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0篇
航空   135篇
航天技术   7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使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某型压气级静叶栅的直叶片与弯叶片变攻角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弯叶片对正攻角下的流场特性有明显的影响。由于端区扩压因子的减小和近端区吸力面一侧的密流的增加,所以弯叶片能够消除或推迟在大正攻角下近吸力面角区分离的产生。弯叶片也因此可以扩大叶栅稳定工况范围,分析结果表明在某一弯角(20°)时,达到最大,临界攻角为16°。   相似文献   
92.
为更好地控制叶中尾缘分离及角区分离,优化叶片吸力面流动分离结构,本文提出了全叶高槽道加全弦长端壁抽吸的组合流动控制方案。此外,本文还设置了全叶高开槽方案与端壁抽吸方案,以探究全叶高槽道射流与端壁附面层抽吸的相互作用机理。以一大弯角扩压静子叶栅为研究对象,本文对三种流动控制方案进行了详细的性能分析及对比。结果表明:组合控制方案对于原型叶栅叶中尾缘分离及角区分离的综合控制效果最佳,能够在全攻角范围内分别将原型叶栅的总压损失、气流转折角及静压升系数平均增大-38.4%、3.1°及16.2%。相比于全叶高开槽方案,组合控制方案的端壁抽吸槽有效抑制了全叶高槽道出口前端壁二次流的发展,进一步削弱了角区分离。相比于端壁抽吸方案,组合控制方案的全叶高槽道则有效消除了尾缘分离,避免了叶中流场的恶化。总体看来,组合控制方案有利于最大程度地拓宽叶片的可用攻角范围,提高其扩压能力。  相似文献   
93.
本文阐述了三维RANS方程求解程序中使用的AUSM+离散方法以及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然后对两个算例—Sajben收缩扩散通道内跨声速流动和NASA TP-3252文献中给出的透平静叶排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把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说明三维RANS方程求解程序可以准确模拟复杂的内部流场。  相似文献   
94.
国内现役飞机刹车主要以钢制刹车为主,刹车修理时通常采用热时效的方法对钢制骨架进行校平修理。本文探索一种新的校平工艺,以振动时效取代热时效的方法来消除校平的残余应力,从而达到热时效的工艺效果。  相似文献   
95.
为有效减小航空发动机静子系统动力特性计算的有限元模型规模,针对压气机静子叶片结构,提出了1种基于截面等效原理的建模简化方法。首先通过1个静子叶片的8、6、4和2截面4种有限元模型的简化和计算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然后进一步以某型航空发动机压气机的第1级整流器为例,对上述方法进行了计算验证。结果表明:4种简化模型的前5阶固有频率计算结果最大误差分别为2.72%、4.23%、4.73%和7.32%,模态振型吻合良好;简化后的模型规模缩减为原模型的2%~3%,计算时间缩短为原模型的1%~2%。  相似文献   
96.
风扇出口导向叶片低噪声设计Ⅱ:数值验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郑文涛  蒋永松  赵航  潘若痴  赵勇 《航空学报》2019,40(10):122956-122956
作为风扇出口导向叶片(Outlet Guide Vanes,OGV)低噪声设计系列文章的第2篇,本文对气动/声学一体化设计获得的2个OGV低噪声方案的降噪效果进行了数值验证。为了对低噪声优化方案的降噪效果进行详细评估,首先,采用非线性谐波法对优化前后的风扇/增压级开展了数值仿真,对OGV不同截面和叶片表面脉动压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低噪声优化设计方案有效降低了转/静干涉引起的脉动压力;然后,通过掠形和倾斜的合理组合,改变了叶片表面的相位分布,沿径向的相位变化增加了OGV对尾迹响应相互抵消的机会,从而有利于噪声的降低;最后,采用Wilson的波分解方法开展了对各方案的模态分析,对降噪效果进行了量化评估。结果显示,优化后的低噪声方案除起飞状态1BPF外,降噪量均超过了5 dB。  相似文献   
97.
大弯角串列叶栅间隙效应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巍  刘波  李俊 《航空工程进展》2013,4(4):443-449
为了将串列叶栅更好地应用于高负荷核心压气机后面级,通过直列叶栅的方法,引入高度倾斜的附面层来流条件,对采用串列叶栅作为核心压气机后面级的静子进行变间隙数值模拟研究.比较低展弦比串列叶栅不同间隙、不同附面层来流条件的叶栅整体性能、尖部载荷及叶尖泄漏涡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间隙增大,叶尖区域堵塞加强,损失加大;倾斜附面层来流,低叶展总压损失得到明显改善;小间隙时叶尖产生两个间隙泄漏涡,前叶泄漏涡在叶栅通道中部消失,后叶泄漏涡在近前缘产生;随着间隙增大,泄漏涡绕卷起始点后移.  相似文献   
98.
从分析超声电机的工作机理出发,指出旋转型行波超声电机定子两相模态频率不一致影响超声电机旋转稳定性和输出效率。针对材料不均匀或加工误差引起的两相模态频率不一致的问题,利用结构摄动理论,通过求解定子的动力学方程,找到了调节两相模态频率一致性的方法。利用这一方法,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的某TRUM-60型超声电机为例,进行了AN SY S有限元计算,寻找合适的调节位置,并对两相模态频率不一致进行了调节,利用多普勒激光测振仪,对修改前后的定子的模态频率进行了测试,两相模态频率差从调节前的0.42kH z变为调节后的0.04 kH z。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于调节定子两相模态频率的一致性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
为进一步探讨低速条件下弯叶片在扩压叶栅中的适用条件,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五种径向总压畸变的进口条件对扩压叶栅中弯叶片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总压畸变的型式能够影响弯叶片在扩压叶栅中的作用,影响分别为畸变层厚度的影响和主流区总压与端壁总压之差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畸变层越厚或压差越大,弯叶片对吸力面角区低通流区的密流增加越明显,从而更大程度地改善了端区的通流能力和流场性能,也极大地降低了叶栅损失。  相似文献   
100.
本文使用商业软件FLUENT,对某单级跨音压气机的整圈三维非定常动静叶干涉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比较了拉开动静叶轴向间隙和正常轴向间隙情况下的不同流动状况。非定常整圈三维计算的结果模拟了清晰的动静叶干涉图像,并显示了静叶三个连续通道出口流量的周期性变化和滞后现象,表明可以利用成熟的CFD商业软件研究叶轮机械内部的复杂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