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112篇
航空   581篇
航天技术   147篇
综合类   87篇
航天   16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51.
为了保证碳纤维材料产品的可靠性,消除各种可能存在的缺陷,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其质量进行检查。结合图像识别算法的基于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解决方案。然而,加工材料的表面通常附有包含各种信息的标签,这些标签会在检测中对缺陷的识别造成干扰,甚至被误检为缺陷。主要研究基于图像特征的产品标签噪声恢复方法及其在缺陷检测中的应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噪声,而不影响其余的图像信息,从而确保算法正确识别材料中的缺陷。  相似文献   
952.
为开发具有良好防隔热和力学性能的高性能石英纤维毡,基于传热数学方程,预测了石英纤维毡的厚度对其隔热性能的影响规律;为提高纤维毡的力学性能,探究了在纤维毡中添加不同层数的石英纤维布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此外还探讨了针刺密度对石英纤维毡隔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英纤维毡传热模型与实验吻合度可达94.8%;石英纤维毡厚度提升2 mm,其隔热性能提高20 ℃左右;添加石英纤维布可以显著提高纤维毡断裂强力和撕破强力;针刺密度可以提升纤维毡力学性能,但针刺密度过大会破坏纤维毡结构,使其力学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953.
为考察国产Hi-Nicalon型SiC纤维在高温下的结构-性能演化规律,对国产Hi-Nicalon型SiC纤维分别在空气和氩气环境下进行了不同温度热处理,并对纤维的微观结构及纤维束丝力学性能演化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在空气环境下,当超过1 100℃时,国产Hi-Nicalon型SiC纤维束丝强度开始下降,伴随着纤维表面生成SiO_2氧化膜,当温度超过1 200℃时,纤维表面会形成SiO_2氧化膜鼓泡。在氩气环境下1 100~1 500℃时,纤维束丝强度开始发生缓慢劣化。当热处理温度超过1 500℃时纤维束丝强度开始加速劣化,伴随着纤维开始发生β-SiC到α-SiC相变以及SiC晶粒尺寸增大。  相似文献   
954.
为满足某型塔架式风电机组叶片的监测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传感网络的结构监测方法。建立叶片三维模型并进行有限元仿真,获得其工作状态下的应变分布。设计FBG封装及布局方案,实时监测各传感点应变数值及变化规律。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其振动特性,探究温度、风速等环境因素对该监测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FBG的应变-振动测试方法能有效监测叶片对风压的载荷响应及振动频率,误差范围在0.04 Hz以内,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955.
高温基线密封编织弹簧管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高温基线密封中的编织弹簧的回弹特性,参照Pierce线圈模型对编织弹簧管进行参数化建模。采用有限元软件对编织弹簧管进行静力学仿真,对比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接触面摩擦因数为0. 1时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弹簧刚度对线径十分敏感,回弹力与线径呈现非线性高次关系。增加编织线股数,弹簧刚度会成倍增加。温度在低于600℃时对弹簧刚度的影响较小,在高于600℃后,弹簧刚度随着温度升高快速下降。通过S-N曲线计算编织弹簧管在650℃时的最低疲劳寿命高于密封设计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在编织弹簧管的设计要求的前提下,环密度为0. 05、线径为0. 32 mm、双线编织的编织弹簧管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956.
以含20%的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树脂为主要原料,采用注塑成型的方法制备了进气道及试片。通过对材料力学性能、微观形貌、进气道CT无损检测、内型面三坐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按照给定的工艺参数注塑成型,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达208 MPa、拉伸模量16.7 GPa、冲压式剪切强度100 MPa,碳纤维在树脂基体中分布均匀,进气道本体材料内部缺陷较少,进气道内外型面光滑、尺寸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957.
针对光纤环的热致非互易误差的补偿方法进行研究,并通过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证明了某种光纤环尾纤长度与光纤环热致非互易误差之间的关系。根据等效介质理论和Mohr理论,建立了光纤环热致非互易相位误差仿真分析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了不同温度环境条件下,某类型光纤环顺逆时针方向光纤长度发生变化时,陀螺仪输出的全温零位漂移的变化量。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在1℃/min温变速率条件下,总长约800m的光纤环圈顺逆时针方向光纤长度相差约0.5m时,光纤环全温零位漂移量缩小了0.4(°)/h。研究结果得出了针对此类型的光纤环,当光纤环尾纤每减少0.5m,其热致非互易相位误差减小0.4(°)/h的规律。该项研究成果为后续优化光纤环的全温精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8.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bonding failure mechanism of high modulus carbon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s, the tensile experiment and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single-lap and bevel-lap joints of unidirectional laminates are carried out, and the stress distributions, the failure modes, and the damage contours are analyzed.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failure of the single-lap joint is that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of the ply adjacent to the adhesive layer is serious owing to the modulus difference, and the stress cannot be effectively transmitted along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of the laminate. When the tensile stress of the ply exceeds its ultimate strength in the loading process, the surface fiber will fail.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lap joint, the bevel-lap joint optimizes the stress transfer path along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allows each layer of the laminate to share the load, avoids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of the surface layer, and improves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bevel-lap joint. The improved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bevel-lap joint is twice as much as that of the single-lap joint.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subsequent study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dhesively bonded composite materials.  相似文献   
959.
为提高复合材料双钉胶螺混合连接接头的承载能力,本文结合实验和有限元方法,利用ABAQUS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验证了其可行性,基于代理模型和遗传算法,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板与钛合金板双钉混合连接结构的板宽、端距和孔距等参数开展了多参数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二次多项式代理模型的预测结果精度最高;与优化前试验得到的常规混合连接接头的载荷性能相比,优化后的结构承载能力提升了44.35%。  相似文献   
960.
通过PBO纤维复丝浸胶树脂配方研制与设计试样规格等方法,进行了PBO纤维复丝制备与可靠性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PBO表面形貌;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纤维表面与树脂配方化学特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树脂配方进行固化动力学分析;利用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对树脂配方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通过浇铸体力学性能分析树脂配方机械性能;通过PBO纤维复丝拉伸性能进行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研制的FS-J树脂配方与PBO纤维匹配性高,浸润均匀,存储适用期长,端头补强牢固,制样周期短,复丝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和延伸率数据平稳,波动性低,拉伸强度离散率3%,测试可靠性高,可保证高质量、高效率、高稳定性的进行PBO纤维力学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