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5篇
航空   171篇
航天技术   242篇
综合类   7篇
航天   8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基于双温双压法的湿度发生过程受到温度、握力、饱和度、增强因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何解决各参数之间的耦合问题,并将所有因素引入湿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模型是提高湿度测量准确度的重要方法。详细分析了增强凶子和饱和器的饱和度对实验舱湿度的影响,提出一种完整的评定模型及解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说明该模型的应用及其对评定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2.
脉冲电流的准确可靠测量在国防军工计量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脉冲分流器是脉冲电流测试中常用的信号转换装置。从脉冲分流器的原理出发,分析各国脉冲分流器研制的现状。围绕其结构开展研究,对脉冲分流器进行分类,总结出不同结构和材料分流器的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特性。研究结果为可为脉冲分流器的发展方向、今后提升脉冲分流器的测量准确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3.
对周期性脉冲信号的频谱进行了简要分析。论述了脉冲信号快沿计测中的问题,讨论了用通用示波器计测脉冲信号时,被测信号的最高频率fM、前沿tr与示波器频带宽度人的关系图和计算公式,讨论了正确选用示波器探头及输入耦合方式.提出了脉冲信号快沿计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4.
通过对拉线位移传感器在机器人标定领域国内外应用现状的研究,简略介绍了单线式一维和三线式三维测量系统,并提出一种单线复用三维测量系统模型。结合各测量系统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参数辨识算法。为了选取合适的标定校准点,以码垛机器人为例,分析了机器人工作空间中不同位置扰动误差对拉线测量值的影响。对机器人名义D-H参数和拉线测量值等制造模拟误差进行仿真标定。仿真结果表明,标定后定位精度提升90%,最后通过运动学标定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标定方法的有效性,并指出仍需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15.
简述了数字式光栅测量系统结构及其角速率测量方法,分析了该系统测量转台角速率的各影响量,评定了其角速率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16.
介绍利用照度计测量氦氖激光器功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7.
本文对设计智能化交流磁化电流控制器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非正弦交流磁化电流的测量、退磁速率的线性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详细分析了磁化回路中电流与触发角及负载功率因数角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叙述了以单片机技术为核心的交流磁化电流控制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对进一步提高我国磁粉探伤设备的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18.
DMP-90型力学量综合校准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装置针对一些小型企业和研究所其计量器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而开发研制出的综合性力学量校准装置,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本文着重介绍其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9.
在数据拟合中,当个别数据存在较大测量误差时,采用L1准则对数据进行拟合要优于最小二乘准则。本文通过建立L1准则与最小二乘准则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一种基于Gauss-Newton法的L1数据拟合自满。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易于理解,便于编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0.
The MOPITT (Measurements of Pollution in the Troposphere) instrument has provided more than nine years of global carbon monoxide (CO) measurements on a continuous basis since its launch aboard the Terra Spacecraft on December 18th, 1999. This paper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core sub-system performance and major issues of the in-flight instrument over the mission period. Some of the instrument anomalies are also discussed. The major successes are: (1) the concept of using a combination of correlation systems such as Length Modulated Cells (LMCs) and Pressure Modulated Cells (PMCs) to retrieve CO profiles in the troposphere; (2) the redundant design in the instrumentation which was crucial for coping with unexpected in-flight anomalies and for continuing the mission in the case of component failure; (3)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on orbit that is so stable that some calibration procedures are not necessary; and (4) the recent production of CO total column retrieved from the MOPITT 2.3 μm chann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