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71篇
航空   333篇
航天技术   28篇
综合类   57篇
航天   6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吸气式高超声速机体/推进一体化飞行器数值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是实现可持续高超声速飞行(尤其是在大气层以内)的重要途径.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为了获得良好的气动-推进性能,必须采用机体/推进一体化设计.笔者发展了针对一体化飞行器的气动力和推进力的划分体系和计算方法,发展了内外流数值计算软件.研究了机体/推进一体化设计的平头形高超声速飞行器在进气道关闭条件下的气动性能,并进行了试验验证;数值研究了进气道打开和发动机工作条件下一体化飞行器的气动-推进性能;研究了机体和推进系统的不同部件对飞行器气动-推进性能的贡献.  相似文献   
92.
薄壁管轴压胀形关键工艺参数及成形极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粘性介质传压,对薄壁管轴压胀形进行了研究;基于塑性理论和分散性失稳理论,推导了轴对称胀形内压力分布规律,得出了内压加载区间和轴向加载关系;建立了基于载荷控制的加载函数,提出了送料控制方法,优化了加载模式;基于集中性失稳理论,计算了胀形压力极限,建立了均匀变形极限和极限应力比的概念,形成了零件可成形性的基本判据;分析了管材成形过程中应力变化特点,揭示了管材胀形区由拉-压应力状态迅速发展到双向受拉的机理.通过实验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薄壁管轴压胀形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和研究,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3.
航天器的内带电效应是影响其在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内带电效应的电流监测可以直接获得一手的内带电效应监测数据,也可获得反映引起内带电效应的高能电子充电环境的状态。针对近地中高地球轨道环境,基于国外电流监测数据并考虑可能遭遇的高能电子暴环境,分析获得了内带电效应电流的测量范围10 fA~500 pA。针对未来中高轨及木星、火星等深空探测任务内带电监测需求,提出了一种微弱电流监测方案,实现了pA级微弱电流测量模块的实验室模拟标定。标定结果表明,在10 fA~500 pA范围内,输入电流与输出测量电压之间的线性度较好。  相似文献   
94.
传统的航天器蓄电池可靠性试验按照最大放电深度进行定额充放电,所构建的失效模型用于支撑航天器总体可靠性设计,不能用于在轨锂离子蓄电池健康评估任务;航天器在蓄电池遥测的采样率、精度、样本量方面无法与民用领域相比,基于高采样、大样本的民用蓄电池健康估计方法也不适用于在轨锂离子蓄电池健康评估。针对该问题,从在轨航天器蓄电池数据特性出发,挖掘在轨状态下所能提取的退化特征,并采用多特征综合评价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在轨锂离子蓄电池健康评估方法,实现了在轨蓄电池放电内阻、同放电深度下的终端电压、恒压充电时间3项退化特征融合的健康量化评估,应用于某型号卫星的在轨监测与健康评估,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性,可作为国内航天器健康评估技术的参考。  相似文献   
95.
艾邦成  宋威  董垒  蒋增辉 《航空学报》2020,41(10):23809-023809
为满足新型有人或无人作战飞机高隐身、高速和高机动性等要求,作战飞机普遍采用武器内埋挂载方式。当高速气流流过内埋武器舱的空腔时,将引发边界层分离、舱口附近会存在复杂的剪切流动、舱内会产生极为恶劣的噪声环境等非定常流动现象,这些复杂的非定常流动现象严重影响内埋武器机弹分离相容性(ASSC)。首先,给出内埋武器机弹分离相容性的重要研究意义;接着,重点介绍内埋武器机弹分离相容性的研究进展;最后,论述和总结了国内外采用4种方法(理论分析与建模、风洞试验、数值模拟和飞行试验)研究内埋武器机弹分离相容性及其流动控制方法的进展,指出内埋武器机弹分离相容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6.
S弯扩压器内旋流的自动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流的自动抑制意在建立一控制系统对飞行中进气道内旋流进行实时控制,以求在各种飞行状态下,进气道内旋流均较小.文中首先对旋流的监控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分析,给出了监控参数与旋流之间的关系及控制措施对其关系的影响.接着建立了一套简单的旋流自动抑制系统,其中以进口段可调导流叶片作为控制措施,用步进电机带动叶片转动,通过对旋流状态的监测,由一台386微机计算、比较并调整叶片的角度.实验证实,该系统工作正常,当气流攻角不断变化时,自动抑制系统不断调整叶片角度.对抑制前后旋流的测量表明,该系统可在各种攻角情况下对旋流进行有效抑制,抑制后的旋流不再有明显的单涡旋流特征,当攻角|a|≥40°时旋流可减少70%左右.  相似文献   
97.
计算机内插图形和外插图形是计算机图形学中由图形生成图形的两种基本方法,用该方法可以生成许多有趣的图形、图案,在计算机动画模拟图案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二维内插图形和二维外插图形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和实际应用。内插图形和外插图形的方法,可使生成的图形美观生动,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为了实现某火箭炮交流伺服系统的高速、高精度位置控制,针对实际系统中存在的转动惯量和负载力矩变化大、冲击力矩强等特性,提出了一种最优内模滑模控制方法。由基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设计的内模系统来满足交流永磁伺服系统位置环对工作性能的要求,由滑模控制来抑制模型参数摄动和外界干扰的影响,实现高性能位置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设计简单,与PID控制相比,具有更好的性能。该方法被证明满足火箭炮交流伺服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
《中国航空学报》2023,36(8):32-42
The inlet with scavenge duc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urboprop aircraft engine. This type of inlet normally has a complex shape, of which the design is challenging and directly affects the flow field quality of the engine entrance and thus the engine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the parametric design method of a turboprop aircraft inlet with scavenge duct is established by extrac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transition law of the critical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The inlet’s performance and internal flow characteristics are examined by wind-tunnel experimen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flow tendency of winding up on both sides is formed due to the induction of the inlet profile, as well as a vortex pair on the back side of the power output shaft. The vortex pair dominates the pressure distortion index on the Aerodynamic Interface Plane (AIP). In addi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freestream angle of attack, the total-pressure recovery coefficient of the inlet increases gradually while the total pressure distortion index decreases slightly. On the basis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the parametric design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feasible.  相似文献   
100.
带支板轴对称弯曲管道的流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种带支板的轴对称弯曲管道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与仿真手段,获得了有无支板时的内部流场特性,并探讨了尾迹流特性以及出口马赫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在趋势和数值上均吻合良好.气流在弯曲管道中先减速后加速,并在"一弯"中心体侧和"二弯"外罩侧附近形成局部低压区;支板对弯曲管道的内部流动结构影响显著,诱导了尾迹流和旋涡的形成,尾迹区附近不同径向位置处的总压分布规律呈现明显差异;此外,随出口马赫数的增大,弯曲管道壁面沿程静压和出口总压恢复系数均降低,而"一弯"和"二弯"处的逆压力梯度增大,故发生边界层分离的风险性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