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9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142篇
航空   442篇
航天技术   1064篇
综合类   47篇
航天   125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61.
在分析现有民用飞机空气导管过热探测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指出飞机空气导管过热探测系统的不足。基于热敏材料特性和组合电路,设计了一种高温压力管道过热探测系统及方法,实现了对高温压力管路的过热报警并定位的功能,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通过搭建管道过热探测试验台,对设计的方案进行了试验验证,并考察过热段长度及管内气体温度对探测系统响应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探测系统的响应时间随着管道内气体的温度升高而减少,但当管内温度达到一定值时,响应时间几乎保持不变。同时,探测系统的响应时间随着过热段的长度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962.
柯谱 《太空探索》2014,(3):20-23
<正>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着陆器成功落在月球表面。它所携带的"玉兔"号月球车于12月15日驶上月面,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个掌握无人月球探测车技术的国家。至此,一些关心我国空间探测未来发展的航天爱好者马上联想到我国未来的火星车应该是什么样子,它能借鉴"玉兔"号的研制技术吗?探测月球与探测火星有什么区别?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月球和火星各自的概况,然后才能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963.
<正>近地小行星作为一种太空武器其威力到底有多大,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小行星武器属于动能武器的范畴,因为它在轰击地面目标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动能,大量的动能主要以冲击波的形式表现从来,其次是热辐射、巨石块、电磁效应和继发效应等。产生动能的多少取决于小行星的直径、飞行速度和小行星的密度。用公式表示:动能量=6.256 x 10-8 x(直径)3 x(速度)2 x(密度)公式中的动能量用兆吨表示,直径用米表示,相对于地球的速度用千米/秒表示,密度用克/立方厘米表示。  相似文献   
964.
文章针对果蝇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对果蝇算法中的味道浓度判定值进行改进,并将其用于月球探测巡视器的动态路径规划。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将改进果蝇优化算法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路径规划寻优特性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果蝇优化算法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并有效解决了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考虑到月球探测巡视器在沿规划路径进行月面巡视的过程中,有可能遇到未知障碍物的情况,提出了动态环境下月球巡视器遇到未知静态障碍物的避障策略。  相似文献   
965.
2014年9月24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正式对外宣布,印度首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Mangalyaan)历经10个月、跋涉6.66×108km后在当地时间07:47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在离火星表面大约500km,距离地球约2.15×108km处正常运行,开始执行为期6个月的探测任务。  相似文献   
966.
针对后续深空探测任务更高测量精度需求,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合成的无线电干涉测量方案,并对方案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结合目前主流信号合成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补偿的Sumple算法,该算法不仅合成效率高,且合成信号与参考信号具有相同的相位特性,这是天线组阵技术应用于无线电干涉测量的前提;利用相控阵天线试验数据和DOR信号仿真数据对合成方案和合成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信号合成处理可以提高无线电干涉测量时延估计精度,这在深空探测任务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7.
深空探测任务的探测目标距离地球越来越远,测控延时逐步增大,并且目标的先验知识有限,在遥远、未知、不确定环境下开展科学探索对探测器的自主性能需求日益强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并逐步实用,在深空探测领域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和改进航天器自主性也将成为必须和可能。简要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航天领域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实例,重点结合规划的深空探测任务特点和应用场景,梳理分析了各具体任务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潜在需求,并提出了对深空探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些看法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68.
载人深空探测磁场主动辐射防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单粒子轨道理论和蒙特卡洛方法建立了一种磁场主动屏蔽防护分析方法,针对理想磁场构型分析了屏蔽磁场强度、厚度和结构对屏蔽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屏蔽效率随磁刚度BL增大且当磁刚度BL一定时,增加磁场强度B比增加磁场厚度L更有效;对于有限长屏蔽磁场构型,端盖区需加强防护;桶状区与端盖区采用直线型屏蔽磁场的构型防护效果最好,能够对典型银河宇宙线能谱屏蔽90%的高能粒子。  相似文献   
969.
由于小行星具有引力场不规则、物理参数不确定性大、表面逃逸速度小等因素,使得小行星附近制导和控制极具挑战性。回顾了小行星探测任务的历史、现状和意义;针对小行星附近制导与控制研究的基础即小行星附近动力学,分析了研究现状;针对悬停、绕飞、转移、着陆等任务形式,详细介绍了轨道制导和控制方法方面的热点问题和研究现状;基于研究现状,列举了部分未来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问题。  相似文献   
970.
在小天体任务中,雷达技术可用于浅表层探测和全球内部结构探测。总结了国内外雷达技术在天体探测任务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单站和双站雷达系统的不同应用场景,对比了单站雷达中的轨道器雷达、表面巡视器雷达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小天体的可能结构、可能物质,介绍了单站、双站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提出了针对不同结构小天体可采用的雷达探测体制。针对尺寸较大的分层结构小天体,可采用单站雷达探测天体的浅表层,获取表层和浅表层的介电常数以及表层的深度;对于尺寸较小的碎石堆结构小天体,可采用双站雷达观测天体透射波,获取天体的介电常数和全球内部结构。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双站雷达对于探测碎石堆状小行星全球内部结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