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篇
航空   110篇
航天技术   163篇
综合类   17篇
航天   1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新闻左右看     
《飞碟探索》2012,(11):5-5
开启新航天时代 人类开启航天时代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了,然而我们目前在太空中仍然不能以很高的速度飞行。日前科学家表示,如果使用一种聚变燃料,我们或许可以将前往火星的飞行时间缩减为3个月,就像《星际迷航》里那样。——是的,这就是“二锂晶体”!美国的一个科学家小组正在研发一款新型推进技术,其可以实现相当于现有技术2倍的推进速度。  相似文献   
32.
在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着文明社会的生灵?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越来越趋于肯定。而美国的什克罗夫斯基和卡尔·萨根教授几乎做出了十分“狂妄”的回答。他们认为,宇宙文明社会的历史在时间尺度上应该从出现无线电天文学和开始掌握宇宙航行算起。按照这样的Et历,地球这个文明社会的历史只有几十年时间,还处于十分低级的阶段。但是在宇宙中,处于高级阶段的文明社会至少有100万个,  相似文献   
33.
矩尺座     
《飞碟探索》2012,(5):59-59
星座故事 1750年由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划定,实际上是由相邻的天坛座和豺狼座里分出来的一个星座。原先叫“木工矩尺和水尺”,也叫“勘测员的水平仪”,后来才简化为矩尺座。在人马座、天蝎座、豺狼座和半人马座一带银河系核心所在的方面,有一条由处于银河系平面中的星际尘埃云挡住银河系核心部分的星光而形成的暗带,也就找到矩尺座了。  相似文献   
34.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开始他们将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便去征服整个太阳系。” 1903年,留下这句传世名言的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发表了《利用喷气装置研究宇宙空间》的专著。这部著作从理论上奠定了星际航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35.
2008年10月19日,美国成功发射了"星际边界探测者"(IBEX,见图1)天文卫星,用于全面探测太阳系边界区域.  相似文献   
36.
据俄新社报道,2012年11月9日NASA宣布,其与欧空局测试了一个"行星际"互联网信道,可能未来某一天能实现从轨道控制行星表面的设备。其中实验的一部分是,国际空间站乘员利用一台NASA研制的便携式电脑操控了一个位于德国欧洲太空运行中心的小型"乐高"(LEGO)机器人。此次演示验证表明,利用新通信基础设施从轨道航天器向地面机  相似文献   
37.
刘瑞江 《航天员》2009,(3):75-75
从来没想过一个人在缺乏情感支配的情况下,会怎么去面对世界,面对宇宙中的万物。即使在好莱坞太空科幻大片泛滥的时候,影片的制作者们也很少考虑拿出人类自身的情感去关照有别于人类的其他物种,他们首先要考虑的始终是票房数量。同样,观众在观看太空科幻片的时候,受到最大程度的陶醉也永远视、听感官上的享受,得到的震撼通常来自影片直接强加给人的东西,比如画面、音效、3D技术等等。  相似文献   
38.
星际迷航     
《太空探索》2007,(11):55-55
罗伯特·A·海因莱因(1907-1988),是美国最有影响的太空探索科幻作家,1974年被美国科幻小说作家协会授予第一届终身成就奖,并6次荣获雨果大奖。他生前出版了100多部小说、故事及其他作品,其中有4部改编为电  相似文献   
39.
高云逸 《航天员》2013,(1):64-67
2010年,奥巴马将美国载人航天计划的指挥棒指向了火星。已经在档案馆中沉睡了40年的一个伟大设计——核火箭发动机,又看到了重生的希望。在半个多世纪前的载人航天黄金时代,它因人类的火星远征而生,又随着时代潮流的转向而归于沉寂。核火箭发动机的命运就是这样的起伏跌宕。  相似文献   
40.
采用格子波尔兹曼方法及浸没边界法,发展了一套适用于自由游动的三维数值研究程序。进而以多尾鳍推进仿生航行器为原型,讨论了尾鳍数目、形状、材料刚度等构型参数及振幅、频率等尾鳍摆动参数对推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称布置、反对称摆动的双尾鳍能够明显消除侧向力而避免航行器主体的横向晃动,且推力大于两个单独尾鳍的简单加和;在中等Reynolds数下,具有波动性质的柔性尾鳍不论是推进速度还是推进效率均优于刚性尾鳍;当尾鳍单纯摆动推进时,具有完整鳍面的半椭圆形尾鳍的推进性能优于后部有缺口的深叉形尾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