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2篇
  免费   414篇
  国内免费   694篇
航空   2051篇
航天技术   363篇
综合类   269篇
航天   2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71.
金燕  刘少军  张建阁 《航空动力学报》2018,33(11):2748-2755
考虑到高速滚动轴承中热弹流润滑效应的影响,提出一种人工智能方法进行航空轴承疲劳可靠性分析。通过带交叉项的二次多项式近似拟合温度场效应,并将热应力映射到滚动轴承赫兹接触区内,完成热弹流润滑效应下航空轴承接触应力分析模型的建立,同时考虑热弹流润滑效应、材料属性以及疲劳强度修正系数的随机性,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法完成热弹流润滑效应下航空滚动轴承疲劳可靠性分析。采用遗传算法完成最小可靠性指标寻优和惩罚函数最佳设计点。基于改进的一次二阶矩法完成可靠性灵敏度分析。数值算例表明,所建立的可靠性分析模型能正确反映热弹流润滑效应对航空轴承接触疲劳的影响。与传统的Monte Carlo法相比,两种计算结果的失效概率之差为2.0×10-4,相对误差为23.8%,而所提方法耗时只有蒙特卡洛方法的0.15%,具有良好的全局搜索能力和高效的计算性能。   相似文献   
972.
寿命评估技术既是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核心和关键,也是设备定寿、延寿的重要依据。从工程的视角,根据精密机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将精密机电设备分为新研设备、工作态设备、贮存态设备3类,分析这3种状态机电设备的特点及可以获取的信息资源,进而对新研设备、工作态设备、贮存态设备的寿命评估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评述,对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鉴于难以对复杂精密机电设备的机理进行建模,数据驱动的寿命估计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主流,本文在3种状态机电设备分类的框架下,重点分析了数据驱动寿命估计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973.
三维四向C/C复合材料高温氧化环境力学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三维编织C/C复合材料高温氧化环境下的力学性能,在大气环境下开展了有、无抗氧化涂层三维四向C/C复合材料平板试验件700℃时的拉伸试验和拉/拉疲劳试验。拉伸试验结果表明:无涂层三维四向C/C复合材料在700℃保温1h和2h后,强度分别下降至有涂层的70.33%和44.57%,弹性模量分别下降至有涂层的58.57%和38.99%,氧化后的总拉伸应变比有涂层的大幅度提升,材料破坏时无刚度突降现象。疲劳试验结果表明:有涂层三维四向C/C复合材料的剩余刚度先增加,而后保持,最后突降,应力水平为83%经10~5循环后剩余强度比初始强度提高了19.75%;无涂层三维四向C/C复合材料的剩余刚度先增加后降低,直至材料完全破坏,应力水平为75%经10~5循环后剩余强度比初始强度降低了20.40%。  相似文献   
974.
基于整机试车的涡轮叶片高低循环复合疲劳试验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奉明  朱俊强  徐纲 《航空动力学报》2018,33(10):2343-2350
针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同时承受高循环载荷和低循环载荷的特征,以小推力涡喷发动机为研究对象,搭建了基于引电器的涡轮叶片动应力测量系统,利用数值模拟和试验测试结合的方法,实现了高度为30mm的涡轮叶片在40000r/min转速、950℃环境温度条件下的动应力测量,并以此为基础发展了整机高低循环复合疲劳试验方法,开展了高压涡轮叶片高低复合疲劳整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型发动机转速在34920r/min时,叶片高循环振动应力达到112.7MPa,带来了涡轮叶片的高循环疲劳损伤且是引起涡轮叶片产生裂纹的主要因素,低循环疲劳载荷是导致裂纹扩展的主要因素,两者综合作用会显著影响涡轮叶片寿命。   相似文献   
975.
