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3篇
  免费   430篇
  国内免费   335篇
航空   1838篇
航天技术   1653篇
综合类   259篇
航天   233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417篇
  2011年   435篇
  2010年   364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376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空天瞭望     
《中国航天》2004,(5):45-47
老板级科学家将成第三位太空游客美国新泽西州传感器无限公司老板、58岁的科学家格雷格·奥尔森将成为世界上第三位付费到国际空间站上观光的人。他将在2005年4月乘一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前往那里,并在观光的同时开展科学研究。据办理这项太空旅游的美国太空历险公司称,奥尔森此  相似文献   
102.
红外探测器的高度发展已使用于目标表面的热红外隐身材料成为飞行器隐身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对这种材料的发展情况,以往的文献一向较少涉及。本文概括了这种材料的一般性能要求,较全面地评述了十余年来红外隐身材料研究中各主要方面的发展情况,并分析了一些重要材料品种的特点、性能水平、技术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3.
反辐射导弹和隐身飞行技术,将是未来电子战的重大威胁。为此,本文提出了研制被动跟踪空中辐射源或干扰源的被动微波和红外复合双模导引头的想法,供有关方面人员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4.
回顾了 2 0世纪航天火星探测的历史和成就 ,论述了火星探测器飞行轨道的特点 ,展望了 2 1世纪初期航天火星探测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5.
隐身飞机的巨大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反隐身雷达技术的研制与开发,现代雷达在研制上皆将反隐身探测功能作为其主要性能之一。本文主要阐述国外若干典型的具有反隐身功能的雷达型号与技术。这些型号与技术皆属于美国、俄罗斯及法国正在装备或研制开发的反隐身雷达,反映出当今反隐身的技术水平及21世纪初反隐身雷达发展的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106.
《中国航天》2003,(12):39-39
美国航宇局的伽利略木星探测器在用将近8年时间对木星及其卫星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之后,于9月21日以48.2公里/秒的速度撞向木星大气层,并被烧毁,从而结束了它长达14年的太空之旅。该计划最早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旨在通过对有“小太阳系”之称的木星系统进行研究来更好地认识太阳系的演化和系外行星特性。1989年10月18日,重1.35吨的伽利略探测器由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并于1995年12月飞到木星上空。途中,它的高增益天线未能展开,使科学家们最终不得不改用低增益天线。由它携带的大气探测装置在58分钟的下落过程中向主探测器发回…  相似文献   
107.
欧空局目前正在研究今后十年的空间探测任务,这些任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有研究性的地球探测任务,另一类是可供使用的地球观察任务。这些研究要求的卫星质量不同,小的不足1000kg,大的可达3000kg;功率不同,小的不到500W,大的超过1500W;轨道高度也不同,从500km到800km。除降雨量观测任务由于飞行器结构和系统的限制是在低倾角轨道上执行外,其他大部分任务将在太阳同步轨道上执行。  相似文献   
108.
《中国航天》2007,(4):10-10
2007年3月26日,在中俄两国元首的见证下,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佩尔米诺夫共同签署了《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俄罗斯联邦航天局  相似文献   
109.
1 引言 2007年4月中旬,中国航天在太空奏响了两曲凯歌.是月11日、14日,中国的第二颗海洋探测卫星--海洋1号B星和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计划中的第一颗导航卫星--北斗M1号卫星(将运行于距地面21500km高度的圆轨道)相继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110.
月球表面温度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珂  张鹤飞 《宇航学报》2007,28(5):1376-1380
通过月球天文计算,建立了以太阳辐射、月球辐射和太阳反照参与的月球表面辐射系统模型,并考虑了月球表面从周围通过导热传入的热量,从而可以模拟任意时刻不同经纬度坐标的月球表面温度.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纬度升高,月球表面太阳辐射强度降低,月球表面的温度也随之降低.月面温度变化周期一般为约29天;受月球的黄赤夹角影响,在纬度为90°时,温度变化周期约为178天.建立的月球表面温度模型,与较缺稀的月球实测资料进行了比较,表明本模型可较准确的模拟任意时刻不同经纬度坐标的月球表面温度,为探月设备的热设计与热控制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