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0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333篇
航空   932篇
航天技术   222篇
综合类   160篇
航天   36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确保油气运输管线的安全运行,全方位进行测量和监控并保证监控数据的有效传输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措施.随着国内油气运输管道数量的增多、管龄年限的增长,以及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发生,油气运输管道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隐患.基于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使用北斗短报文、定位和授时等服务功能,结合现有的管线检测和巡检技术,设计提供一套更安全、可靠的管道测量监控及数据传输系统,有效保障国内油气管道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992.
民用客机液压系统逻辑控制单元故障分析及排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故障树的分析方法,运用故障机理分析、故障定位及故障复现的故障归零思路,分析了逻辑控制单元的设计规范及其变更,进行了新旧逻辑控制单元的对比试验,检查了逻辑控制单元与飞机的交联信号等,最终定位故障在逻辑控制单元内部元件失效,顺利排除了故障。  相似文献   
993.
针对现有基于状态监测数据的航空发动机剩余寿命预测研究未能综合考虑隐含退化建模和同步更新漂移/扩散系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状态监测数据的航空发动机剩余寿命在线预测方法。首先,基于非线性Wiener过程构建带比例关系的航空发动机隐含退化模型;其次,基于多台同类发动机的历史状态监测数据,对退化模型参数进行离线估计;然后,基于目标发动机的实时状态检测数据,利用贝叶斯原理同步更新退化模型漂移/扩散系数;最后,推导出航空发动机的剩余寿命概率密度函数。结合实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较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性与精度,具备潜在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4.
飞行器结构的疲劳裂纹扩展预测对保障结构安全、实现视情维护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粒子滤波算法和结构健康监测方法进行在线的疲劳裂纹扩展预测是近年来刚刚开始研究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状态空间模型表征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同时通过贝叶斯方法将结构健康监测所获取的结构实际裂纹观测值用于修正裂纹扩展模型的预测误差,实现更准确的疲劳裂纹扩展在线预测。由于该方法的研究刚刚开展,已有研究中粒子滤波算法的重要性密度函数往往简单选取为先验转移概率密度,存在严重的粒子退化问题。另一方面出于简单考虑,仅采用表征裂纹稳定扩展区的Paris模型。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高斯权值-混合建议分布粒子滤波的疲劳裂纹在线预测方法,基于表征裂纹全扩展区域的NASGRO裂纹扩展模型建立疲劳裂纹扩展状态方程,以主动Lamb波监测方法实现结构裂纹的在线监测,借助在线结构健康监测的优势,在粒子滤波时选取重要性密度函数为观测概率密度和先验转移概率密度的混合分布,同时基于先验估计获取高斯权值进行权值更新。本文进一步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优化了疲劳裂纹扩展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5.
基于IDMS的航空发动机砂尘吸入物定量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航空发动机砂尘吸入物定量监测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进气监测系统(IDMS)的砂尘吸入物质量浓度监测及总量估算方法。借助ANSYS电磁场仿真软件建立了IDMS系统有限元模型,实现对发动机实际工况下的砂尘吸入物的静电场模拟,研究确定砂尘吸入物质量浓度、荷质比等宏观参数与IDMS监测信号的关系。研究发现所建立的IDMS有限元模型获得的传感器特性与前期试验获得的结论一致,静电信号随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变化与试验中实测信号的变化趋势一致,为基于IDMS信号的砂尘吸入物定量监测和评估提供理论依据。仿真试验表明,荷质比一定的情况下IDMS感应电荷量与砂尘浓度呈线性增长关系,通过IDMS感应电荷信号可实时监测发动机砂尘吸入物质量浓度,并可进一步累积估算一段时间内砂尘吸入物总量,最终总量估计误差不超过4%。  相似文献   
996.
为了减小复杂结构件数控加工产生的变形,满足装夹自适应调整需求,基于浮动装夹加工原理提出了浮动装夹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了基于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的浮动装夹系统通信、零件受力和变形的监测与检测、基于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的机床状态监测、数控机床和夹具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发了浮动装夹自适应控制系统。此系统在航空制造企业进行了实际加工应用验证,能够实现装夹自适应调整,满足工业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997.
舰载飞机着舰时拦阻钩碰撞反弹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舰载飞机着舰时拦阻钩碰撞甲板后被反弹的动力学性能,以某舰载飞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全机着舰动力学模型和拦阻钩碰撞甲板的碰撞模型,进行了全机着舰动力学仿真,通过拦阻钩碰撞反弹试验对碰撞模型进行修正,得到了更加准确的碰撞模型。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了甲板涂层、俯仰角、航向速度、下沉速度和拦阻钩阻尼器参数对拦阻钩反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航向速度对反弹高度和碰撞力几乎没有影响;随着下沉速度和俯仰角的增加,反弹高度和碰撞力也增加;拦阻钩阻尼器参数的变化不会影响碰撞力,但是对反弹动力学性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EUMETSAT has launched the first in a series of three Metop satellites in October 2006. Each satellite has a nominal 5 year life time, covering 14 years in total. Successive satellites will be launched with about 0.5 year overlap into the same sun-synchronous polar orbit, allowing inter-satellite calibration.  相似文献   
999.
A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to the fragment identification and statistics for the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SPH) simulation of hypervelocity impact is presented. Based on SPH method, combined with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the computation is performed. The fragments are identified by a new pre- and post-processing algorithm and then converted into a binary graph. The number of fragments and the attached SPH particles are determined by counting the quantity of connected domains on the binary graph. The size, velocity vector and mass of each fragment are calculated by the particles’ summation and weighted average. The dependence of this method on finite element edge length and simulation terminal time is discussed. An example of tungsten rods impacting steel plates is given for calibration. The computation results match experiments well and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ethod.  相似文献   
1000.
The third damage action,human disruption behavior,is one of the major threats to pipeline operation.It is necessary to monitor and locate the perturbation behavior that may threat pipeline safety in real-time.Therefore,a new pipeline security monitoring system is designed by using line-structure Sagnac optic fiber interferemeter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3×3coupler that can modulate the phase of optic signal,with no need for phase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The optic structure of the new system is simplified,the signal processing accuracy is improved,and the polarization effect is reduced.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monitoring in ideal condition is described,the phase demodulation is analyzed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possible damage action point is formulated.By using simulink,the optic signal propagation and interference is simulated and interference signals in different frequencies are obtained.The results valid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onitoring system and indicate that the low frequency signal less than 1kHz resulting from the human damage action can be detected.The disturbance set at 10 km can be located by calculating the demodulation signal accurately over a long monitoring dist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