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9篇
  免费   423篇
  国内免费   470篇
航空   1643篇
航天技术   287篇
综合类   303篇
航天   46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实验研究了钛合金和高反射型陶瓷涂层材料抗连续型激光烧蚀的损伤及温度分布特性,并从热效应影响角度对比分析了二者在抗激光损伤效果方面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钛合金,高反射型陶瓷涂层材料能有效增强钛合金基底抗激光损伤的能力;在同等激光功率密度辐照下,陶瓷涂层材料能有效提升钛合金基底耐受激光辐照的时间长度。实验结果表明该陶瓷涂层材料的激光损伤阈值比钛合金高约5.8倍。实验发现陶瓷涂层温升速率高于钛合金,但由于陶瓷材料具有较高的反射特性,以及良好的热吸收和热传导特性,因此能使由激光辐照产生的热量在其表面较快地扩散,而降低向基底方向传导的程度,最终提升陶瓷涂层的抗激光损伤阈值。  相似文献   
2.
研究微小卫星综合电子系统的SiP技术实现方法。首先介绍微小卫星综合电子系统结构的组成和采用SiP技术的必要性,然后对综合电子系统进行功能模块划分,并对其通用扩展模块进行详细的SiP设计,包括抗辐照器件选型、原型验证、SiP原理图、基板管壳一体化设计、建模仿真、制造加工、实装测试验证等,通过SiP技术实现了一种星载综合电子系统中通用扩展SiP芯片产品,经过实际验证测试,在保证模块功能和性能的前提下,整体模块重量从230 g减轻到48 g,体积由180 mm?130 mm?17 mm减小到46 mm?46 mm?8 mm,很好地满足了星载功能模块小型化、轻量化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3.
多梁复合结构广泛用于工程领域,其动力学特性对相关装备的工作状况有着重要影响,建立准确适用的动力学模型对后续的动力学响应参数影响规律研究有决定性作用。针对工程中常见的多梁复合结构,给出了位移场的一般表达式,利用哈密顿原理得出多梁复合结构的运动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对其全局解析振型进行理论计算,给出了计算多梁复合结构数值振型的一般过程,基于数值分析和实验分析以L型梁和Z型梁为例利用频率相对误差、振型定性比较和MAC定量分析说明了全局解析振型的求解验证方法,利用伽辽金方法和全局解析振型给出了截断原系统得到离散系统运动方程的一般形式。提出的多梁复合结构的建模方法和全局解析振型求解验证方法,对工程中此类结构动力学响应的参数影响规律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The significance of external influences on the environment of Earth and its atmosphere has become evident during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on time scales of several hundred years, the cosmogenic isotope concentration during the Wolf-, Spoerer-, Maunder- and Dalton-Minimum indicates an increased cosmic ray flux. Because these grand minima of solar activity coincide with cold periods, a correlation of the Earth climate with the cosmic ray intensities is plausible. Any quantitative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energetic particles on the atmosphere and environment of the Earth must address their transport to Earth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the Earth’s atmosphere including their filtering by the terrestrial magnetosphere. The first problem i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in modern cosmic ray astrophysics, and corresponding studies began in the 1960s based on Parker’s cosmic ray modulation theory taking into account diffusion, convection, adiabatic deceleration, and (later) the drift of energetic particles in the global heliospheric magnetic field. It is well established that all of these processes determining the modulation of cosmic rays are depending on parameters that are varying with the solar magnetic cycle. Therefore, the galactic cosmic ray intensities close to Earth is the result of a complex modulation of the interstellar galactic spectrum within the heliosphere. The modern view of this cosmic ray modulation is summarized in our contribution.  相似文献   
5.
We present an analysis of seven clusters observed by XMM-Newton as part of our survey of 17 most X-ray luminous clusters of galaxies at z  0.2 selected for a comprehensive and unbiased study of the mass distribution in massive clusters. Using the public software FTOOLS and XMMSAS we have set up an automated pipeline to reduce the EPIC MOS and pn spectro-imaging data, optimized for extended sources analysis. We also developped a code to perform intensive spectral and imaging analysis particularly focussing on proper background estimate and removal. XMM-Newton deep spectro-imaging of these clusters allowed us to fit a standard β-model to their gas emission profiles as well as a standard MEKAL emission model to their extracted spectra, and test their inferred characteristics against already calibrated relations.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研制全天球实时恒星模拟器的意义以及国内外发展趋势,介绍第二代恒星模拟器的系统组成、特点、技术指标以及解决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7.
工程陶瓷的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工程陶瓷特种和常规加工技术的开发及应用近况。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采用双V形开槽试样的Iosipescu剪切试验方法的应用,分析了影响试验的因素,对T300/5222复合材料单向板及π/4多向铺层层合板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很好地用于复合材料剪切试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弹性力学和断裂力学方法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横向拉伸强度进行了分析,其中考虑了90度开裂层厚度和开裂邻层的约束效应的影响,推导出正交各向异性对称铺层中昨合就位横向拉伸强度的数学表达式,得出开裂层的厚度和约束邻层铺设角对就位横向拉伸强度都有影响的结论,理论计算与Flaggs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危险品运输是技术要求最高的一类特种货物运输。在运输、装卸及贮存保管过程中,稍有不慎便会发生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毁损。笔者认为:灾害=事故十损失。严格执行危险品运输规章,减少事故发生率,从技术上进行要求。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另一方面还应立足于事故发生后的紧急救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两者并重才不致酿成灾害。为此,提出了建立“危险品运输紧急救援中心”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