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中性气体释放人工产生气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电离层中分子性的离子与电子的复合要比氧离子与电子的辐射性复合快得多,因此火箭发动机产生的尾气和空间等离子体主动实验中主动释放的中性气体会对电离层有很大的影响,这么大的电离层扰动现象在过去的实验中经常可以观测到.根据中性气体在热层背景中的扩散方程,考虑电离层F区主要的离子化学反应,研究了H2,H2O和CO2气体在电离层高度上的扩散过程和电离层对所释放气体的响应,计算了气辉的体发射系数和发射强度.结果表明,中性气体在电离层高度上扩散非常迅速,在F区的一些高度上,主要正离子成分由O+转变为其他分子离子,且在释放过程中伴随气辉发射,发射气辉的波长和特征与释放物质的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2.
释放不同化学物质对电离层扰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电离层F区释放氢(H2)、水(H2O)、二氧化碳(CO2)、六氟化硫(SF6)、三氟溴甲烷(CF3Br)、羰基镍(Ni(CO)4)可以损耗局域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形成电子空洞,电离层电子密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释放物质的气态分子与电离层之间的离子化学反应.在电离层人工主动扰动实验中,应根据发射成本和扰动效果对释放物质进行选择.通过热力学原理和有限元模拟方法计算比较了上述6种物质对电离层的扰动影响.计算结果表明,6种物质中水的气化率最低,约为19%,其余5种物质都在60%以上,选择密度小的物质,例如H2和CO2,可以有效降低发射成本.另外,扩散较慢且化学反应较快的物质,例如SF6和Ni(CO)4,能够使得电离层电子密度减少得更多,并且受扰动区域更广、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3.
六氟化硫(SF6)和三氟溴甲烷(CF3Br)是目前发现的在电离层释放作用效果较好的两种物质.利用气相色谱elax-elax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对SF6和CF3Br的电子捕获能力进行实验研究,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两种物质进行理论计算,最后对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GC-ECD实验结果表明,SF6和CF3Br在ECD检测器上均有较好的响应,且CF3Br在ECD检测器上的响应强于SF6.DFT理论计算结果表明,SF6和CF3Br都具有捕获电子的潜力.综合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可知,SF6和CF3Br都具有捕获电子的潜力,且均有较好的电子捕获效果,相对于SF6,CF3Br电子捕获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冯桃君  于钱  张凯 《空间科学学报》2022,42(6):1100-1110
原子氧135.6 nm夜气辉主要由氧离子O+与电子的辐射复合反应生成,一些星载远紫外遥感观测任务证实135.6 nm夜气辉可用于反演电离层电子密度。针对远紫外临边遥感观测反演电离层电子密度,分析了135.6 nm夜气辉辐射强度与电子密度之间的非线型前向模型,基于离散反演理论设计了从夜间135.6 nm临边观测数据反演电子密度高度分布的反演算法,算法应用最大似然估计通过迭代求解电离层参数的最佳拟合值。通过仿真计算了TIMED卫星上全球紫外成像仪GUVI观测的反演结果,验证了本反演算法的可行性。对GUVI的实际观测数据进行反演,获得了电子密度高度分布。通过与GUVI数据的电离层参数对比分析得出,本文建立的反演模型使NmF2被高估,同时使hmF2被低估。对于不同的太阳活动强度,NmF2和 hmF2的系统误差分别在10%和5%以内,能较精确地获得电离层参数。精确获得电离层电子密度信息对于提高空间天气预报及电离层模型的修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夜间电离层,气辉135.6 nm谱线主要由F层的O+和电子的辐射复合过程以及O+和O的中性复合过程激发,该谱线强度和电离层峰值电子密度Nm F2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利用夜气辉135.6 nm辐射强度与F2层峰值电子密度Nm F2的平方成正比的物理模型,建立了在不同经纬度、地方时、季节和太阳活动下均适用的反演算法。通过DMSP卫星上搭载的紫外光谱成像仪(SSUSI)实际观测的135.6 nm气辉辐射强度来反演相应时空的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f0F2,并将其与地基测高仪探测结果做了综合对比。结果表明,在太阳活动高年(2013年),相对误差小于等于20%的数据占比93.0%,平均相对误差约为7.08%;在太阳活动低年(2017年),相对误差小于等于20%的数据占比80.8%,平均相对误差约为12.64%。最后,对该算法在太阳活动高低年的反演精度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根据夜间135.6nm大气辉光光强与F2层峰值电子密度NmF2平方成正比的物理机制,在前期夜间135.6nm气辉辐射激发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峰值电子密度的反演算法,把全球经纬度分成若干格点,每个格点的电离层及中性成分信息分别由IRI2000和MSISE90提供,将电离层及中性成分廓线输入夜气辉辐射激发模型,计算每个格点135.6nm气辉的辐射强度,然后将各个格点的135.6nm气辉辐射强度与电离层廓线输入的NmF2平方拟合得到气辉强度与NmF2的转换因子.利用此方法可获得不同地方时、季节和太阳活动周期的转换因子组成查算表,进而根据实际探测的135.6nm气辉辐射强度反演相应时空的NmF2.最后对该算法的反演误差进行了综合分析,为该算法适用的时空特性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临近空间大气参数如温度、密度、风场等对预报模型精度及航天器运行安全等有较大的影响,而气辉的辐射模拟是大气参数反演的重要过程.本文基于光化学模型计算了氧气A(0,0)波段气辉的体发射率和临边辐射强度.