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4篇
  免费   469篇
  国内免费   542篇
航空   2656篇
航天技术   316篇
综合类   511篇
航天   3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71.
一种改进的微粒群优化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标准微粒群优化(PSO)算法是一种群体智能算法,它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点,进化后期收敛速度慢且精度较差,而且参数的选择对算法的优劣影响很大。针对这些缺点,首先提出了一种在位置进化方程中引进动态参数的方法,改进了标准微粒群算法收敛速度;然后通过在速度、位置进化方程中同时引进动态参数来提高算法收敛速度和收敛率。经J.D.Schaffer函数和LevyNo.5函数对改进算法的测试表明,相比于标准微粒群算法,该方法的收敛速度和平均收敛率均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2.
阵风响应缓和研究对于具有强耦合和振动的直升机非常重要,阵风扰动不仅影响直升机的乘座品质和武器投放精度,而且影响直升机的疲劳载荷和强度。本提出直升机抑制阵风扰动的最优控制律设计方法。优化性能指标要求在阵风扰动下驾驶员处法向过载、飞机姿态变化以及控制信号能量损耗最小。最终所综合的系统工程实现简便,只需在直升机姿态控制系统基础上增加垂直升降速率反馈通道即可。最后使用C语言实现控制律并进行半物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律优化及数字化实现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73.
研究了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在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首先将直升机姿态角系统划分为快慢回路 ,并分别采用动态逆方法进行设计 ;针对动态逆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提出了小波神经网络自适应逆控制方案 ,把BP小波神经网络和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的小波神经网络分别应用于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中 ;最后对典型机动飞行进行了仿真 ,说明小波神经网络方法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仿真结果证明 ,本文采用的小波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方法效果好 ,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4.
基于TC787触发模块的电机调速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晶闸管集成触发芯片TC787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分析了利用基于TC787晶闸管集成触发芯片进行电机调速控制的电路应用。  相似文献   
175.
在KD-03低速风洞中研制了一种边界层可人为控制的均匀抽吸地板。研究了在各种来流速度下均匀抽吸地板上边界层与抽吸系数的关系。在该地板上对高速列车模型气动力与地板边界层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对实验的几种模型状态,边界层吸除使列车模型所受阻力、负向升力和低头力矩均有明显增加,其增量与模型底部形状有关;在有侧滑角时,边界层吸除对模型气动力的六个分量均有影响。在没有边界层控制的固定地板上进行高速列车模型风洞实验,会使实验结果固边界层的影响而产生较大偏差。利用均匀抽吸地板可有效地消除边界层的影响,从而较准确地模拟地面效应的影响,提高高速列车模型风洞实验气动载荷的实验精度。而且,它的实验结果可为没有地板边界层控制装置的风洞中同类模型实验的边界层修正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6.
针对可利用部分冲压、带前输出轴直升机进气道结构特点 ,实验研究了在侧滑角从 0~ 1 35°状态下的直升机进气道流场特性 ,分析了沿程静压分布、进气道出口截面流场畸变指数、总压恢复系数等进气道性能参数。研究表明 ,该类进气道在各种侧滑状态下总压恢复系数较高。当侧滑角大于 90°时总压恢复系数随着来流速度的增加而减小 ;进气道内气流分离的区域和出口截面流场畸变指数与侧滑角和来流速度的大小有关。其中在侧滑角小于 90°时 ,进气道出口截面流场品质较好。当侧滑角大于90°时 ,随着来流速度或侧滑角的增加出口流场迅速恶化  相似文献   
177.
基于D-S(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比较和研究了相关数据和不相关数据的融合方法,分析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算法:集中式融合算法和分布式融合算法.经过实验证明,执行分布式有反馈融合算法时的效果最好.然后利用该算法,提出了和线性内插神经网络相结合的识别方法.利用4种飞机的步进频率雷达的高分辨率一维距离像,将神经网络的识别结果作为证据分别送入传感器进行融合,进行识别研究.实验证明,与单纯利用神经网络的方法比较,目标的正确识别率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78.
双三角翼外翼前缘钝化对涡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风洞试验,利用7孔探头对75°/45°和75°/60°两种典型双三角翼进行了空间流场测量,研究了双三角翼前缘形状对大迎角涡流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双三角翼外翼前缘钝化使双涡态的双三角翼内、外翼涡互相靠拢、增加干扰,当出现合并涡态时,使合并涡涡核向内下方偏移;外翼前缘钝化使外翼涡或合并涡的Cp0、Vx较尖前缘时为高,最终使外翼涡或合并涡推迟破裂.  相似文献   
179.
高强铝合金穿晶剪切断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澄清穿晶剪切模式的产生条件,对各种工业铝合金和单晶体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变形的平面应变状态(外在或内在的)和应变硬化率趋近于0是产生剪切应变局部化的基本条件.剪切应变局部化导致剪开,即为穿晶剪切断裂.对作者原来提出的模型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80.
顾仲权 《航空学报》1990,11(3):188-193
 <正> I_B 桨叶绕垂直铰的转动惯量I_(?),I_(?),I_(?) 机身绕过其重心O的x,y,z 轴的转动惯量ι 桨叶长度m_B 单片桨叶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