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7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84篇
航空   223篇
航天技术   1045篇
综合类   19篇
航天   12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61.
选用了Sz—2大气密度探测器在2001年2—4月间的探测数据,进行日照和阴影区域热层大气密度对太阳和地磁活动程度的响应变化的探讨.结果表明,日照区大气密度峰值主要随F10.7值而变,在地磁扰动期间,阴影区大气密度对扰动的响应更明显,通常响应变化开始于高纬度地区,然后向低纬度地区推移.  相似文献   
62.
空间扫描     
汇文 《国际太空》2003,(11):35-36
洛马公司将为回声星公司制造一颗通信卫星 洛马公司2003年9月10日宣布,它将为回声星公司制造一颗地球静止卫星,这是该公司今年迄今为止赢得的第4个商业卫星订单。洛马公司将要制造的这颗卫星采用A2100型卫星平台,被命名为回声星 X,拟于2005年第3季度发射,将为美洲大陆、阿拉斯  相似文献   
63.
火星探测将是21世纪头十年世界航天的重头戏,美国和俄罗斯都制订了火星探测计划。美国在1976年海盗号成功着陆火星之后,1997年又发射了探路者和火星漫游车“索杰纳”。人们对开发火星的热情越来越高。 鉴于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耗资巨大,在火星计划中,为节约巨额资金和减少宇航员的风险,将首先由火星车作为先遣部队和开路先锋,率先登上火星。  相似文献   
64.
张桀 《太空探索》2004,(3):34-35
在过去的近200年里,“火星上有没有生命”始终牵引着各国科学家的热情。  相似文献   
65.
在成功登陆火星一年后,机遇号和勇气号两个火星漫游车依然健康如昔.继续在火星表面进行地质考察,并发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东西。  相似文献   
66.
美国新一代导弹预警卫星指日可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兵 《太空探索》2007,(2):42-45
美国空军2006年11月17日宣布,由洛马公司开发的美国新一代导弹预警卫星中的“天基红外系统-高轨道”(SBIRS-High)卫星上的探测器已进行了在轨传输数据的测试,测试取得了圆满成功。首颗大椭圆轨道卫星的星载探测器是由诺格公司负责制造的。如果把“天基红外系统-高轨道”卫星比作是反导系统中的“眼睛”的话,那么探测器则是“眼睛”中的“瞳孔”。新科状元技高一筹美国现正全力研制既可探测来袭的战略导弹,又能探测战术导弹的“天基红外系统”。它将用于监视和预警全球导弹发射,包括发射时间、地点、弹头轨迹以及着陆地点估计等;为“战区…  相似文献   
67.
航天员到选火星.对火星进行探索、开发和改造.要有一个落脚之地。这就是火星基地.基地有大有小.开始时比较小.结构和设施都比较简单.称为临时基地,或称火星前哨站。后来随着到火星上来的人越来越多.对火星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基地结构从简单变得复杂,基地设施从不完善到完善.最后发展成为永久基地,甚至火星移民区。因此人类对火星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其实就是火星基地的发展和壮大的过程.  相似文献   
68.
杭仁 《国际太空》1997,(4):16-16
据美国1997年1月6日至12日的《空间新闻》报道,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最新的一份报告说,NASA在发射载人火星航天器之前,至少还需花10年时间,在地面上进一步研究深空辐射对生物的影响。这份题为“辐射对行星际航天员的危害:生物学问题及研究对策”的报告指出,NASA在对辐射危险及其对健康的有害影响获得更深人的了解之前,应当立即增加生物学和空间辐射物理学方面的研究经费,并推迟行星际飞行器辐射屏蔽的设计。在地球大气层和磁层外飞行的航天员受到两种辐射源的高强度辐照:一是太阳粒子事件;二是连续的高能宇宙射线。据认为,长期…  相似文献   
69.
欣然 《太空探索》2007,(1):44-47
今年10月4日是人类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50周年纪念日。半个世纪前,苏联用一颗其貌不扬的卫星敲开了太空之门,开辟了一个人类发展的新领域。在那颗光辉的小球推动下,半个世纪以来,全球的航天技术飞速发展,取得了辉煌惊人的巨大成就,相继发射了各类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和宇宙探测器。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历史表明,航天技术已经在推动技术进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带动高新技术产业腾飞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它已经成为一种造福人类的手段,成为一个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为纪念人类的第一颗卫星发射50周年,本刊特辟《天路星桥》专栏,回顾世界航天50年来发生的部分重大历史事件和故事。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