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51篇
航空   55篇
航天技术   5篇
航天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为了探究船舶燃气轮机内部冷却通道的颗粒沉积特性,本研究从随压气机抽取的气体进入冷却涡轮内部冷却通道内的颗粒动力学特性及颗粒与壁面相互作用特性出发,基于高温壁面建立速度场影响的沉积模型,利用用户自定义函数实现沉积模型与CFD程序的嵌套。并简化船舶燃气轮机内部冷却通道,选取了在气膜孔与壁面之间夹角β=90°时,下游肋倾角α不同(α=30°,45°,60°,75°,90°),及在下游肋倾角α=60°时,气膜孔与壁面之间夹角β不同(β=30°,45°,60°,75°,90°)的八种不同内冷结构进行数值计算。研究表明,在气膜孔与壁面之间夹角β=90°不变时,随着下游肋倾角由α=90°减到α=30°时,弯头壁面换热性能和沉积率逐渐呈下降趋势,下游肋与肋之间壁面上颗粒的撞击率逐渐上升。下游肋倾角α=60°,气膜孔与壁面之间夹角β=45°的U型肋通道,在八个内冷结构中弯头壁面沉积率最少,换热性能最好,是能够有效改善船舶燃气轮机冷却涡轮的海洋环境工作适应性,减少内部冷却通道中颗粒沉积的内冷结构。  相似文献   
32.
舰载飞机电线电缆选用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舰载飞机与岸基飞机相比,对全机电线电缆的选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舰载飞机服役的环境和技术要求,重点在于海洋环境对航空电线电缆的特殊耐受性要求,以及飞机自身对减重所提出的最大化可能性,结合航空电线电缆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提出舰载飞机全机电线电缆的选用方案,即常温区选用辐照交联ETFE绝缘电线电缆、高温区选用光滑无缝绕包PI/PTFE复合绝缘电线电缆、供电系统优选PFA绝缘挤出型电线、总线系统和高频信号传输选用FC光纤总线及发泡PTFE绝缘同轴电缆。该方案的最大优点在于将航空电线电缆的电性能、减重要求及耐海洋环境的特殊要求做到最大限度的结合,同时,对国内航空电线电缆的研发、制造技术水平亦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33.
马启新  刘艳明  潘涛  阳仕柏  翟斌 《推进技术》2020,41(11):2475-2482
为了研究船舶燃气轮机进气系统中,过滤装置数值模型化处理方法的模拟精度及其适用性。针对一种双通道船舶燃气轮机进气系统,分别采用Fan边界和多孔介质模型方法对过滤装置(百叶窗、滤清器)的复杂结构进行处理,开展进气系统内流场特性的详细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进气系统大部分总压损失源于燃烧空气滤清器产生的总压损失和竖井中的流动损失;与Fan边界相比,多孔介质模型方法能够获得更贴合实际的进气系统流场,对系统总压损失的预测更具可靠性;两种方法计算出的进气系统流动损失相差不超过10%;使用Fan边界需保证过滤装置不产生明显的整流作用,且压力损失实验数据完备,而选用多孔介质模型需要已知过滤装置阻力系数、孔隙率等物理参数。  相似文献   
34.
发展中国航天海洋遥感技术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 ,中国就开始十分重视海洋遥感技术的发展 ,从 1987年起在FY - 1A卫星上就加上了海洋水色通道 ,发展到 2 0 0 2年发射了专门的海洋水色HY - 1A卫星 ;从地面的海洋反射率光谱仪的测量 ,发展到卫星上的水色、水温扫描仪 ;从简单的假彩色合成处理技术 ,发展到多要素、多功能的海洋要素提取和应用技术。总之 ,中国的海洋遥感技术在国际上已有了发言权和一席之地。但在以海洋卫星为主导的立体海洋监测体系 ,高精度分析与定量比测量 ,多平台监测数据同化和技术集成等方面与国际上先进国家比 ,还存在着差距。就以上方面的差距出发 ,文章最后提出了建立稳定运行的海洋卫星体系 ,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提高海洋遥感精度和开发同化技术研究的应用水平 ,提出了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35.
为提高CHZ型海洋重力仪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及抗干扰能力,提出了基于FPGA的数字化控制系统实现方案.该方案集成机械零偏补偿、数据处理、系统监测与报警等功能为一体,还可灵活切换不同控制参数,满足不同海况环境,提高了系统集成度和故障定位能力,增加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6.
重力数据处理是动基座重力仪的核心技术,采用了一种基于正反Kalman滤波的数据处理方法提取重力异常值.以动基座重力仪(Sea and Air Gravity,SAG)为研究对象,根据系统参数推导了Kalman滤波方程,并运用正反Kalman滤波方法处理了SAG某飞行架次的数据.将提取的重力异常值与同机搭载飞行的俄罗斯高精度重力仪GT-1A的结果进行比对,试验结果表明,两者滤波结果差值的均方根误差要小于1 mGal.  相似文献   
37.
以平台式航空/海洋重力仪为基础,为降低温度变化对其惯性器件尤其是重力敏感器的影响,保证重力测量的精度,设计了一种三级五路结构的高精度温度控制系统。以包含核心惯性器件的第三级温控为例,重点分析了温控对象的建模、非线性PI控制器的设计等问题,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和高低温环境下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10℃^+45℃温度范围内3个温控通道的温度变化量和温度稳定性均小于0.01℃,达到了重力仪的温度控制精度要求,为重力仪实现高精度重力测量提供了有利的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38.
介绍了国内外舰船燃气轮机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典型舰船燃气轮机LM2500系列、MT30和UGT25000的技术特点和性能,展望了舰船燃气轮机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需要发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9.
重力测量在国防军事、地质研究、资源勘探、地球物理、地震预报及计量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惯性导航系统中对惯性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进行分离,可以提高惯性导航的精度.重力加速度测量的准确性需要通过量值溯源来保证,而用于直接测量重力加速度值的绝对重力仪是重力测量量值溯源和传递的主要工具和载体.以此为背景,介绍了绝对重力仪的主要技术和发展现状,从而引出绝对重力测量和重力计量体系是整个重力测量溯源到SI国际单位制,确保其测量量值准确可靠的唯一途径.最后,简单介绍了重力计量体系以及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40.
冷泠  石磊  桂勇  刘博  邓康耀 《推进技术》2021,42(5):1186-1194
船舶柴油机智能控制技术是将人工智能算法引入到船舶柴油机控制领域,提高复杂时变非线性系统的控制性能。重点针对基于智能控制算法设计的柴油机子系统控制器研究和基于非线性模型预测架构的柴油机在线性能优化研究,对船舶柴油机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此研究领域所涉及的主要理论和方法。根据船舶柴油机智能控制不同应用需求,重点介绍了智能控制方法在船舶推进柴油机新型燃烧、复杂气系统、转速跟踪等控制问题中的应用,分析了智能控制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在船舶柴油机控制领域中智能控制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