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6篇
  免费   339篇
  国内免费   236篇
航空   1558篇
航天技术   79篇
综合类   157篇
航天   9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81.
马楠  路成 《航空工程进展》2020,11(4):540-548
多个构件装配而成的复杂结构可靠性分析存在计算流程繁琐、计算效率低的问题。基于极值响应面 法、移动最小二乘法和分解协调的策略,提出分解协调移动极值响应面法(DCMERSM),对考虑流-热-固耦 合作用的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叶盘径向变形进行动态可靠性分析,通过对比直接模拟和分解协调极值响应面 法(DCERSM),对 DCMERSM 在 建 模 特 性 和 仿 真 性 能 方 面 的 有 效 性 和 适 用 性 进 行 验 证。 结 果 表 明: DCMERSM不仅适用于转子机械动态可靠性分析,同时还可以用于复杂机械多构件结构可靠性分析。  相似文献   
82.
涡轮叶片下缘板出气孔对内冷通道的流动和换热性能有较大影响。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下缘板出 气孔对尾缘和下缘板双路出气涡轮叶片尾缘内冷通道内的流动和换热特性,对比分析孔径、孔形和孔位置对尾 缘溢流孔流量系数、尾缘出流比、尾缘通道内总压系数和尾缘内冷腔壁面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下缘板 出气孔孔径对流量系数分布的影响显著,孔径增大,尾缘溢流孔流量系数下降,尾缘出流比减小,尾缘内冷通道 内压力损失降低,内冷腔平均换热系数增大;孔形对上游内冷通道内流动和换热几乎没有影响;孔位置变化对 内冷通道壁面整体的换热系数影响很小,对局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3.
精铸蜡型作为空心涡轮叶片精铸过程重要的前期工艺转接件,其壁厚精度主要由蜡型模具型腔与内部陶芯的位置匹配关系决定。由于陶芯在模具内完全依靠定位元件实现空间定位,为减小由定位误差引起的陶芯位姿漂移,提出了一种基于力平衡约束的空心涡轮叶片精铸模具陶芯定位布局优化方法。首先,通过建立陶芯定位误差传递模型,揭示了定位误差与陶芯空间位姿扰动量之间的映射关系;其次,根据力平衡原理构建了基于力约束的陶芯定位布局优化模型;之后,针对陶芯表面定位候选点的离散分布特性,结合遗传算法给出了陶芯定位布局点的详细求解策略。最后,仿真对比证明了利用本文所提方法获得的陶芯定位方案可以在保证陶芯定位稳定性的同时提高陶芯定位精度,此外,按照优化后的定位方案压制实际蜡型,壁厚检测结果也进一步表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4.
大型风力机组叶片设计需要专用的翼型族,以满足风力机组运行的环境要求。高升阻比、低粗糙度影响是该翼型族的气动性能特点。为了发展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力机专用翼型族,在科技部863项目的支持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国内气动研究单位,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风洞试验等技术途径,开发了两个适用于大型风力机组叶片的先进翼型族。理论分析和风洞试验表明,设计结果基本达到了预先设定的气动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85.
平板上挡板前后涡核位置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洞中用氢气泡法在平板上挡板前后的涡核位置进行了测量。本试验旨在确定挡板高度及其雷诺数对涡核装置的影响,结果表明,(a)对于单个挡板情况,涡核离开平板的高度和涡核与挡板的距离将随着挡板的高度增加而增加,但涡核的高度和距离与挡板高度的比例随挡板高度的增加而降低;(b)对于两个挡板情况,挡板的高度和挡板之间的距离对涡核位置的影响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86.
在自行研制风洞中先后对应用较广的MCrAlY叶片涂层和2Cr12Mo-5叶片合金、钢丸表面强化试件在不同气流速度、颗粒冲角、颗粒性状、颗粒粒度的条件下进行了气动冲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涂层还是合金,冲蚀率均随冲蚀颗粒的累积质量呈线性变化;由对比可知,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涂层在广泛的冲角范围内较合金的冲蚀率更小,表面的"烧结"特征,能减小叶片的冲蚀率;表面呈多棱的石英砂颗粒对试件的冲蚀程度强于带突圆球状的催化剂颗粒;在该试验范围内,相同材质的颗粒,粒度愈大,对试件的冲蚀率愈大;钢丸表面强化工艺兼有防冲蚀的能力。试验结果将为优化叶片选材、简化叶片维修技术、降低叶片维修成本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7.
燃气轮机涡轮叶顶间隙气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涡轮叶顶间隙泄漏流动对其流道内气动损失、传热状况甚至总体效率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是降低涡轮气热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长期以来,叶顶间隙区域的流动传热机理及其气热控制一直是燃气轮机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鉴于此,从叶顶间隙泄漏流动机理及影响因素、间隙泄漏控制方法、叶顶传热冷却机理、影响因素与控制、叶顶间隙气热优化以及过渡态叶顶间隙变化规律及建模与控制等方面对国内外近十年来涡轮叶顶间隙气热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简要总结了叶顶间隙泄漏流的常用研究方法,包括流动传热试验与数值计算方法等。最后,对涡轮叶顶间隙气热技术的未来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8.
采用复级数方法首次建立了任意铺设复合材料矩形板横向弯曲一般解析解.引入(U,V,W)=∑(A,B,C)exp(imπξ)exp(imπηr),并代人层合板平衡方程组,推出实数型级数解,将其回代入平衡方程组中任两个,可确定待定系数(A,B,C)之间关系;引入将3个平衡方程归并为一个8阶偏微分方程的方法给出问题特解.将一般解析解代入边界条件,用余弦级数的方法确定待求系数.给出算例以验证解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9.
冲压空气涡轮作为飞机上的应急能源,能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提供电能,保证飞机上电传操控和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本文以冲压空气涡轮为研究对象,基于机械运动原理对系统模型进行了简化,基于刚体假设,结合MATLAB软件从理论上研究结构在释放过程中的运动学问题。给出了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释放过程中各个关节空间位置的理论求解方法,得到了关节在空间中的运动轨迹和对应的速度时间曲线、加速度时间曲线,结果表明:冲压空气涡轮系统的释放过程在1 s以内,释放速度较快,且各关节在释放初始阶段速度、加速度响应较大。本文的工作可为后期不同冲压空气涡轮系统构型的初步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指导冲压空气涡轮释放的仿真计算和试验。  相似文献   
90.
A first study on the continuous adjoint formulation for aerodynamic optimization design of high pressure turbines based on S2surface governed by the Euler equations with source terms is presented.The objective function is defined as an integral function along the boundaries,and the adjoint equations and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derived by introducing the adjoint variable vectors.The gradient expression of the objective function then includes only the terms related to physical shape variations.The numerical solution of the adjoint equation is conducted by a finitedifference method with the Jameson spatial scheme employing the first and the third order dissipative fluxes.A gradient-based aerodynamic optimization system is established by integrating the blade stagger angles,the stacking lines and the passage perturbation parameterization with the quasi-Newton method of Broyden–Fletcher–Goldfarb–Shanno(BFGS).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tinuous adjoint method is validated through a single stage high pressure turbine optimization case.The adiabatic efficiency increases from 0.8875 to 0.8931,whilst the mass flow rate and the pressure ratio remain almost unchanged.The optimization design is shown to reduce the passage vortex loss as well as the mixing loss due to the cooling air inj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