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1篇
  免费   1648篇
  国内免费   1788篇
航空   6993篇
航天技术   832篇
综合类   1298篇
航天   155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249篇
  2021年   286篇
  2020年   293篇
  2019年   271篇
  2018年   298篇
  2017年   369篇
  2016年   429篇
  2015年   436篇
  2014年   461篇
  2013年   413篇
  2012年   598篇
  2011年   590篇
  2010年   443篇
  2009年   449篇
  2008年   403篇
  2007年   437篇
  2006年   375篇
  2005年   352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292篇
  2002年   306篇
  2001年   260篇
  2000年   264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238篇
  1995年   168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142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122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114篇
  1988年   109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71.
采用镜像两步法在FL 8风洞中进行了俯仰振荡动导数支架干扰修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强迫振荡动导数实验中,支架干扰对动导数实验数据有明显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支架干扰修正,可以进一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72.
文章针对空间红外遥感器应用特点,进行了斯特林制冷机的模拟真空环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温度环境和导热条件是影响斯特林制冷机空间应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73.
本文主要对自旋火箭姿态运动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数学仿真结果。飞行试验结果表明,稳定性分析和数学仿真是正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974.
LU—ADI方法在求解跨声速翼型绕流问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LU-ADI方法求解了跨声速范围内的Euler、NS方程。研究了边界的处理和某些求解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975.
本文简述了汽车空气动力学的基本特点,并部分结合作者的研究成果论述了汽车空气动力学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76.
简要介绍了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单元测试面临的特殊性问题并进行分析,探讨了面向对象单元测试采取的策略和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最后对面向对象单元测试的充分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77.
本文就自动记录式流量计的原理、结构、参数设置、元器件选择等,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其测量精度很高,是包括微机在内的其他测量手段所无法比拟的,而且结构简单,工艺性好,可靠耐用等,最后给出了实用的电子线路图。  相似文献   
978.
介绍了参加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APLAC)开展的高阻1 MΩ;10 MΩ实验间比对的方法,对一种用参考电压测量高阻的方法进行了描述,解决了其中的技术问题,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其结果为测量1MΩ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3.10-6,测量10 MΩ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5.10-6,APLAC公布的比对中期报告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79.
在脉管制冷机中,由双向进气结构诱发的直流流动,不仅会增加冷端换热器的负载,降低制冷机性能,而且还是引起制冷温度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如何有效地抑制直流流动已成为脉管制冷机能否大规模应用的关键。而对直流形成机理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是发展简单、有效直流抑制手段的前提。针对该研究热点,本文开展了双向进气结构脉管制冷机直流形成机理研究,基于流体网络理论,考察工质物性对直流的影响和作用机理,进一步揭示了直流的形成本质。  相似文献   
980.
先进战斗机气动弹性设计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中国新一代战斗机的研发引领了飞机设计领域各项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针对研制总要求和任务特殊性,中国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气动弹性专业建立了精益气动弹性设计与验证技术体系。基于多学科优化设计流程,开展了旨在提高飞机气动弹性品质的关键技术攻关、气弹优化设计和分析工作。完成了考虑含全动翼面结构非线性的全机动力学特性地面试验、亚跨超声速颤振模型风洞试验和气动弹性飞行试验验证。在较短的研发周期内,成功实现气动弹性设计目标,为新一代战斗机的成功研制提供了技术保障。描述了该飞机气动弹性设计历程、主要技术工作以及在此基础上取得的技术进步、能力提升以及具有研究所特色的气动弹性设计知识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