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05篇
航空   339篇
航天技术   184篇
综合类   96篇
航天   1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731.
分流环表面换热特性对提升防冰设计效能至关重要。针对传统热气防冰方案中试验件与试验方案系统复杂、成本高昂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电加热膜防冰设计方案的分流环表面换热系数的试验方法。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推导出分流环表面换热系数理论公式。试验研究了不同俯仰角、速度、液态水含量(Liqid water content,LWC)以及水滴中位体积直径(Median volumetric diameter, MVD)等对分流环表面换热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前缘区域换热系数随俯仰角先增大后降低,25°俯仰角是明显的转折点;相同喷雾条件下的前缘区域、下表面区域的平均换热系数约是干空气条件下的3倍;分流环前缘的换热系数明显大于上、下表面的换热系数。  相似文献   
732.
《中国航空学报》2023,36(2):160-178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hybrid-electric or all-electric propulsion have led to a growing interest in this topic over the past decade. Preliminary design of propulsion systems and innovative configurations has been extensively discussed in literature, but steps towards higher levels of technological readiness, optimisation algorithms based on reliable weight estimation and simulation-based mission analysis are require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tegration of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lateral-directional controllability of an aircraft within a design chain that integrates aero-propulsive interactions, accurate modelling of the fuel system, and mid-fidelity estimation of the structural weight. Furthermore, the present work proposes a strategy for powerplant management in scenarios with an inoperative chain element. Benefits of hybrid-electric propulsion on the design of the vertical tail plane are evaluated involving the analysis of multiple failure scenarios and certification requirements. The proposed application concerns a commuter aircraft.  相似文献   
733.
为研究磨粒流光整加工不锈钢闭式整体叶环的表面完整性,通过对电火花制备的不锈钢试样进行加工时间、加工压强及磨料目数的单因素试验,研究3个因素对加工后表面完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Ra随着加工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从初始时的1.459μm降至60 min时的0.193μm,降低速率越来越慢,最后趋于稳定。磨粒流加工有效去除了加工表面再铸层。显微硬度在加工后明显降低,由450~950 HV降至270~350 HV且分布均匀性得到改善。显微硬度随着加工时间的增加整体上呈降低趋势,并出现了一定的加工硬化现象。在使用不同目数的磨料进行磨粒流加工后,残余应力由拉应力变为压应力。随着加工时间和加工压强的增加,试样表面越平整,抛光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34.
15MHz以下的射电天文信号由于受到电离层的阻挡只能通过空间卫星平台进行观测。采用空间展开的电小天线是目前普遍的做法。就电小天线的材质-接收性能方面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材质磁导率、电导率对后端接收机噪声影响模型。通过计算结果比对和就天线材质空间展开难易程度的综合考虑,归纳总结了不同材质对空间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噪声影响以及展开难度,为新天线的研制提供了数据依据。该项工作将为下一步L1点空间天气监测卫星中的太阳射电观测载荷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35.
直升机旋翼除冰系统加热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直升机旋翼桨叶结冰会导致其气动外形的破坏,严重影响飞行品质。为了提高直升机旋翼防除冰系统的柔韧性和抗疲劳性,以镍铬合金细丝编织的金属网作为加热元件,并将其以展向布置的方式设置于桨叶中;通过设计,确定金属丝的直径、网格的尺寸,结合现有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制备出电加热试验件;对所制备的加热垫分别进行电热性能测试、力学性能测试和实验室模拟除冰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加热垫温升速度可达2.5℃/s,面内温度均匀性小于2℃,实验室模拟除冰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36.
基于高激发里德堡原子的微波电场测量技术与传统金属天线相比有诸多优越性,是未来微波电场高精度测量的重要方案之一。采用全红外光激发里德堡原子的方案不再依赖复杂而昂贵的短波长激光器,大大减小了激光器系统的体积与能耗。在三红外光级联激发里德堡铷原子的过程中,发现了中间态对应的双光梯形电磁诱导透明光学参数对三光激发里德堡态电磁诱导吸收峰信噪比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采用光失谐方法能很好地优化三光EIA光谱。利用微波场下的Autler-Townes分裂效应和标准天线方法对微波喇叭天线发射的微波电场实现精确的校准,并以此为基础通过超外差接收技术成功探测到本地场与信号场所形成的拍频信号,得到了拍频光电信号与信号场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最终通过实验噪声基底的噪声功率谱得到三红外光里德堡铷原子微波测量的极限灵敏度为37.5(5.5) nV·cm-1/Hz。采用三束红外光激发的方法为研制小型里德堡原子微波电场探测仪器奠定了物理基础。  相似文献   
737.
我国空间推进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空间推进是航天器实现轨道机动和姿态控制的动力源。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在空间推进方面逐步掌握了化学推进、电推进、在轨补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了从常规有毒向新型无毒的转变,以及从化学能推进向更高能量密度推进的升级,形成了型谱化空间推进产品,并成功应用于我国运载火箭、载人航天、人造卫星、深空探测、空间防务等领域,支撑了国家航天重大型号任务,促进了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本文首先总结了我国空间推进取得的成绩,然后对化学推进、电推进的发展历程、关键技术攻关进行了综合分析,最后提出了空间推进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