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4篇
航空   166篇
航天技术   18篇
综合类   25篇
航天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考虑泄漏间隙有压流体作用的指尖密封瞬态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已有指尖密封性能分析工作中未考虑泄漏间隙有压流体作用使得指尖密封的理论分析与工程实际有较明显差距的问题,建立了考虑泄漏间隙中有压流体作用的指尖密封性能分析模型,对是否考虑泄漏间隙中有压流体作用的指尖密封性能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指尖密封性能分析工作需要考虑泄漏间隙有压流体的作用.考虑泄漏间隙有压流体作用指尖密封的泄漏率较不考虑有压流体作用的泄漏率最大增加了234.7%,且有压流体作用使指尖密封泄漏率随转速增加的趋势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2.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2):343-357
Tip clearances of multistage rotors and stators greatly affect aero-engines’ aerodynamic efficiency, stability and safety. The inevitable machining and assembly errors, as well as the complicated error propagation mechanism, cause overproof or non-uniform tip clearances. However,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tip clearances are difficult to predict, even under assembly state. In this paper, a tip clearance prediction model is proposed based on measured error data. Some 3D error propagation sub-models, regarding rotors, supports and casings, are built and combined. The complex error coupling relationship is uncovered using mathematical methods. Rotor and stator tip clearances are predicted and analyzed in different phase angles. The maximum, minimum and average tip clearances can be calculated. The proposed model is implemented by a computer program, and a case study illustrates its performance and verifies its feasibility. The results can be referred by engineers in assembly quality jud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相似文献   
23.
可调静子旋转凸台位置对端区流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包含凸台的可调静子模型进行简化,研究了不同凸台位置对端区流动的影响.通过实验测量与数值模拟对比可以发现:可调静子端区流动损失主要是由叶片气动负荷引起的泄漏及气流绕过凸台造成的掺混2个部分组成;通过合理优化设计,将凸台置于气动负荷高的叶片前缘并覆盖尽可能多的前缘间隙,能够有效降低损失,改善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24.
轴流压气机转子叶尖二次涡的试验验证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对轴流压气机转子机匣壁面静压进行动态测量,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处理近失速工况动态压力测量信号,功率谱显示在与二次涡相近的频率上存在较高的能量带,能量峰值沿轴向的衰减与二次涡的变化规律相符,表明二次涡在流场中存在是可能的。针对相同转子进行全通道非定常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近失速工况下,转子圆周每个通道叶顶附近均存在规律一致的二次涡运动。叶片中后段间隙泄漏流与间隙泄漏涡破碎产生的低能流体相互作用,在泄漏涡破碎形成的堵塞区域中形成二次涡。二次涡运动使得近叶顶载荷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近叶顶流场出现了一种周期性的自维持的非定常流动现象。  相似文献   
25.
等几何分析(IGA)中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被同时用作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中的建模工具以及有限元分析(FEA)中的逼近函数。NURBS模型中常见的缝隙和重叠问题使得分析变得困难。基于Mindlin板理论,对含有缝隙与重叠部分的NURBS模型进行等几何分析,采用Nitsche方法处理模型交界面上的非协调问题,并通过标准数值仿真算例的计算结果与解析解对比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Nitsche的等几何方法可以用来对含局部缝隙与重叠特征的非协调Mindlin板模型进行分析;NURBS次数越高,等几何分析计算结果越精确,并且收敛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26.
数值研究了冲击-多斜孔壁复合冷却方式中,狭缝间距在1D* ~4D*(D*为当量直径)范围内变化时对换热特性的影响,并通过试验研究证明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研究发现,狭缝间距变化,使得冲击射流的发展以及狭缝内的气流抽吸、涡旋的形成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换热效果随着间距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研究还发现,流体微团在狭缝中的流动以平动形式为主,在多斜孔和冲击孔孔内以及邻近区域表现为明显的转动特征.微团转动的增强提高了换热效果.   相似文献   
27.
研究了金属热防护系统(TPS)的缝隙辐射及支架两大热短路问题。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缝隙宽度和缝隙辐射率对热短路的影响,完成了整体样件以及阵列组合件的稳态传热实验测试,定量地研究了热短路的影响情况。实验结果显示:支架处热短路现象明显,实验中支架引发的热短路温差高达50K;在773K以下,缝隙传热引发的温升随着缝隙宽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在773K以上,辐射热传导在缝隙宽度超过3mm时即成为内部传热的主导机制,这时缝隙传热引发的温升不再随宽度增加而线性递增。所提供的数值分析和实验方法可为金属热防护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8.
不同轴向间距下涡轮级内非定常流场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不同轴向间距下涡轮级内非定常流动进行了数值研究.讨论了非定常条件下轴向间距变化对非定常性及流场分布的影响,探讨了转子和静子叶片之间的非定常相干的机理.结果表明,轴向间距L对转子内流动的非定常性有着强烈的影响.随着轴向间距的减小,静叶尾迹的强度及影响范围增加,静叶尾迹对动叶的周期性非定常影响还是主要出现在前缘附近.由于静叶尾迹的恢复效应与来流尾迹强度成正比,50%轴向间距下动叶出口流场的湍动能在动叶通道中央区域最小.   相似文献   
29.
 针对飞机结构部件在服役过程中存在的缝隙积水导致结构材料腐蚀的问题,通过研究腐蚀产物、形貌、失重、腐蚀速率、腐蚀损伤度以及积水溶液与暴露金属的面容比、pH值等的变化,探讨了300M超高强度钢在模拟积水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300M钢在模拟积水中的腐蚀是从点蚀开始,然后点蚀坑扩展合并,逐渐发展为全面腐蚀,其腐蚀失重和腐蚀损伤度随腐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腐蚀损伤度则呈现出幂函数变化趋势;随腐蚀时间的延长,模拟积水环境中的pH值从初期的4.2升到5.2再下降到4.8~5.0,平均腐蚀速率也从0.289 g/(m2·h)线性减小到0.120 g/(m2·h);电化学交流阻抗结果表明随腐蚀时间的延长,容抗弧半径逐渐增大,说明腐蚀产物对基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与腐蚀速率变化规律一致;另外,不同的面容比(腐蚀介质体积与300M钢暴露面积之比)对腐蚀过程的影响是:随面容比的增加,腐蚀失重与腐蚀速率均增大。  相似文献   
30.
采用LS-Dyna软件分析了双层平板模拟机匣的抗冲击性能,讨论了层间距和厚度分配对双层平板模拟机匣抗冲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叶片正撞击时,双层模拟机匣的损伤为局部剪切和整体塑性变形的混合型。层间距只影响外层板吸收的能量,随着层间距的变化,双层平板吸收能量没有一定规律。厚度分配比小于1时,双层板的抗冲击性能随着厚度分配比的减小而增强;厚度分配比大于1时,双层板的抗冲击性能随着厚度分配比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