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7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262篇
航空   995篇
航天技术   261篇
综合类   172篇
航天   26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In order to obtain deformation parameters in each block of Sichuan-Yunnan Region (SYG) in China by stages and establish a dynamic model about the variation of the strain rate fields and the surface expansion in this area, we taken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ites velocity in the region as constrained condition and taken advantage of the block strain calculation model based on spherical surface. We also analyzed the deformation of the active blocks in the whole SYG before and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analyzed the deformation of active blocks near the epicenter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Under the effects of the carving from India plate and the crimping from the potential energy of Tibetan Plateau for a long time, there is a certain periodicity in crustal deformation in SYG. And the period change and the earthquake occurrence have a good agreement. (2) The differences in GPS velocity fields relative Eurasian reference frame shows that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the Ya'an earthquake mainly affect the crustal movement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part of SYG, and the average velocity difference is about 4–8?mm/a fo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2–4?mm/a for the Ya'an earthquake. (3) Fo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average strain changed from 10 to 20 nanostrian/a before earthquake to 40–50 nanostrian/a after the earthquake, but before and after the Ya’an earthquake, the strain value increased from about 15 nanostrian/a to about 30 nanostrian/a. (4)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has changed the strain parameter of each active block more or less. Especially, the Longmen block and Chengdu block near the epicenter. The research provides fundamental material for the study of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push extrusion from the north-east of the India plate and the crimp from Qinghai Tibet Plateau, and it also provides support for the study of crustal stress variation and earthquake prediction in Sichuan Yunnan region.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有效地利用飞行器气动参数估计结果,必须同时给出估计结果的不确定度,因此研究了不确定度评价方法.当试验样本较多时,样本标准差具有明确的统计含义,比分散度能够更好地描述参数估计的不确定度.对于单个试验样本,基于不确定度椭球导出的C-R(Cramer-Rao)界是参数估计不确定度最好的理论预测,但利用飞行实测数据得到的C-R界普遍比样本标准差小.鉴于此,通过在低频有色噪声的基础上构造白噪声的方法,得到了一种C-R界修正方法,并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修正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将C-R界修正方法应用于飞行实测数据,得到的修正C-R界与利用多次飞行试验参数估计结果计算的样本标准差比较一致,表明该修正方法能够较好地给出参数估计的不确定度区间.  相似文献   
993.
V-22“鱼鹰”倾转旋翼机研制历程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倾转旋翼机具有速度快、噪声小、航程远、载重大和耗油率低等优点,本文介绍了贝尔直升机公司V-22"鱼鹰"倾转旋翼机从原理验证阶段的XV-3机到方案验证阶段的XV-15机,再到实用工程研制阶段的V-22"鱼鹰"机循序渐进的研制历程,并叙述了倾转旋翼机研制中的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94.
为获取激光多普勒流速仪光电倍增管电压、脉冲信号阈值和信噪比等级等系统参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在自循环环形水槽中,采用对比实验,测量了相关系统参数对采样数据率、时均流速和脉动流速的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光电倍增管电压在570-630V时脉动流速测量结果相对稳定;较低的脉冲信号阈值能提高采样数据率,实验时应根据采样数据率进行调节;信噪比等级对时均流速和脉动流速无影响,等级为Very Low时能满足水流实验需要。优化激光多普勒流速仪系统参数设置,将提高采样数据率和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995.
矩形窄通道广泛应用于紧凑式换热器设计中,其内空气-水两相流动摩擦阻力受简谐摇摆运动影响而与稳定状态不同。笔者通过实验研究了摇摆运动条件下矩形窄通道内绝热两相流摩擦压降特性。结果表明:层流区(分液相雷诺数Rel〈800)及过渡区(800≤Rel≤1400)摇摆条件下摩擦压降波动周期等于摇摆周期;湍流区(Rel〉1400)摩擦压降没有明显的周期性波动。Lee-Lee模型能较好地用于摇摆条件下平均摩擦压降的预测,但不能用于周期性变化摩擦压降的动态预测。通过分析大量实验数据的变化规律,基于奇斯霍姆C(Chisholm)关系式,拟合得到了摇摆条件下瞬时摩擦压降经验关系式,其预测值与实验值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6.
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在卫星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概述了多学科设计优化(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MDO)理论及其研究进展;结合卫星总体设计的特点和设计优化研究现状,分析了开展卫星总体MDO的难点,并指出了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最后综合国内外MDO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热点,提出了卫星总体MDO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7.
低温推进剂交叉输送(CPCF)技术是实现低温火箭动力冗余能力的关键技术之一,能够实现芯级和助推级推进剂的合理利用。该技术的核心部件是芯级和助推级之间的交叉输送管路,主要包括用于切断推进剂流动的隔离阀和管路连接分离装置。为了梳理CPCF核心部件的关键技术,首先对CPCF技术的基本运行原理和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阐述;其次对交叉输送管路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涉及管路的低温密封、低温推进剂管理以及管路连接分离;最后借鉴相近领域的技术为CPCF技术的研制提供参考。本文对将来CPCF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8.
为探究适用于高纯钨磨削加工的砂轮,使用80~#绿碳化硅砂轮和金刚石砂轮开展磨削对比试验,从工件表面粗糙度角度评价上述两种砂料对高纯钨磨削加工表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绿碳化硅砂轮对应的工件得到了更理想的表面粗糙度。使用绿碳化硅砂轮开展工艺试验,分析在不同磨削参数下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变化趋势,以此为依据对高纯钨磨削加工工艺参数进行评价与优化。综合考虑加工表面粗糙度以及加工效率,得出适合于钨磨削加工的参数为砂轮线速度v_s=23m/s、磨削深度a_p=8μm、工作台进给速度v_w=10m/min,该参数下得到的表面粗糙度均值为0.336μm。  相似文献   
999.
首先通过实验分析不同工艺参数下对去除函数稳定性的影响,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确定了机床的敏感方向;其次,对磁流变机床运动轴误差进行了测量,分析这些误差引起法线方向误差的大小;最后,实验验证采用较大的压深和补偿法线方向误差可以有效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的非定常气动力降阶模型(ROM)可以极大提高气动弹性分析效率,然而现有的ROM只能针对固定参数结构,即只适合于固定模态振型,这使得现有ROM在气动弹性优化设计和不确定性分析等结构变参问题中应用受限。针对该问题,在文献[20]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任意模态振型的非定常气动力建模方法。首先将待设计/分析的结构进行参数化抽样和模态分析,之后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得到若干基振型,再将这些基振型线性叠加即可拟合抽样空间内任何参数下结构的前若干阶振型。当结构参数改动时,仅仅是叠加系数发生变化。算例表明,仅用很少的基振型就能达到理想的拟合精度。经典的气动力降阶方法可用于基振型坐标下的气动力降阶,进一步变换可得到适用于不同结构的ROM,这意味着,结构参数可以在抽样空间内任意调节改动,而ROM却是通用的。该方法能广泛用于气动弹性优化设计和不确定性分析工作,可提高颤振分析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