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3篇
航空   28篇
航天技术   6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38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蜂窝夹层板BLE的一种增强型协同优化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光辉  段枭 《航空学报》2015,36(7):2260-2268
弹道极限方程(BLE)是进行飞行器防护结构设计与空间碎片撞击风险评估的关键技术,基于超高速撞击物理实验数据对已知形式的弹道极限方程进行修正,是获得高可信度新方程的一种常用方法。为了快速准确地获取新方程,以国外131个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面板的蜂窝夹层板实验数据为对象,运用增强型协同优化(ECO)方法对Christiansen方程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增强型协同优化方法与穷举法的优化结果一致,并给出了计算效率提升比例。为考核修正后方程的适用性,利用铝合金面板的蜂窝夹层板的25个实验数据对修正方程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修正方程可以将总体预测率从68%提升至84%,安全预测率从76%提升至92%,绝对误差平方和从0.046 2下降至0.006 3,相对误差平方和从1.046 0下降至0.109 0。  相似文献   
62.
RBF 神经网络是广泛应用的神经网络之一,可应用于航天器空间碎片撞击损伤模式的识别研究。采用AUTODYN 仿真软件模拟产生高速撞击声发射信号,并随机提取其中部分信号,以信号幅值和撞击观测点等作为输入参数,以撞击速度作为输出参数,建立RBF 神经网络,实现对空间碎片撞击速度的反演及穿透模式的识别。实际证明该神经网络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反演弹丸撞击速度。  相似文献   
63.
周凯  苑朝凯  胡宗民  姜宗林 《航空学报》2016,37(11):3296-3303
膨胀管(风洞)是少数几种具备超高速流动模拟能力的地面试验设备之一,针对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爆轰驱动膨胀管JF-16,通过高焓流动数值模拟方法辅助诊断JF-16的流场特性可以发现,高温真实气体效应可以显著增加激波对气体的压缩能力并影响强激波结构,加速段内试验气流静温及化学成分较真实飞行条件有所偏离。为此对JF-16进行升级改造,通过在加速段末端加装锥形喷管,利用喷管的定常膨胀过程进一步调整试验气流的静温,进而提高试验气流品质,同时可以扩大试验区尺度。数值模拟结果表明8°锥角为最优选择,此时试验区尺度可扩大至140 mm。  相似文献   
64.
多孔铝板高速撞击声发射定位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声发射定位技术在空间碎片撞击航天器事件中的撞击源定位问题中得到了广泛研究。在定位算法上,声发射信号传播机理的复杂性表现为输入量的随机性;多次撞击的复杂性则表现为声发射信号传播的弯曲路径。文章针对多孔铝板声发射定位问题进行研究,采用伽马分布对声发射信号传播的弯曲效应进行建模,采用相对时间差方法对声源进行定位,最后通过仿真分析对所提供的模型与算法性能进行了数值演示。该方法可应用于空间碎片撞击航天器的撞击源定位与损伤评估。  相似文献   
65.
为了研究超高速聚能驱动装置结构参数对超高速碎片成型的影响,以装置截断体以及药型罩的6个主要尺寸为优化对象,以成型超高速碎片的质量与速度为指标,应用正交设计法设计仿真方案。运用非线性显式动力学软件AUTODYN-2D对超高速碎片的形成进行数值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对碎片成型速度影响较大的依次为药型罩锥角、截断体小孔厚度、药型罩厚度;对碎片质量影响较大的依次为药型罩锥角、药型罩厚度、截断体小孔厚度。最终根据最优化设计方案得到了速度为11.2 km/s、质量为1.452 g的超高速碎片。  相似文献   
66.
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对低轨卫星与某空间物体的超高速碰撞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确立航天器轨道高低判定准则及判定方法,分析了碰撞角度、碰撞速度对碰撞碎片散布的影响情况。仿真结果表明,低轨卫星与空间物体碰撞产生的大部分空间碎片所处轨道高度位于原卫星轨道周围;碰撞碎片的散布情况与碰撞方式密切相关,相比于上升式碰撞,下压式碰撞产生的下降碎片个数较多,上升碎片个数较少;低轨卫星与空间物体碰撞产生的空间碎片总数与碰撞相对速度密切相关,碰撞相对速度越大,碎片数量越多;随着碰撞相对速度的增大,上升碎片、下降碎片及双曲碎片的个数逐渐增加;在不改变碰撞总动量数量级的条件下,改变空间物体的速度大小对空间碎片散布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7.
光学器件的空间粉尘高速撞击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利用静电加速器模拟研究了微小空间碎片及微流星体(空间粉尘)高速撞击镀膜石英玻璃,光学透镜和反射镜的撞击效应与累积损伤特性.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被撞击试样表面的损伤形式为不连续的点缺陷,可发现撞击坑、机械破裂、局部熔化和粉尘微粒子附着;分光光度计测试结果显示,经粉尘累积撞击后,光学透镜的透射率和反射镜的反射率均发生...  相似文献   
68.
Thoma  Klaus  Riedel  W.  Schäfer  F.  Hiermaier  S. 《Space Debris》2000,2(4):201-224
Starting with an introduction into the field of hypervelocity impacts, an overview over current research in the area of protection against space debris is given. Trends and strategies to further develop know-how in protection technology are then discussed. One purpose is to demonstrate that improvements in shield efficiency can be expected. To achieve this aim, a strategy is outlined which tries to avoid the adjustment of numerical and material parameters by fits to penetration experiments. Instead, it is suggested to determine material parameters from carefully selected laboratory tests, covering a broad range of strains, strain rates and stress states. Knowledge of the dynamic material behaviour can then be us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shield concepts by mean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69.
An experimental system has been built to produce and measure the magnetic field in the backward ejected matter during hypervelocity impact. The designs of measurement system and coil, the choice of associated equipment, and the system calibration are also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measurement of magnetic induction intensity for different given coil positions and azimuth angles are performed with two-stage light-gas gun. On condition that impact velocities are approximately equal and incidence angles are 45°, 60° and 90° respective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verage magnetic induction intensity and impact angle at different time spans is obtain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magnetic induction intensity with incidence angle of 90° is larger than those with incidence angles of 45°and 60°.  相似文献   
70.
超高速碰撞可见光谱辐射强度测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航天器防护技术及超高速碰撞物理现象研究需要,为超高速碰撞靶研制了超高速碰撞光谱辐射强度测量系统。笔者对该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该系统对半无限靶碰撞可见光谱辐射强度测量结果进行了介绍。结果表面:所研制的可见光谱辐射强度测量系统满足超高速碰撞可见光谱辐射强度测量要求,并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和易于扩展功能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