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7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202篇
航空   697篇
航天技术   254篇
综合类   107篇
航天   1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构建精度高、规模适中的部件动力学模型,是航空发动机在研制初期实现从结构部件到整机的动力学特性准确分析的有效途径。为构建满足工程需求的部件结构动力学模型,依据某装配组合式涡轮后机匣的结构特点,提出了其各构件的“超模型”建模及装配组合形式的连接件分类建模的方法,实现装配组合式涡轮后机匣的整体“超模型”建模。同时,进一步介绍了各构件的“超模型”建模步骤、基于有限元单元网格尺寸变化的收敛准则,建立了自由度490万的后机匣构件“超模型”,“超模型”构件的频差精度可达1%以内;利用薄层建模法模拟多螺栓连接结构、采用接触对模拟支板搭接处的接触连接。装配组合后的涡轮后机匣“超模型”通过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后机匣前8阶为整体振动模态。整体“超模型”的建立,可以代替研制样机提供虚拟试验数据,实现简化模型的修正和确认,为研制初期的结构动力学特性精确分析提供技术支撑。可推广应用到发动机其他部件及整机的精确建模中。  相似文献   
992.
近距格斗在未来的空战格斗中仍不可避免,大迎角下精准且快速的机头指向能力是空优战斗机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对提升飞机本身的生存能力和夺取制空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国内外战斗机的大迎角特点,对大迎角气动特性、风洞试验方法、气动力建模方法、非线性飞行动力学特性分析方法、大迎角控制律设计、飞行试验等方法进行了综合论述,对未来大迎角飞行问题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3.
基于约束描述的设计过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过程模型(DP模型)和约束描述机理的建立,可以使造型设计摆脱细节结构设计的局限,多方位地参予创造性的设计活动,同时可以实现模型描述与模型数据的分离。模型描述建立在较高的信息抽象层次之上,便于创造自然化、智能化的设计环境。模型数据通过模型描述的自动转换来产生,是一个逐步细化和完善的过程。DP模型还用于支持变型设计。  相似文献   
994.
多因素耦合复杂飞行情形风险定量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不利因素耦合诱发飞行事故具有隐蔽性强、因素关联复杂及状态"不可逆"性等特点,对其进行定量建模及风险评估研究难度较大。为此建立了典型装备故障和恶劣环境两类不利因素的定量数学模型。基于飞机六自由度全量运动方程、不利因素数学模型和人在环的操纵方式,应用MATLAB/Simulink、C语言和Flightgear软件开发了用于多因素耦合飞行情形研究的虚拟试飞安全性分析系统。建立了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极值分布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广义极值分布参数优化自动找到最为符合的极值分布模型。提出了随机自适应进化粒子群优化算法(RAE-PSO)对拟合过程进行优化,提高了评估精度和收敛速度。建立了多因素耦合复杂飞行情形的综合评估模型,以GJB 626A-2006中的试飞风险科目为例进行风险评估与结果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5.
基于三维参数化模型构建的飞机重量重心快速估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明强  魏城龙  刘虎  武哲 《航空学报》2013,34(3):566-573
 针对飞机总体设计阶段重量重心(c.g.)估算的专业要求、设计方案反复调整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三维参数化建模的重量重心快速估算方法,从而实现后续的快速参数化调整。基于该方法的分析流程,通过分析飞机外形建模和结构、系统重量建模的工作对象和专业逻辑,对各个重量组成及其建模过程进行了参数化描述和流程定义,用于指导完成整个设计分析系统的开发实现。最后,通过算例演示了基于三维参数化建模进行重量重心快速估算的步骤。  相似文献   
996.
飞机结构受损会导致飞机质量、重心和气动特性发生突变、对称性破坏以及较强的运动耦合,严重影响飞行安全.以机翼受损飞机为研究对象,采用质量微元法建立重心偏移飞机的动力学模型,分析其动态特性,并设计了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姿态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自抗扰控制器表现出良好的控制性能,针对突然受损情况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能实时补偿结构受损引起的干扰力矩,快速准确地跟踪控制指令.  相似文献   
997.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推进系统耦合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推进一体化设计,使得外形-气动-推进强耦合,给飞行器建模与控制带来巨大挑战.建立了一种基于准一维流动理论结合激波膨胀波方法的推进系统耦合分析模型,得到影响推进系统性能的因素,包括几何外形、迎角、马赫数、飞行高度、当量比等,以真实反映系统耦合特性.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推进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可为飞行器初步设计阶段方案论证及一体化优化等问题提供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机载拖曳天线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拖曳天线在空中的构型及垂直度是检验天线能否正常发射甚低频信号的主要依据,是设计人员必须着重考虑的因素.通过对其运动状态及其受力进行分析,建立机载甚低频拖曳天线动力学模型.针对其稳态动力学模型,运用Newton-Raphson迭代进行求解,计算出了天线垂直构型和天线的张力分布情况.通过与AD报告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证明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是可信的.最后分析了空气系数和天线末端质量对天线垂直构型和天线张力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给定任意拓扑控制多面体的分片光滑样条曲面拟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量积B样条曲面在CAD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普通张量积B样条曲面的控制顶点必须呈拓扑矩形阵列形式排列,不能满足任意拓扑控制网格的要求。本文基于双四次广义B样条基函数和G1连续条件,推导出线性混合矩阵。利用这些混合矩阵,非规则控制多面体中的控制顶点被转换成分片B样条曲面的控制顶点,相邻曲面片间满足G1连续条件。即利用混合矩阵,可以用与张量积B样条曲面相同的概念框架处理具有非四边界及多于或少于4个四边界面汇聚于一点的非规则控制多面体的曲面拟合。文中还包括应用实例以表明文中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00.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sponse of the middle atmosphere to the 11-year solar cycle. The study is based on numerical simulations with the Hamburg Model of the Neutral and Ionized Atmosphere (HAMMONIA), a chemistry climate model that resolves the atmosphere from the Earth’s surface up to about 250 km. Results presented here are obtained in two multi-year time-slice runs for solar maximum and minimum conditions, respectively. The magnitude of the simulated annual and zonal mean stratospheric response in temperature and ozone corresponds well to observations. The dynamical model response is studied for northern hemisphere winter. Here, the zonal mean wind change differs substantially from observations.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model’s dynamical response is, however, poor for most regions of the atmosphere. Finally, we discuss several issues that render the evaluation of model results with available analyses of observational data of the stratosphere and mesosphere difficult. This includes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atmospheric response to solar variability may depend strongly on longitu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