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197篇
航空   783篇
航天技术   123篇
综合类   103篇
航天   1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31.
针对喷泉码应用于遥测系统时存在较大系统延时的问题,在对其延时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编译码算法.当编码器接收到部分数据符号时,按照预先制定的度选取策略和符号选取策略,选择当前编码符号的度和生成该编码符号的数据符号进行编码.该算法以减小编码延时为目标,通过分析编码符号发送速率的稳定性和可容忍的最长信号闪断时间可确定合理的编码延时.仿真得到了不同丢符号率下的编码延时、系统延时和所需的编码冗余,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案相比,改进方案的编码延时减小了一半以上.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得出了改进算法可明显减小基于喷泉码的遥测系统延时的结论.  相似文献   
932.
针对某型航空发动机高低压压气机的外部驱动设备情况,分析总结其驱动扭矩、驱动转速,设计信号处理电路,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和伺服控制系统完成信号的采集、处理及电机的驱动,通过手持机软件及无线数据交互系统,实现了对伺服电机的控制、异常处理、自动化检测,研制出某型航空发动机高低压电动驱动装置。  相似文献   
933.
由低精度光纤陀螺(Fiber Optical Gyroscope,FOG)组成的寻北仪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但易受地磁和车上复杂外部环境的影响.针对低精度FOG存在地磁零位,寻北仪对外部晃动敏感的缺陷,通过对陀螺进行地磁零位补偿保证陀螺零偏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惯性系的双位置寻北算法.算法分别在两个对位进行惯性系寻北,利用双位置对消原理获得不受陀螺固定零偏影响的方位角并完成水平陀螺固定零偏的估计.实验结果表明,陀螺零偏稳定性0.15(°)/h,加速度计零偏稳定性150μg的惯性器件精度下,车上寻北误差1倍标准差小于4.5mil、极差小于10mil、对准时间小于5min.与传统双位置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晃动基座条件下具有对准精度高,环境适应性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934.
研究了 DZ408合金在950℃,1000℃和1050℃,应变比为0.05条件下的低周疲劳性能。结果表明:平均应变为正时,非对称循环应变控制会产生平均应力松弛现象,且随着温度与应变幅的增大,平均应力松弛速率增大;在950℃,1000℃和1050℃时,材料具有 Massing 特性,采用修正的 SWT 模型能很好地预测不同温度下应变比为0.05的低周疲劳寿命,且给出了修正 SWT 模型参数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式Δεt 2σmax =(-38.9+0.101 T)N(0.96-0.0014T)。  相似文献   
935.
为了研究低温等离子体放电区长度,即放电区间隙不变,体积大小对脉冲爆震发动机点火起爆的影响,以丙烷为燃料,空气和纯氧为氧化剂,充分考虑其详细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将低温等离子体放电区等效为高温高压火核,对放电区长度为20,40,60mm三种结构,利用Fluent软件,对点火起爆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将低温等离子体放电区等效为高温高压火核是可行的,能够得到完整的点火起爆过程;不同放电区长度,对初始火焰形成、火焰传播速度和缓燃转爆震(DDT)时间有很大影响,对爆震波峰值压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36.
为提升某低速风洞大角度扩散段静压恢复性能,降低总压损失至分流隔板的水平,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该扩散段不同设计方案进行了模拟.采用阻尼网能有效抑制分离,阻尼网布置位置和开孔率对大角度扩散段内的流动状态和总压损失有很大影响.使用直线壁面扩散时,由于扩散角过大,第1层阻尼网对抑制大角度扩散段入口分离效果很弱,总压损失无法达到预期设定指标.采用三次曲线壁面扩散时,总压损失明显降低,小于预期指标,但存在小范围的分离.分级扩散能有效降低总压损失,按照最大静压恢复设计的分级扩散段,避免了入口的气流分离,能大幅度降低总压损失.对分级扩散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按照最大静压恢复设计的第1级扩散段扩散角已达到上限,为抑制第3级扩散段的分离,缩短第2级扩散段,减小第3级扩散段扩散角的方法是合理的.通过对不同方案流态的比较得出了最佳的参数匹配,总压损失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因此采用数值模拟能够获得最佳的大角度扩散段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937.
实验研究了表面粗糙度耦合上游尾迹的流动控制技术,分析了来流湍流度(FSTI)在流动控制过程中对叶片吸力面附面层分离、转捩特性的影响.实验发现:在速度峰值点至分离点之间布置粗糙高度与弦长之比为1.05×10-4的粗糙条带可以在来流湍流度为0.4%与2.2%的低雷诺数范围内降低叶型损失.在雷诺数为85000的状态下,FSTI影响了尾迹通过区、尾迹诱导转捩区及自然转捩区的附面层动量厚度,造成了叶型损失的差异,但FSTI对抑制区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38.
旋流杯套筒混合段长度对点火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旋流杯套筒过长的混合段长度对燃烧室点火特性的影响,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套筒混合段长度试验件,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采用单头部模型燃烧室进行了起动点火性能试验,同时采用马尔文进行了燃油雾化颗粒度测量,并结合Fluent软件的数值模拟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套筒混合段长度对燃烧室头部流场和油雾分布有很大影响,过长的套筒混合段长度将造成液雾与套筒壁碰撞,限制旋转射流和液滴的径向运动,造成喷雾锥角减小了32%,贫油起动点火油气比增加了20%左右.   相似文献   
939.
弓形静子提高压气机抗旋流畸变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屠宝锋  刘华  胡骏 《航空动力学报》2016,31(8):1943-1949
为降低旋流畸变对轴流压气机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对双级低速轴流压气机的第1级静子进行了3种不同正弯角的弓形叶片设计.采用整环三维定常计算方法,研究了对涡旋流下压气机的性能和稳定性.结果表明:静子采用合理的正弯曲设计能够提高压气机抗对涡旋流的能力.正弯曲弓形静子能够降低端壁区域的负荷,抑制各排叶片叶根区域吸力面附面层分离的形成以减小损失、提高效率和总压比.静叶弯角为10°时峰值效率增加1.5%,失速边界点流量减小6.95%.流量为18.5kg/s时,效率、总压比分别增加1.7%和0.03%.当弯角过大时,叶中区域负荷上升且摩擦损失增大,反而不利于效率和总压比的提升.   相似文献   
940.
基于Favre过滤的大涡模拟方法,对雷诺数Re=10^4,迎角α=6°下的NACA0012翼型上表面吹吸气射流进行了数值模拟,从翼型周围流场流线图、速度场云图、上下表面压力系数曲线以及上表面边界层位移厚度等多角度地分析了射流位置以及速度变化对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射流位置对翼型气动性能影响较大,且吸气射流要明显优于吹气射流。对于吸气射流,前缘吸气要明显优于中后缘吸气,可有效增升减阻,并减小翼型尾部流动分离,抑制翼型气动参数扰动,其最佳吸气位置随着速度的增大逐渐向下游移动;而吹气射流对翼型气动系数的作用效果较差,但中后缘的吹气射流可减小飞行过程中的气动扰动量,且吹气越大,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