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159篇
航空   882篇
航天技术   81篇
综合类   95篇
航天   1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The Multi-Spectral Camera (MSC) on the KOrea Multi-Propose SATellite (KOMPSAT)-2 was developed and launched as a main payload to provide a One(1) m panchromatic image and four(4) band four(4) m multi-spectral images at an altitude of 685 km covering a swath width of 15 km. These images, archived around the world, are a useful resource for space applications in agriculture, cartography, geology, forestry, regional planning, surveillance, and national security. The image quality of KOMPSAT-2 depends upon its image chain, which is comprised of an on-board system in the satellite and a processing system at the ground station. Therefore, in this study we determine the factors that have a major impact on the image quality through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entire image chain. Consequently, two methods, involving a compression algorithm and a deconvolution technique, were determined as having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KOMPSAT-2 image quality. The compression algorithm of KOMPSAT-2 is rate-controlled JPEG-like algorithm that controls the mismatch between the input and output data rate. The ability to control the input/output data rate may be useful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satellite but can also lower the overall image quality. The deconvolution technique may increase the sharpness of images, but it can also amplify the image noise level. Therefore, we propose methods of wavelet-based compression and denoising as an alternative to currently existing algorithms. Satisfactory results were obtained through experimentation with these two algorithms, and they are expected to be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into the future KOMPSAT series to yield high-quality images for enhanced earth observation.  相似文献   
992.
卫星遥感图像分块小波变换编码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分块小波变换(BlockingWaveletsTransform)方案。该数据压缩方案可节省存储时间,为星上应用提供了可能性。利用各基带之间的自相似性,对小波系数采用改进型零树编码(ImprovedZerotreeEncoding),可有效的提高压缩比。  相似文献   
993.
简述了雷达信号脉冲压缩的几种实现方法,着重讨论了数字式脉冲压缩的特点及其信号处理方法;分析了所选择的TMS320C6XEVM信号处理板的接口实现;给出了基于TMS320C6X的信号处理系统软硬件的设计。由于采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件进行脉冲压缩,使得软件设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994.
高超声速二维前体进气道一体化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飞行器前体进气道的一体化优化设计中,最大总压恢复系数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参数.本文从二维高超声速进气道的最大总压恢复系数入手,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高超声速飞行器从2波系到6波系的二维高超声速飞行器前体进气道的一体化优化设计计算模型.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和序列二次规划法(SQP)分别计算了进气道内一道内激波和两道内激波时的情况,给出了进气道的最大总压恢复系数、进气道内马赫数、激波偏转角和激波强度随来流马赫数的变化关系.比较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可知采用的计算方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95.
文摘采用缠绕工艺制备了20°、30°和40°三种缠绕角度的碳/环氧厚壁管件,通过轴压实验研究了缠绕角度对厚壁管件的轴压模量和轴压强度的影响,并对轴压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实验测得轴向模量值比有限元模型计算值偏小,破坏模式为纤维层向外崩裂破坏与有限元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96.
出口边界条件对跨音扩压器流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音速及等压两种不同的出口边界下跨音速扩压器的流场做了实验研究.扩压器的扩张角为6°,激波波前马赫数均为1.335.实验结果表明:在等压出口边界条件时,激波自恃振荡的幅度及分离包的尺度比音速出口条件时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对一种与发动机舱融合设计的直升机进气道在不同的极化方式、不同终端、不同攻角和方位角下的电磁散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各种状态下雷达散射特性。研究表明,该类进气道RCS在垂直极化方式时比水平极化方式小;采用短路终端时的RCS明显要比采用叶片终端时高;近侧飞时(90°~105°)比前飞和近倒飞状况下的雷达散射截面大;在攻角分别为-10°,-5°,0°,5°,10°的实验中,当攻角为10°时的RCS值较小,而当攻角为-5°时的RCS值较大。  相似文献   
998.
董松野 《推进技术》1988,9(3):17-22,74
本文简要回顾了十年来国内弹用亚、跨音速S形进气道的研究工作,从进气道设计,进气道内外流场数值计算,进气道/发动机匹配,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等方面,扼要叙述了近年来所取得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999.
气动格栅改善进气道流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思  张传民  张龙 《推进技术》1992,13(1):8-13,74
对一种能有效改善管流出口流场的新型整流装置——气动格栅(下称格栅)作了介绍。在超音速冲压发动机进气道下游进行了格栅与网格的对比实验研究,得到了大超临界工况下,格栅比网格具有更好的整流效果:在马赫数1.8、攻角为零度时,格栅出口气流总压畸变指数D比网格低约50%。  相似文献   
1000.
超声速下颔式进气道/前机身一体化方案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新月  廉小纯 《推进技术》2002,23(2):142-145
为了改善飞机的作战效能,使飞机能安装大功率的雷达,对某型飞机的进气道改型为包含头锥激波在内有三波系外压缩下颔形式,将下颌式进气道与前机身进行一体化设计,并设计进气道唇口前掠倾斜,解决了雷达与进气道的相互干扰,对进气道的性能参数进行分析计算与原型机进行对比,在性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增加了机头空间,提高了飞机的作战能力,其唇口设计对飞机隐身也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