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航空   69篇
航天技术   9篇
综合类   9篇
航天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几种紧凑回热面传热和流动的实验和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建立单元控制体模型,对回热器主要型面(不锈钢锯齿型面、CC型一次表面)的传热及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的较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CC型面结构参数等对传热流动性能的影响,并且通过j/f的大小比较了不同结构参数下CC型面以及不锈钢锯齿型面的表面性能,为回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2.
栅格翼相对平板翼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对其气动特性进行优化很有必要。采用风洞实验和数值计算的方法,分别对不同翼弦格宽比的栅格翼及不同后掠方式的栅格翼进行了研究,风洞实验结果显示,栅格翼的翼弦格宽比存在一个气动性能的最佳值,使得升阻比最大;数值计算结果证明栅格翼前缘局部后掠能有效减小波阻,是一种新的减小栅格翼阻力的方式。  相似文献   
53.
理论分析提出翘片传热效率的概念,推导翘片厚度、翘片高度和翘片的间距或者系数x决定了传热效率,也就是强化传热的效果。在翘片材料为黄铜、强制对流条件下,分析了优化翘片各参数,提出临界翘片厚度的概念,给出临界翘片厚度和翘片高度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54.
栅格绕流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栅格长宽比是影响栅格翼气动特性的重要参数,为研究它对栅格翼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本文通过求解NS方程数值模拟研究单栅格长宽比对栅格气动特性的影响,并且对栅格边框厚度和形状对阻力的影响,在亚、跨、超声速多个马赫数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所选择的长宽比范围内,长宽比对阻力的影响不大,对法向力有明显的影响,选择适当的栅格边框外形和厚度,可以大大减小栅格的阻力.  相似文献   
55.
燃烧与流场在线测量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上海理工大学颗粒与两相流测量研究所近年来在燃烧和流场在线测量诊断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改进基于光纤光谱仪的火焰辐射温度测量技术,提高火焰温度的测量精度与范围并反演出火焰辐射率及液体燃料组分;辐射与吸收光谱相结合测量脉冲燃烧火焰温度和水蒸气浓度;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法测量喷雾液滴温度;强烟尘水滴干扰条件下基于差分吸收光谱法(DOAS)测量排放污染气体(SO2和 NOx )浓度;基于饱和蒸汽原理的光谱法研制汞连续排放监测标准系统;光谱法与图像法结合测量高温物体温度场;基于单帧单曝光图像法测量多相流速度场与粒度分布;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法(TDLAS)同步测量液态纯水水膜蒸发过程中液态参数(水膜厚度及温度)与气态参数(水膜上方水蒸气的温度)等。  相似文献   
56.
从复合材料胶接技术特点出发,阐述了胶接工艺过程中的要点,并针对具有蜂窝夹层、多墙式结构的某型飞机,其垂尾翼盒胶接工艺的实施过程,详细阐述了胶接工艺方案,以及胶接性能的控制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7.
用五孔针对带射流冲击的单排短扰流柱内的流场作了详细的测量,得到并分析了带射流冲击的短扰流柱排内的速度分布规律及流场内的漩涡分布.在实验中清楚地探测到流动在靠近扰流柱表面附近速度较大,在对称中心区域发现了一大片低速区,并有回流和漩涡产生.实验发现由于端壁效应和扰流柱表面的流动分离造成扰流柱排内有较强的漩涡流动,扰流柱根部有马蹄涡产生,扰流柱后尾迹区有湍流涡的发展,流道内侧向压力分布不均匀可形成通道涡.与无射流情况比较发现扰流柱表面分离点后移,尾迹区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58.
研究了栅格翼的绕流特性。采用氢气泡法和丝线法在水洞和风洞中进行实验 ,显示了栅格翼的自由涡系 ,迎角 0°~ 40°范围内各网孔内的流态。还对栅格翼绕流的基本特性以及流动机理作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59.
不同直径及形状的短扰流柱群的流阻及换热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采用放大的模型对装有五排短扰流柱的涡轮叶片尾缘的冷却通道的流阻特性及通道端壁表面上的局部换热系数进行了测量 ,重点研究了扰流柱直径及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1 )扰流柱直径越大 ,压力损失系数越大。在相同条件下 ,圆柱形扰流柱排的压力损失系数要大于圆锥形扰流柱排的压力损失系数 ;(2 )圆柱形扰流柱排内的换热强化系数的增长速度比圆锥形扰流柱排要快 ,而且达到的最大值也较大。扰流柱直径越大 ,在相同的局部位置处换热强化系数越大 ;(3 )当扰流柱直径增加时 ,其阻力的上升要比换热的上升快的多。与圆柱形扰流柱相比 ,锥形扰流柱更有利于增强换热或减小流阻  相似文献   
60.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散热面积为1cm2带有层间微散热结构双面均热发热3D-IC内部流体层流流动与换热,对体积流量在36~290mL/min范围内,通道高度为200μm,通道间距为200μm的带有矩形微通道和叉排微针肋液体冷却3D-IC(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ion circuit)的流动与换热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带有层间叉排微针肋液体冷却3D-IC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在热流密度为1.25MW/m2,体积流量为290mL/min时,其发热面平均温度、最大温度只有318.31,323.16K,分别最大减小了12.31,20.14K,此时的功率为250W、体积热源为8.3kW/c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