现技术路径、地面验证和在轨工作结果,可为未来的深空探测任务测控通信系统的设计与验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3.
自50年前首次进入太空以来,人类已经向外迈出了一大步,而未来10年我们将更进一步。从行星到其他目标,让我们一一数来:水星:美国航宇局信使号探测器于2010年3月18日抵达。金星:欧洲空间局的"金星快车"正在轨道上研究金星大气;日本2010年发  相似文献   
124.
针对嫦娥三号探测器两器释放分离过程几个关键力学问题,给出两器释放分离过程的主要风险点与影响参数,应用ADAMS建立两器释放分离全过程仿真模型,开展了全过程动力学仿真与相关试验。分析得到可适应安全释放分离要求的着陆器最大着陆姿态边界与关键性能参数,为两器释放分离提供了理论支撑与依据。  相似文献   
125.
正2月19日,从国防科工局组织召开的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传出消息,嫦娥三号着陆器于2月18日成功自主唤醒,进入第28个月昼,工作正常。经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嫦娥五号任务正式由初样研制转入正样研制阶段,预计于2017年前后完成研制并择机发射。探月工程三期2011年正式立项,主任务嫦娥五号以获取月球样品并返回  相似文献   
126.
为提高分析月球着陆器软着陆有效载荷着陆冲击响应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瞬态动力学的着陆器有效载荷软着陆冲击响应分析方法.根据着陆器全机结构柔性和月壤柔性对有效载荷着陆冲击响应的影响,参照某型着陆器,于MSC.PATRAN环境中建立着陆器全机柔性体模型及月壤柔性体模型,运用瞬态动力学仿真软件MSC.DYTRAN对着陆器软着陆有效载荷着陆冲击响应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分析着陆器软着陆有效载荷的着陆冲击响应是准确有效的,能够比较逼真地模拟月球着陆器实际着陆工况.  相似文献   
127.
为解决着陆器研发过程中着陆稳定性、能量吸收和载荷缓冲等问题,需要开展大量的软着陆动力学仿真分析。文章研究分析了过去几十年中,腿式月球着陆器软着陆动力学仿真数学模型的发展过程及一些最新的建模方法。针对软着陆动力学仿真数学模型的3个方面:着陆器模型、月面模型和着陆腿足垫与月壤的接触模型,给出了各种建模方法之间的联系,并对着...  相似文献   
128.
王宸  陈金宝  董自瑞  陈姮  袁英男  朱锦耀 《宇航学报》2022,43(10):1302-1310
针对现有被动式铝蜂窝月球着陆器缓冲力波动大、无法重复使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磁流变缓冲器的仿猫月球着陆缓冲机构。首先,开展了不同高度平台的家猫跳落实验,对其跳落着陆姿态与前/后腿触地冲量进行了分析,探究其缓冲吸能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猫后腿的缓冲吸能占比更高。其次,结合猫跳落实验与中国嫦娥系列月球着陆器参数,设计了一种新构型仿猫着陆缓冲机构,并将其与嫦娥着陆器进行了仿真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仿猫月球着陆缓冲机构,其机体最大加速度降低了18.3%,具有更为出色的着陆性能。其前腿缓冲吸能贡献约为40%,后腿的缓冲贡献度约为60%,与家猫高台跳落实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仿猫月球着陆缓冲机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9.
《飞碟探索》2014,(9):6-7
历史上首个绕彗星轨道运行的人造航天器、欧空局的旗舰项目——“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与“菲莱”着陆器,经过1O年远征,跋涉约64亿千米,终于于北京时间8月6日抵达目标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  相似文献   
130.
2014年1月12日08时21分,嫦娥三号着陆器受光照自主唤醒。此前,“玉兔”号月球车已于11日05时09分实现自主唤醒。两器安全度过长达14天的第一个月夜的极低温环境,我国成功突破探测器月夜生存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