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8篇
航空   106篇
航天技术   5篇
综合类   17篇
航天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在直升机设计制造过程中,薄壁长管梁的焊接、机加一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某型号直升机薄壁长管梁的焊接、机加问题,从工艺方案设计、工艺参数选择、定位装夹方法等几个方面来寻求解决途径,保证薄壁长管梁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42.
将复合材料薄板二次胶接技术应用在小型无人机机翼主承力结构上,对于降低机翼盒段的制造成本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采用碳纤维斜纹布制2 mm 薄板进行单搭接结构拉剪试验,分析3 种不同型号的胶粘剂对该薄板的适配性以及胶层厚度和层压板铺层角度对二次胶接强度的影响,并通过ABAQUS 软件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使用SY-23B 环氧结构胶,胶层厚度为0.2 mm、铺层方式为[(0/90)]8 -[(0/90)]8 的结构件,胶接性能最优,结构剪切强度可以达到18.2 MPa,满足小型无人机受力盒段的胶接强度要求,二次胶接成形的机翼受力盒段具有轻质化、低成本的优点。  相似文献   
43.
等半宽高矩形盒零件的超塑性胀形力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粘塑性本构方程基础上,对半宽与高相等的矩形盒零件进行了超塑性胀形力学解析,对变形危险点的应变速率加以最优控制,以使材料厚度分布相对均匀,并提高了形成极限。  相似文献   
44.
通过构建简单模型来揭示飞行器翼面复杂结构中存在值得探讨的专题,是本文要研究的内容。以结构稳定性条件作为切入点,利用多格薄壁盒作为简化模型来模拟翼面结构的主要承力部分,巧妙地降低了问题的复杂性。其图形曲线特征表明:该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非凸不连续,而且还具有多个局部最优解;进一步的计算指出:无论是替换材料,还是增减载荷大小,或者改变几何参数的尺寸,此模型的最优结构拓扑形式均要发生变化。从本文所做的工作可以推知:无论从学术研究角度,还是工程应用方面,基于稳定性约束的翼面结构优化设计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专题。  相似文献   
45.
绕扁长椭球体三维分离的积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三维积分边界层法并结合流线法决定涡层型流动分离。由三维不可压湍流边界层方程求得边界层参数后,按流线法计算粘性流线。作为算例,研究了一带迎角的扁长椭球体在不可压缩湍流里的绕流,经与水洞里所观察到的α=15°流型的对比,二者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6.
计算蜗壳内二维位势流动的最大困难是如何确定分流线。本文提出了确定分流线的原理和方法,并用有限元法成功地进行了迭代计算。  相似文献   
47.
在刚性剖面假设的基础上分析具有蜂窝芯材薄壁盒式梁约束弯曲问题。应用分离变量法,建立并求解了两个常微分支配方程。边界条件可以精确满足,同时,解答是用本征函数展开式表达的。剪力图是由三角级数表示的,并用于决定上述本征函数展开式的待定系数。计算结果给出了蒙皮正应力与剪应力以及蜂窝芯材剪应力沿翼弦和翼展的分布规律并显示了附加应力的衰减情况。  相似文献   
48.
针对某型飞机综合告警系统发出的警告内容,对直流电源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找出故障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排除,使直流电源系统工作正常,警告消失。  相似文献   
49.
结合流线追踪技术和密切面混合函数提出了一种前缘水平投影可控的乘波体设计方法,并完成了前缘水平投影为超椭圆的乘波体(Waverider-F)和超椭圆前缘转超椭圆后缘的乘波体(Waverider-FT)设计。二者具有较高的容积效率,前缘对应的轴向投影近似为余弦曲线。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设计点时Waverider-F的乘波特性良好且保持了基准流场的特点,Waverider-FT前部完全乘波,后部两侧诱导激波使流场变形且形成高压区,接力点时二者的乘波特性也较好。另外,二者具有较高的升阻比和预压缩效率,设计点时无粘升阻比分别为3.46和2.88。与Waverider-F相比,Waverider-FT的升力、阻力和出口增压比都明显增加,而升阻比、俯仰力矩和出口总压恢复系数降低。有粘条件下,设计点的升阻比由2.91降为2.41,对应的出口总压恢复系数降低了5.8%。  相似文献   
50.
针对目前二维环境中流场可视化应用深度信息不足、交互不自然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沉浸式增强现实的流场可视化方法,在现实空间中通过流线展示流场变化特征,利用沉浸式增强现实技术为用户提供有效的深度信息,并通过手势、凝视等自然交互方式进行流线布置。由于增强现实设备不具备流场可视化计算所需要的计算能力,该方法采用服务器/客户端架构,以服务器端进行流线计算,以头戴增强现实设备进行流线定位、结果绘制及用户交互。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用户凝视的流线布置和基于凝视与手势的种子点放置两种交互方式,利用自然交互提高用户流线布置及分析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增强现实环境中准确完成流线绘制,反映流场的变化情况,并提供快捷、自然的交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