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8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138篇
航空   458篇
航天技术   1163篇
综合类   34篇
航天   157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为了厘清在轨GEO(Geosynchronous Earth Orbit,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不时出现异常的原因,提高卫星执行任务的可靠性,首先从机理上介绍了空间环境中的地球辐射带及高能电子的情况,引出GEO卫星所处恶劣空间环境的现实;其次基于我国SEPC(Space Environment Prediction Center,国家空间环境预报中心)以及NSMC(National Satellite Meteorological Center,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空间环境月报资料,结合某GEO环境业务卫星故障的实际数据,经统计归纳,分析得出了地球辐射带中的高能电子是导致GEO卫星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最后按照事例技术分析、常规按需预报和特殊情况下的实时预报等3个层次对高能电子预报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为提高卫星完成任务的可靠性、降低长期管理风险,需要加强GEO卫星所处空间环境高能电子的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172.
以经典开普勒轨道根数的形式对航天器的伴飞运动进行了细致描述,较之C-W形式的表达,该法具有易于理解和应用的特点;继而以其为理论指导,通过算例验证了其正确性及在伴飞轨道设计、维持与分析中的应用方法;指出伴飞构形对地面存在稳定性问题,需采用冻结轨道以消除。  相似文献   
173.
肖择 《上海航天》2011,(1):64-64
据报道:2010年12月25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再遭严重挫折,其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火箭(GSLV)发射升空后不久爆炸。搭载GAST-5P通信卫星的GSLV火箭从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约45 s后偏离轨道,ISRO被迫令其自毁。  相似文献   
174.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11,(1):47-48
俄联盟2-1a/“弗雷盖特”火箭2010年11月2日在普列谢茨克发射了“子午线”3军事通信卫星。卫星入远地点将近4万公里的大倾角椭圆轨道,即通常所说的莫尔尼亚轨道。这种轨道使卫星能在每圈飞行中在俄领土可视范围内停留几个小时.并能覆盖许多普通赤道上空通信卫星覆盖不到的极区。  相似文献   
175.
为加强其空间通信基础设施,日本防卫省正在计划建造两颗静地轨道通信卫星,暂定2015年和2016年发射,以支持日本地面部队、海军和海外维和任务。防卫省开发与采购规划办公室负责人称,这两颗卫星将采用所谓的“私人融资计划”形式来解决经费问题,防卫省将向10月份成立的一家专设私人控股公司提供总共1224亿日元(16亿美元)的经费。  相似文献   
176.
谢懿 《太空探索》2012,(7):43-45
怎么样才能造一艘飞船,让它能够经受得住比在地球轨道上强10多倍的太阳光照,忍受得了足以让铅熔化的高温?回望2000年底贝比科隆博水星探测任务被选中之时,没有人确切知道答案。对于贝比科隆博水星探测任务(BepiColombo),欧洲空间局(ESA)不仅必须拓展了已有设计标准的极限,还不得不研发新的设计思路。去往水星本身就是一个大挑战:需要新一代的高效电推进系统,它要能够输出进入轨道所需的数万个小时的推力。  相似文献   
177.
NASA“高层大气研究卫星”9月24日坠地在全球引起热议,但它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唯一卫星。德国宇航研究院官员称,其已退役的X射线空间观测卫星“伦琴卫星”将在11月初落回地面,但现在判断卫星残骸具体将在何时落在何地还为时尚早。重2.4吨的这颗卫星轨道在南、北纬53度之间,而这意味着卫星残骸可能落到这一大片区域的任何地方。最新估计表明,该卫星最多有30块大型碎片会在剧烈的再入中存留下来,可能落到地球表面上的卫星部件总重约为1.60屯。这次再入将与落入太平洋南部的“高层大气研究卫星”相似。  相似文献   
178.
《太空探索》2011,(10):26-29
宇宙奥秘有多少?太空生活有多神奇?这恐怕仅限于您的想象。在中国人探索太空步伐越来越快之际,经中国宇航出版社授权,本刊特摘登最新出版的《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部分精华,并通过最新科技图片编排,为您演绎航天科普知识问答。欢迎各位读者踊跃提问,更欢迎补充和完善答案。  相似文献   
179.
外层空间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学科,存在许多尚无定论的重大前沿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外层空间的定义与定界问题,发射国的定义问题,地球静止轨道的法律地位问题,卫星遥感地球的法律问题以及卫星直播的法律问题。这些问题的探讨和解决,对外层空间活动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0.
国际空间站作为近地轨道空间唯一在轨运行的大型综合实验平台,部署了许多先进的对地观测和遥感设备。使用手持或自动装置,航天员可以灵活开展对地观测活动,尤其是在监测突发自然灾害时,较无人飞行器而言,更具灵活性。作为一个“全球观测与监测站”,国际空间站在收集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及自然灾害信息,推动探究和解决地球环境问题以及推动全球对地观测活动的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