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64篇
航空   225篇
航天技术   111篇
综合类   45篇
航天   6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82.
The analysis of observations of very high frequency radio noise intensity at the middle latitude on a frequency f = 500 MHz from 14th till 26th of October, 2003 is presented. These data are compared with the solar radio bursts in the range of frequencies 1–14 MHz registered by RAD2 receiver of the WAVES device installed on board the WIND spacecraft.  相似文献   
83.
由于高能电子辐射的长期照射,新一代太阳X射线探测器硅漂移传感器的探测性能可能发生变化.通过用电子放射源模拟空间电子对硅漂移探测器进行辐射照射试验,以测试电子照射对传感器能量分辨率、效率、信号幅度等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长期的电子照射造成硅漂移探测器面损伤和体损伤,使其漏电流增大,信号幅度减小,能量分辨率也受到照射的影响,而探测效率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4.
耐高温杂化有机硅树脂的合成及复合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甲醇为溶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SiO2杂化有机硅树脂.借助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其高温结构变化,热失重分析(TG)研究SiO2杂化有基硅树脂的热稳定性和热降解机理.对TEOS改性甲基硅树脂/石英纤维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的弯曲强度测试表明,TE...  相似文献   
85.
空间环境用耐低温硅橡胶密封材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对耐低温硅橡胶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已在空间环境应用的6710耐低温硅橡胶的各项性能和密封试验验证结果,指出耐低温硅橡胶在卫星结构、飞船驱动机构、空间对接、飞船生保系统等空间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空间站、深空探测等任务对更低温度密封需求的增加,需开展耐更低温度硅橡胶材料的研制及其在空间环境下的演化规律的...  相似文献   
86.
硅谐振式加速度计(SOA)精度高,稳定性好,数字输出,且体积小,成本低,易于集成,是新一代的微小型加速度计,具有极佳的应用前景。介绍了SOA的结构原理和发展概况,从谐振器,微杠杆,加工工艺,改变刚度方式,激励和检测方式等几方面对SOA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综述。分析了SOA的机械耦合,加工工艺误差,梁弯曲刚度非线性等三大技术难点,并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对SOA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7.
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硅橡胶密封圈贮存寿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硅橡胶P6144密封圈的加速老化试验,建立了该密封圈材料在贮存温度下的压缩永久变形和时间的关系,预测了25℃、35℃、45℃、55℃、65℃和75℃温度条件下硅橡胶P6144密封材料的贮存寿命,研究了温度对硅橡胶密封圈贮存寿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8.
由于静电场的负刚度导致控制回路系统的不稳定,因此静电力闭环硅微加速度计控制系统设计是硅微加速度计技术的关键核心技术,也是硅微加速度计设计的难点技术之一。在硅微加速度计项目研制过程中,我们解决了仪表回路系统的稳定性问题、高增益和带宽的问题,保证了仪表启动的快速性、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9.
The four identical Cluster spacecraft, launched in 2000, orbit the Earth in a tetrahedral configuration and on a highly eccentric polar orbit (4–19.6 RE). This allows the crossing of critical layers that develop as a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olar wind and the Earth’s magnetosphere. Since 2004 the Chinese Double Star TC-1 and TC-2 spacecraft, whose payload comprise also backup models of instruments developed by European scientists for Cluster, provided two additional points of measurement, on a larger scale: the Cluster and Double Star orbits are such that the spacecraft are almost in the same meridian, allowing conjugate studies. The Cluster and Double Star observations during the 2005 and 2006 extreme solar events are presented, showing uncommon plasma parameters values in the near-Earth solar wind and in the magnetosheath. These include solar wind velocities up to ∼900 km s−1 during an ICME shock arrival, accompanied by a sudden increase in the density by a factor of ∼5 and followed by an enrichment in He++ in the secondary front of the ICME. In the magnetosheath ion density values as high as 130 cm−3 were observed, and the plasma flow velocity there reached values even higher than the typical solar wind velocity. These resulted in unusual dayside magnetosphere compression, detection of penetrating high-energy particles in the magnetotail, and ring current development following several successive injections of energetic particles in the inner magnetosphere, which “washed out” the previously formed nose-like ion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90.
激波与固体颗粒群相互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FAE武器、温压武器中燃料抛撒问题,在垂直激波管里进行了气-固两相流的实验研究。主要研究激波(Ma=1.96)与3种不同堆密度的石英砂颗粒群相互作用,用高速摄影仪对颗粒在抛撒过程进行图像捕捉,得到颗粒在抛撒阶段的速度。研究颗粒群在超声速气流下的运动规律以及激波对颗粒群加速的影响规律,分析激波通过颗粒群时气-固两相流中的动力学过程。定量分析颗粒堆密度对激波的影响,得出了固体颗粒群受到激波作用后抛撒过程中纵向和横向颗粒云团体积增加,颗粒云团平均浓度减少;颗粒群的堆密度与颗粒粒径、抛撒初速度、反射激波的强度都成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