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1篇
航空   169篇
航天技术   20篇
综合类   17篇
航天   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01.
作为兴国之道、强国之策,质量问题关系可持续发展,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本文围绕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意义、路径以及如何围绕质量提升创建用户满意企业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2.
贾宝惠  邓婉怡  王毅强 《航空学报》2020,41(3):323468-323468
现代民机产品普遍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多层次特点,相应的维修场所也表现为多个维修级别。现有修理级别分析(LORA)模型在移级维修和报废时,可能存在父单元与其内部封装子单元成本重复累加的问题。引入跟随行为矩阵,对子单元中因父单元层级约束而做出的决策进行标记,能有效地避免父单元与子单元成本被重复计算。在此基础上,考虑实际维修活动中无故障发现事件(NFF)、二次维修等人为因素对LORA决策的影响,建立适用于民机的修理级别分析模型,较已有模型更加真实地反映决策的预计成本,提高了决策的可信度和工程适用性。最后使用混合惩罚函数法将原问题转化为等价的无约束优化问题,采用改进的二进制粒子群算法(BPSO)对多故障模式下的三层三级案例进行仿真优化,验证了该经济性分析模型的合理性和求解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3.
目前对复合材料胶接修理结构中胶层的模拟多采用二维平面单元,不能有效模拟胶层在外载荷作用下的真实应力状态。考虑某飞行器弹翼修理时形成的复合材料双面胶接结构承受载荷后处于三维应力状态的情况,建立了该修理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出单向拉伸条件下胶层的剪应力,并与Hart-Smith解析解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维有限元模型正确、合理。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分析胶层的剪应力和剥离应力的分布特点,得出胶层破坏的失效顺序,为胶接修理结构的承载能力分析以及结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4.
在介绍无焊绕接技术的基础上,归纳了无焊绕接的要素及绕接过程,针对某型机载计算机无焊绕接总线板的特点,提出了总结板的测试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05.
贾宝惠  于灵杰  卢翔 《航空学报》2019,40(9):222828-222828
探究振动环境中管径为1/4 in的民机液压直管的最佳压接修理尺寸。首先,建立压接修理民机液压直管与流体的有限元模型,在ANSYS Workbench中对该模型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其前6阶固有频率;然后,用三综合振动试验台对压接修理民机液压直管进行扫频振动试验,得到其前6阶固有频率,将试验结果平均值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误差较小且曲线拟合良好,验证了有限元仿真分析的合理性;最后,对压接修理民机液压管路进行受力分析,并以压制区域公差和压接长度为变量分别对压接修理民机液压直管进行固有频率、最大应力以及沿Y、Z轴方向的最大位移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压制区域公差为4 mm、压接长度为39 mm时,管路的固有频率较大,应力及位移响应较小,此时,最大应力及位移响应集中分布于压接接头处,且与受力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6.
分析了功能垫片在飞机维修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举例介绍了功能垫片在结构修理过程中的选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7.
The amplitude scintillations data recorded at 244 MHz from the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FLEETSAT (73°E) at a low latitude station, Waltair (17.7°N, 83.3°E) during the ten year period of high to low solar activity from 2001 to 2010 is considered to study 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HF scintillations. A clos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intense scintillations on VHF signals during pre-midnight hours, associated with range type of spread-F on ionograms and a relatively weak and slow fading scintillations during post-midnight hours associated with frequency type of spread-F is observed during the relatively high sunspot years from 2001 to 2004, whereas during the low sunspot years from 2005 to 2010 the scintillation activity as well as spread-F activity are found to be minimum. During both the high and low sunspot years,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maximum scintillation activity occurs during equinoctial months followed by winter with the minimum occurrence during summer months. The annual mean percentage occurrence of scintillations is found to be clearly associated with the variations in the annual mean sunspot number. The nocturnal variations in the occurrence of scintillations show the onset of scintillation activity starts from 19:00 h LT with maximum of occurrence around 21:00 h LT. A clear semiannual variation in the occurrence of scintillations is observed during pre-midnight hours with two peaks in equinoctial months of March/April and September/October. The number of scintillation patches observed is found to be more during pre-midnight hours compared to those during post-midnight hours. The most probable scintillation patch duration lies around 30 min. Further,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number of scintillation patches with durations of 60 min and mor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patch duration. It is also observed in general that the scintillation activity is inhibited during geomagnetic disturbed days.  相似文献   
108.
低速冲击损伤对复合材料胶接结构的力学性能存在威胁。对在搭接区域3个不同位置承受低速冲击的斜搭接接头进行冲击后拉伸试验,并分别建立胶接接头冲击及冲击后拉伸有限元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冲击位置在搭接区尖端背侧,造成的凹坑深度最大,冲击后拉伸强度最低;冲击位置在搭接区中部,凹坑深度最小,冲击后拉伸强度最大;冲击位置在搭接区尖端侧,凹坑深度及冲击后拉伸强度居中。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胶层损伤和复合材料纤维损伤的大范围扩展是导致结构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9.
管宇  陈亮  曹奇凯 《航空学报》2021,42(8):525782-525782
为深度挖掘老龄飞机的寿命潜力,提出并应用了基于增量考核的飞机延寿方法。以寿命增量考核为主线,围绕定基点、再更新、获增量展开。通过将体现飞机使用严重程度的当量飞行小时作为延寿基点,科学处理了老龄飞机已消耗寿命。开展4种不同状态到寿飞机的深度拆毁与损伤评估,全面掌握机体疲劳关键薄弱部位,确立机体结构修理基点。建立以疲劳薄弱部位耐久性修理为核心、关键部位新型增材修复、隐蔽区域高精度损伤检测为支撑的规范性飞机延寿大修技术体系。以较小的重量代价,大幅改善了机体结构原有疲劳品质,实现对累积损伤"清零"与结构状态"统一",消除所有影响飞行安全的隐患与故障,实现了对机体结构的"再更新"。进而通过全尺寸疲劳试验系统验证更新飞机的寿命增量,形成了完整的飞机结构修理与延寿相结合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10.
    
基于修理延迟下单部件三状态(工作、修理延迟、修理)可修系统的更新模型,提出了带有故障小修的三状态(工作、故障小修、修理)更新模型。运用简捷的方法把更新方程化为微分方程得到其解析表达式。结果显示模型的变化使得稳态可用度提升。使用一套波动理论,其中包括基础的波动定义和相关的波动判定引理。依此给出了瞬时可用度波动产生的条件。通过固定故障率,分析修复率对瞬时可用度波动的影响。同时结合实际背景,提供了抑制波动的方法,即控制平均修理时间小于平均故障时间的1/4。仿真结果与理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