基于氧气A(0,0)波段气辉的光化学反应机制、大气动力学和光化学反应理论,建立产生O2(b1Σg+)的光化学模型.计算气辉体发射率,基于临边探测几何路径进行气辉辐射强度模拟.体发射率计算结果与AURIC模型结果的辐射值及辐射高度均一致.基于计算和模拟结果,对氧气A波段气辉体发射率和辐射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化学物质释放是空间物理主动试验的重要手段之一.构建了一种基于探空火箭平台的SF_6气体释放装置,其具有体积小、自重轻、对运载平台要求低等优点,当装置自身质量为6kg时可实现2 kg的SF_6气体释放.仿真计算了SF_6气体在电离层高度的扩散过程和相应的电离层离子化学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本装置能够有效消减电离层电子密度,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研究化学物质在电离层释放的扰动效应和后期发展效果,基于化学物质在电离层的扩散模型、化学反应和电离层扩展F的控制模型,通过电离层H2O的释放,研究电子e,H2O,O+和H2O+共4种粒子的分布状态,分析点源、多源和线源释放对电离层的扰动效果,比较不同高度、不同量和不同时间释放的影响结果,模拟夜间释放后期所激发的扩展F发展差异.结果表明,H2O在电离层释放后,能有效耗散背景电子形成空洞,O+和H2O+数密度呈椭圆形分布;点源、多源和运动目标线源等不同释放方式对电离层的扰动效果不同,证实了人工影响一定形态和区域电离层的可能性;H2O释放扰动幅度,低层大于高层,白天强于夜晚,释放量越多扰动越突出;夜间化学释放能激发扩展F,并且释放量越多,激发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0.
化学物质释放人工改变电离层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考虑中性气体在电离层高度的扩散过程和相应的电离层离子化学过程,研究了利用主动化学物质释放来改变电离层的方法,理论计算了H2O和SF6两种气体释放后电离层随时间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在电离层高度上气体的扩散过程非常迅速,电离层F区的电子密度有很大程度的减少,而扩散慢且化学反应快的气体对电离层的影响更大,就更加有利于电离层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在电离层中释放六氟化硫时,释放初期的六氟化硫流速及流量等条件是影响释放效应仿真的重要因素,对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具有一定的影响.传统的六氟化硫释放引起的电离层效应仿真中并未讨论.基于Fluent流场仿真软件,针对不同释放初始条件并结合六氟化硫容器的结构,对六氟化硫释放过程中温度、压强以及喷口流速、流量等参数变化情况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了以上参量在释放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并将其作为电离层化学物质释放三维动力学模型的初始参数,获得了更加精确的六氟化硫电离层释放效应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2.
Variations in the high-latitude ionosphere structure during March 22, 1979 geomagnetic storm are examined. Electron density Ne and temperature Te from the Cosmos-900 satellite, NmF2, Ne and He+ from the ISS-b satellite, precipitation of soft electrons from the Intercosmos-19 satellite, and the global picture of the auroral electron precipitation from the DMSP, TIROS and P78 satellites are used. These multi-satellite databases allow us to investigate the storm-time variations in the locations of the following ionospheric structures: the day-time cusp, the equatorial boundary of the diffuse auroral precipitation (DPB), the main ionospheric trough (MIT), the day-time trough, the ring ionospheric trough (RIT) and the light ions trough (LIT). The variations in NmF2, Ne, He+ and Te in the high-latitude ionosphere for the different local time sectors are analyzed also. The features of the high-latitude ionospheric response to a strong magnetic storm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3.
TIEGCM集合卡尔曼滤波同化模型设计及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参数化的电离层热层理论模型TIEGCM作为背景模型,基于COSMIC掩星观测的电子密度廓线数据,应用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建立全球电离层电子密度同化模型,实现了全球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同化.同化结果表明,该同化模型能将观测资料有效同化到背景模式中,获得全球三维电离层电子密度.与背景模式相比,同化得到的电子密度相对于观测值的偏差显著下降.对于有同化和无同化参与的试验,NmF2的标准偏差分别降低约60%和20%.此外,分组同化与同时同化的结果对比显示,平均偏差改善基本一致,同时同化后的标准偏差在峰值高度以上略有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