以拉伸应变能寿命预测模型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低循环疲劳模拟试验件(简称模拟件)设计的基本准则。针对某涡扇发动机高压涡轮盘螺栓孔部位进行了模拟件优化设计,设计时综合考虑了试验器能力、螺纹连接强度和所需毛坯盘数量等限制因素。优化目标为模拟件与螺栓孔虚拟裂纹0.8mm内第一主应力和第一主应变分布一致,以及最大应力点第二主应力与第一主应力比值一致。对设计结果进行了弹塑性校核。采用该模拟件构型进行了试验研究,由模拟件试验数据得到的安全寿命和轮盘试验给出的安全寿命的差距为4.48%。   相似文献   
976.
以型号为RA8008UUCC0对数修形的薄壁交叉圆柱滚子轴承为分析对象,借助RomaxDesigner软件对比分析在联合载荷作用下径向工作游隙对承载滚子数、滚子最大载荷、滚道应力分布、轴承刚度、最小油膜厚度和疲劳寿命的影响情况,得出径向工作游隙是影响轴承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轴承受载滚子数随游隙的减小而增多,滚子与滚道接触应力分布趋于均匀化,相同条件下,倾覆力矩的影响比较显著。联合载荷作用下,随着工作游隙的减小,轴承刚度增大。当径向工作游隙小于-0.002mm时,随着径向工作游隙绝对值的增大,滚子与滚道接触变形减小,接触应力增大,刚度增大,最小油膜厚度减小,轴承寿命降低。同一径向工作游隙下,倾覆力矩可以减小滚子与轴承内外圈之间的油膜厚度,从而显著降低轴承疲劳寿命,轴承最佳径向工作游隙范围为-0.004~0mm。  相似文献   
977.
开关磁阻电机固定频率预测电流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开关磁阻电机(SRM)传统电流斩波控制(CCC)开关频率不固定、电流跟踪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固定频率的无差拍预测电流控制(DPCC)算法。基于对SRM静态电磁特性的精确解析拟合,建立SRM离散预测模型。为了减小转矩脉动,利用无差拍理论实时计算下一时刻所需电压,实现对电机参考电流的精确跟踪。为进一步提高效率,采用新型转矩分配函数代替传统线性转矩分配函数。基于试验样机测试数据,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对所提出的算法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固定频率DPCC方法相比传统CCC方法,具有更小的电流跟踪误差,并且能够有效减小SRM的转矩脉动,提高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978.
空气和液压油环境中氟橡胶老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氟橡胶密封件在液压系统中的贮存寿命,在两种介质环境中对氟橡胶开展了加速老化试验。结果表明,氟橡胶耐热、耐介质、耐老化性能优异,在90℃下加速老化120 d后,压缩回弹性能、物理力学性能保持率均在80%以上,评估其具有20年的贮存寿命。  相似文献   
979.
使用硬质合金刀具对钛合金TB6进行正交铣削实验,对比分析不同切削参数下的刀具磨损情况,并用实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刀具磨损的回归公式。结果表明:刀具主要磨损在后刀面,其磨损大都呈现一条带状磨损带,在速度增大时大磨损带变长,刀具易发生脆性破损,且在刀具表面会出现钛合金粘连;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宽度和切削深度;刀具磨损回归方程具有良好的回归方差,能够很好的对刀具寿命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80.
Effective Angular Momentum (EAM) functions obtained from global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atmosphere, ocean, and land surface dynamics are routinely processed by the Earth System Modelling group at Deutsches GeoForschungsZentrum. EAM functions are available since January 1976 with up to 3?h temporal resolution. Additionally, 6?days-long EAM forecasts are routinely published every day. Based on hindcast experiments with 305 individual predictions distributed over 15?months, we demonstrate that EAM forecasts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he Earth Orientation Parameters at all forecast horizons between 1 and 6?days. At day 6, prediction accuracy improves down to 1.76 mas for the terrestrial pole offset, and 2.6 mas for ΔUT1, which correspond to an accuracy increase of about 41% over predictions published in Bulletin A by the 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and Reference System Serv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