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9篇
航空   15篇
航天技术   179篇
航天   1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01.
天宇来风     
《航天员》2010,(1)
<正>中国CHINA孙家栋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月11日上午,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资深航天专家孙家栋荣获此项殊荣。作为中国探月工程三巨头之一,孙家栋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目前为止的全部过程,  相似文献   
202.
针对小推力转移轨道优化过程往往忽略初值多样性的现状,研究了基于不同脉冲初值的小推力转移轨道优化问题。基于直接法的离散思想建立了小推力转移轨道优化模型,提出了基于粒子群和序列二次规划的组合优化算法,以地球1∶1共振近地小行星2016HO3交会任务为例,将3种典型的脉冲轨道作为初值设计了燃料最优小推力转移轨道。仿真结果表明:3种初值轨道优化得到了2个小推力转移发射窗口,两者燃料消耗差距不超过6%。不同的初值对小推力轨道的整体性能指标影响较小,但开关机时刻和推力方向的变化会产生较大差异,从而得到不同的最优控制曲线。  相似文献   
203.
2002年9月,一颗轿车般大小的陨石从天而降.径直对着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维季姆河撞过来。侥幸的是,维季姆河与当年的通古斯卡河流域一样人迹罕至,因此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可是媒体依然炒作一番,当地群众也着实惊慌了一阵。  相似文献   
204.
遨游太空近31载的“先驱者10”号探测器已杳如黄鹤。NASA称,2004年1月收到的微弱信号看上去是来自这颗探测器的最后消息,其中已无任何遥测数据。“先骄者10”号于1972年3月2日发射升空,主要考察目标是木星。它是第一个穿过小行星带成功到达木星附近并获取近距离图像的探测器。1983年,它又成为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人造探测器。  相似文献   
205.
206.
太空城的建材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虽然我们用三篇文章进行介绍,但也仅仅是说个大概,如要进行详细介绍,可能得写一本大部头的专著。前两期介绍了与月球有关的建材系统,这一期主要介绍利用小行星资源的问题。在未来太空城的建设中能否利用小行星的资源,主要考虑以下问题:小行星上有何种资源?小行量上的环境?小行星资源的开采、冶炼、加工和运输?  相似文献   
207.
科学家们正在忧心忡忡地关注着一群危险的小行星,它们有可能与地球相撞。但如何改变这些小行星的运行轨道,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8.
《航天员》2010,(4):7-8
7月10日.耗资10亿欧元的欧空局“罗塞塔”彗星探测器近距离飞掠“司琴星”小行星,随后该探测器前往最终目的地——“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  相似文献   
209.
王晓晖  闻新 《航天》2013,(11):60-61
太阳系中的3“M” 在太阳系中,有三类英文名称以“M”开头的小天体经常让人产生混淆,这三类小天体分别是流星体(meteoroid)、流星(meteor)和陨星(meteorite)。流星体、流星、陨石,都是宇宙中的碎屑,只是在不同状态与情形下有不同的名子。流星体是太阳系内颗粒状的碎片,其尺度可以小至沙尘,大至巨砾,但通常比小行星要小得多。它们并不是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太阳旋转,而是在太空中以任意路径运行。多数流星体是由小行星、彗星、自然卫星等天体在撞击或分裂时产生的。  相似文献   
210.
2006年,14个国家及组织(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中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度、乌克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的航天机构开展了关于全球合作空间探索的讨论,并于2007年5月联合发布了多国合作空间探索的顶层战略——《全球探索战略:合作框架》。之后根据该战略要求,成立了国际空间探索协调组(ISECG)。通过这个机构,各航天机构可以交换信息,促进各自的探索计划及合作的探索工作。2011年9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