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1篇
  免费   408篇
  国内免费   164篇
航空   1246篇
航天技术   234篇
综合类   196篇
航天   40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91.
靳旭红  黄飞  程晓丽  苏鹏辉 《航空学报》2021,42(3):124118-124118
针对高空航天飞机等再入飞行器表面缺陷或防热瓦缝隙导致的局部压力过高和气动加热问题,采用直接模拟Monte Carlo (DSMC)方法研究了飞行高度为80 km的稀薄流区高超声速凹腔绕流问题,考虑气固相互作用(GSI)模型对凹腔流场特征和表面压力、热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稀薄流条件(80 km)下,GSI为完全漫反射时,在凹腔前缘分离的剪切层再次附着在后缘,在凹腔内部形成一个充满腔体的单涡结构;随着GSI从完全漫反射向镜面反射变化,气体与凹腔表面之间的切向动量交换减弱,即黏性剪切作用减弱,外部气流被卷入凹腔的程度减弱,导致涡结构不断减小直至消失,凹腔底部逐渐出现所谓的"死水区"。与完全漫反射相比,镜面反射或近镜面反射会导致凹腔上游侧面的峰值压力和峰值热流以及下游侧面的峰值压力剧烈增大,在飞行器设计中,应特别留意上述表面的压力载荷和热载荷。  相似文献   
992.
李军  栗智宇  李志刚  张垲垣  宋立明 《航空学报》2021,42(3):24111-024111
现代燃烧室由于富油燃烧-快速焠熄-贫油燃烧技术和贫油预混燃烧技术导致其出口具有非均匀温度(热斑)分布、强旋流和高湍流度的流动特征,显著影响燃烧室下游高压涡轮级的气热性能。先进高压涡轮级气热性能分析和冷却设计越发依赖于燃烧室和涡轮相互作用下交界面的气热参数非均匀分布特征。论文阐述了燃烧室和涡轮相互作用机理。介绍了燃烧室和涡轮相互作用下高压涡轮级气热性能研究的代表性实验台和数值方法。分别综述了燃烧室和涡轮相互作用下热斑、热斑和旋流、旋流和湍流度对高压涡轮级气热性能的影响特性。给出了燃烧室和涡轮相互作用下高压涡轮级的气热性能分析及不确定性量化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燃烧室和涡轮相互作用下高压涡轮级气热性能的研究成果。展望了非均匀气热参数分布条件下高压涡轮级气热性能可靠性分析和鲁棒性设计需要更加深入研究的方向,为适应先进航空发动机的燃烧室和涡轮一体化设计需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黄勇  程立  张方 《空间科学学报》2012,32(3):348-353
在电离层高度释放SF6气体能够显著扰动电离层.根据SF6分子在电离层中的扩散方程,同时考虑其在电离层中主要的离子化学反应,研究了SF6气体释放后电离层各粒子浓度的时空变化,计算了产生人工气辉的体发射系数和发射强度.结果表明,SF6气体在电离层高度释放后,电子和O+的密度均有大幅度下降,主要的负离子成分由电子转变成SF5-;在释放过程中,主要产生777.4 nm和135.6 nm两种气辉,且前者的气辉强度远小于后者;电离层温度对气辉的强度有很大的影响.本文的数值计算与美国IMS/SF6实验观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近似,且通过数据比较还能准确推断出实验时当地的电离层温度.  相似文献   
994.
固液推进技术在载人登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和地区新世纪载人登月计划的研究、美国"阿波罗"飞船登月舱动力系统的详细分析,基于固液推进技术的特点,利用遗传算法开展了固液火箭发动机替代"阿波罗"登月舱下降级和上升级液体火箭发动机方案的优化设计,并对两者在功能、质量、体积和推进剂特性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固液推进技术在载人登月以及深空探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优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995.
航空活塞发动机两级增压匹配方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通过对某单级增压活塞发动机的研究,将两级增压应用于该机型,采用压气机串联、涡轮并联的布置方案,并用GT-Power对发动机进行建模.按等流量模式对两级涡轮增压进行匹配,并对地面至高空10km飞机全飞行高度的运行工况进行了预测.对废气放气阀调节流量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涡轮和压气机在全高度都运行在高效率区内,为两级增压系统的研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6.
基于两相流理论滑动轴承动力特性求解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孙丹  张楚  郭瑞  杨建刚 《航空动力学报》2012,27(12):2821-2827
将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两相流与动网格技术应用于滑动轴承动力特性数值求解,建立了基于CFD两相流滑动轴承动力特性求解模型,该模型无需设定油膜破裂边界条件且更能准确模拟滑动轴承流场特性.比较了单相流与两相流滑动轴承压力分布特性,计算分析了滑动轴承气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了两相流模型对滑动轴承动力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气化比例随着转速、偏心率和气化压力的增加而迅速增大,随进口压力的增加而缓慢减小.考虑两相流后,直接刚度系数增加,交叉刚度系数减小,直接与交叉阻尼系数均减小.随着偏心率的增加,单相流与两相流动力特性系数求解结果偏差增大.   相似文献   
997.
固液火箭发动机试验瞬时燃速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新田  曾鹏  田辉  蔡国飙 《推进技术》2012,33(2):211-215
介绍了一种用于固液火箭发动机试验的瞬时燃速分析方法,运用该方法对H2O2/HTPB固液火箭发动机单室双推力长时间热试车试验进行燃速分析,拟合得到该工况下的燃速公式为r=1.847×10-2G0o.7304。根据燃速公式等计算结果对一次发动机试验进行了预估,计算得到的预估内弹道性能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该瞬时燃速分析方法的可行性,为发动机工作时间较长、氧化剂流率变化较大时的燃速分析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998.
两级脉冲爆震发动机的理想热力循环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强  何立明  陈鑫  荣康 《推进技术》2012,33(4):499-504
为研究两级脉冲爆震发动机的性能,以Brayton循环和理想爆震循环为基础,建立和分析了两级脉冲爆震发动机的理想热力循环,利用CEA软件计算了富油燃烧产物及其组分随当量比的变化。计算分析表明,两级脉冲爆震发动机理想循环的热效率和单位推力介于Brayton循环和理想爆震循环之间,且随第一级放热比增大而减小;为得到最多的氢气和一氧化碳,第一级富油燃烧当量比应在2.6~2.8;由于燃烧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和离解反应的存在,使得第一级富油燃烧的放热量减少,循环热效率增加。  相似文献   
999.
一种新型涡轮叶间燃烧室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提高燃气涡轮发动机性能,设计了涡轮叶间燃烧室模型,利用FLUENT软件的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概率密度函数(PDF)燃烧模型、离散坐标(DO)辐射模型和离散相模型对燃烧室的流动及燃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燃烧室燃烧效率高达98.4%,绝对压力损失低至4.2%,气体温度提高700K左右;出口径向温度随无量纲高度呈线性分布;速度、温度、组分分布受高温燃气与主流的掺混程度控制;径向槽(RVC)对促进掺混及改善出口温度场有着积极的影响,其结构值得深入研究.与文献实验数据对比发现:选择的数学模型合理,计算方法可行,其结果可为涡轮叶间燃烧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氧化锆气凝胶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ZrO2气凝胶以其独特性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对ZrO2气凝胶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制备方法包括有机锆盐原料法(锆醇盐水解法)和无机盐原料法(滴加环氧丙烷法、无机分散溶胶-凝胶法等)。其中,滴加环氧丙烷法是制备高性能ZrO2气凝胶非常有发展潜力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