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航空   53篇
航天技术   2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2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71.
脉冲爆震涡轮发动机增推装置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液态汽油为燃料,通过在双管脉冲爆震涡轮发动机(PDTE)原理样机的涡轮出口加装不同喷管和引射器等增推装置,利用试验研究了不同增推装置对自吸气工作模式下(工作频率10~20 Hz)发动机工作状态及推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加装3种尾喷管之后涡轮转速、压气机增压比及压气机流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发动机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推力增益;相比于工作频率20 Hz时无喷管发动机推力114.95 N,发动机加装尾喷管后最大推力可达143.3 N,实现增推24.7%,最大单位推力为749.87 N·s/kg;加装引射器后可以进一步增推,发动机最大推力达到200.67 N,实现增推39.8%,同时这种增推效果随着工作频率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72.
多喷嘴超声速引射器启动性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继平  陈健  王振国 《推进技术》2008,29(2):174-178,186
建立了多喷嘴超声速引射器试车台,采用燃气作为一次流驱动工质对多种多喷嘴构型引射器的启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环型引射和中心引射,具有较高一次流马赫数的多喷嘴引射在增强混合的同时引入了额外的压力损失,其启动所需要的第二喉道面积更大、最小启动压力更高;引射喷嘴个数越多、管道马赫数越高、引射喷嘴出口马赫数越高,则所需启动压力越高;引射喷嘴出口马赫数越高,所获得的盲腔压力越低;二次流的"助推"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引射器的启动性能。  相似文献   
73.
主流倾斜的引射器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设计了 4种主流倾斜的引射器模型,分别在 5种主气流倾斜角和 4种排气反压下,完成了模型冷流试验。试验表明,4种模型中具有等直管的模型 3,4引射系数普遍高于大头模型 1,2。在零气流角和反压为大气压时,约高 10%左右,最高引射系数为 3.379。试验还表明,具有等直管的模型3和模型4能承受的反压较大。引射系数 N为零的反压可高至 900mm水柱左右。 4种引射器模型中,模型 4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74.
混合管面积和位置对排气引射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一个轴对称波瓣主喷管与4种不同截面积的圆形混合管、并分别在不同轴向位置时的组合试验,研究了混合管与主喷管截面积之比Am/Ap及轴向间距Lmp对排气引射系统的引射系数、压力损失系数和气动性能综合参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Am/Ap增大,系统的引射系数增大、综合氯动性能改善;Lmg增大,4系统的引射系数和压力损失系数也增大。对于不同范围,压力损失系数增加的斜率不同,;总的趋势则是综合  相似文献   
75.
有中心锥圆排波瓣喷管引射器内流场模拟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友宏  李立国 《推进技术》2002,23(2):150-153
为了了解有中心锥圆排波瓣喷管引射器内流场和温度场的特性,从圆柱坐标系出发,推导了非正交曲线坐标系下引射器内流场的基本方程,采用SIMPLEC算法和一种完全压力修正方法,在同位网络上求解了流场控制方程,并与实验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中心锥壁面的作用下,圆柱混合管中流向涡很快形成,次流的低温等值线可以延伸至混合管中心轴线处,计算结果与测量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76.
为适应低速风洞发动机进气道试验的大流量模拟的迫切需要,介绍了适用于4 m量级低速风洞的柱形分布式引射器的设计方案。通过ANSYS-CFX软件采用有限体积法对引射器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优化了引射器的引射面积比、离散的喷嘴分布方式和喷嘴出口设计点总压、马赫数等参数。综合考虑引射器在风洞中的使用条件限制和吸入流量技术指标要求,完成了引射器设计。优化后的引射器方案解决了小体积、大吸入流量需求之间的矛盾。在FL-14风洞的验证试验表明,优化后引射器的最大吸入流量达到9.07 kg/s,满足4 m量级低速风洞进气道试验大流量模拟需求。  相似文献   
77.
在超音速引射器的设计中,为开展引射机理及启动特性等研究,需进行模拟试验;同时,通过试验可验证数值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与合理性,从而优化设计.文中提出以冷空气作为引射和被引射介质,采用缩比试验模型,通过模拟喷嘴生成被引射气流,简化了试验设备.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正确预测了引射管道出口处出现的正激波,真空舱压强满足...  相似文献   
78.
RBCC引射火箭模态二次燃烧实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为了提高RBCC引射火箭模态的推力性能,探索热力壅塞对引射模态推力的影响,开展了二次燃烧实验研究。引射火箭采用二元支板结构,燃气发生器采用多个喷管以加强混合,二次燃料喷嘴为小流量直流自击式喷嘴。通过实验,获得了燃料的质量流率、燃料喷射位置和物理喉道面积对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燃料流量和喷射位置可以在静态条件下产生推力增强。  相似文献   
79.
RBCC火箭引射模态热力壅塞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火箭引射模态下实现热力壅塞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用于实现热力壅塞可行性分析的理论模型,分析了燃烧室通道面积变化规律、加热方案、一次火箭与二次流掺混后的气流参数等对实现热力壅塞的影响,提出了判别能否实现热力壅塞的临界马赫数准则.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碳氢燃料发动机在地面静止状态下难以实现热力壅塞,在一定飞行状态下可以实现热力壅塞.通过地面直连实验实现了来流马赫数为1.2条件下的热力壅塞及其主动控制,壅塞位置的调节范围达到了燃烧室长度的1/4.   相似文献   
80.
RBCC引射/亚燃模态过渡点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RBCC推进系统为动力的飞行器设计流程出发,建立了考虑发动机工作的限制条件的引射和亚燃模态性能评估方法,研究了不同燃料条件下发动机引射和亚燃模态下比冲和推力系数随飞行弹道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比冲最优、推力变化最小的模态过渡点选择方法;结合某一具体飞行任务的典型弹道,获得了在飞行马赫数为2.6±0.1、飞行高度为11.7~12.9 km范围内进行引射/亚燃模态过渡最佳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