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32篇
航空   521篇
航天技术   20篇
综合类   37篇
航天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优化高温升主燃烧室燃烧性能,对三级旋流主燃烧室开展雾化特性试验研究。预燃级喷嘴采用离心喷嘴压力雾化和气动雾化相结合,主燃级采用预膜式气动雾化。试验采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对主预燃级喷嘴和燃油分级后的雾化特性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头部压降和燃油流量在不同轴向截面和径向位置的液滴粒径分布,并利用高速摄像对不同工况下的喷雾形态进行了记录。试验结果表明:主燃级油雾粒径为50~80μm,气液比达到3.5即可达到良好的雾化水平。随着轴向距离延长,喷雾粒径变大,喷雾浓度变得均匀。燃油分级比增加可降低整体粒径约10μm,且主要影响中心区域,对雾锥外侧粒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2.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流动数值计算中湍流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RNGk-ε湍流模型、Realizablek-ε湍流模型以及雷诺应力模型,对某型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近壁处理采用标准壁面函数法,计算得到速度矢量分布以及质量流量、湍流粘度比和湍流强度等参数.四种湍流模型计算的总体流动差别较小,但流场的细节有较明显的不同.标准k-ε模型、Realizable k-ε模型和雷诺应力模型的湍流粘性计算结果较为接近,而RNGk-ε模型计算的湍流粘性较小.  相似文献   
103.
基于欧拉-欧拉双流体方法,建立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轴对称突扩气固多相流动的统一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采用k-ε双方程模拟气相湍流流动和颗粒相湍流雷诺应力kpg方程描述大尺度颗粒湍流运动、小尺度颗粒各向异性弥散特性以及气固相间作用。数值模拟了突扩流动中的颗粒轴向、径向平均速度和脉动速度以及颗粒-气相脉动速度关联轴向分量的分布特性,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颗粒轴向速度脉动大于径向速度脉动,轴向平均速度梯度影响脉动速度峰值的发生位置和大小;两相脉动速度关联轴向分量大约是径向分量的2倍。  相似文献   
104.
某型航空发动机燃油喷嘴试验及火焰筒头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硕  张宝诚  陈俊 《航空发动机》2008,34(2):39-42,55
对某型航空发动机燃油喷嘴的工作特性和雾化质量进行了试验研究,测定了在不同压力下喷嘴的流量特性、喷雾锥角、雾化粒度(SMD)及尺寸分布;应用F luent软件,对装有该喷嘴的燃烧室火焰筒进行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05.
复合式收扩套筒空气雾化喷嘴燃烧室点火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复合式收扩套筒空气雾化喷嘴中, 副油路是一个单油路离心喷嘴, 主油路采用双旋流空气雾化, 喷嘴是直射式.在点火研究中, 只是单油路离心喷嘴工作.实验用的燃烧室是一个单头部矩形燃烧室, 在燃烧室进口温度为常温, 进口压力为常压, 燃烧室压力降0.9%9.0%的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复合式空气雾化喷嘴燃烧室的点火性能.在同样条件下, 研究了复合式空气雾化喷嘴的雾化性能并总结了经验关系.分析了影响点火的主要因素, 通过整理雾化数据, 以Lefebvre点火模型为基础, 总结了该类燃烧室点火经验关系.   相似文献   
106.
The study includes th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vaporation performance of T-type vaporizer,mainly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inlet air temperature and vaporizer wall temperature with the evaporation ratio.Then,it studied the LBO(lean blow out) and combustion efficiency of the micro aero-engine combustor with T-type vaporizer on the normal pressure test rig.The inlet air condition is environmental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The gas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study the combustion efficiency,and the inlet air temperature is 300 K,400 K and 500 K.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the evaporation performance is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inlet air temperature and vaporizer wall temperature;the average LBO is 0.003;the combustion efficiency rises with the inlet air temperature,and it remain constant when the fuel/air ratio changed in the range from 0.008 to 0.02.The vaporization ratio is the key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combustion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07.
张弛  林宇震  许全宏 《航空动力学报》2007,22(12):2006-2011
在伴随非等温射流基础上发展了一种适用于缝槽气膜冷却绝热温比预估的数学模型.通过合理假设推导出二维壁面射流混合层核心温度分布规律,将其作为气膜绝热壁温,并考虑缝槽几何特征参数和气膜吹风比对冷却效率的影响,得到绝热温比计算公式.用试验数据对该预估模型进行拟合分析,得到了与试验数据拟合精度在±8%以内的半经验预估模型,证明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应用潜力,并需要更多的试验数据对其进行验证和改进.   相似文献   
108.
局部富油供油扩展燃烧室贫油点火熄火边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燃烧室主燃区设计中熄火特性与综合性能间的折衷考虑,设计了火焰筒头部均匀供油和局部富油供油方案,并在全环试验燃烧室上进行了两种方案对燃烧室贫油点火熄火边界影响的对比试验,分析和总结了火焰筒头部局部富油设计方案的点火熄火规律。结果表明:局部富油设计可显著扩展燃烧室贫油点火熄火边界。   相似文献   
109.
燃油周向分级对贫油熄火油气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降低贫油熄火油气比,对双头部燃烧室进行了燃油周向分级贫油熄火模拟实验研究。实验考虑了进气速度、进气温度对贫油熄火油气比的影响。采用了三种不同长度的隔板来研究减少两个头部之间相互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不分级燃烧相比,燃油周向分级燃烧能够显著降低贫油熄火油气比。当燃烧室进气温度低于400K,贫油熄火油气比随燃烧室进气空气流速的上升而明显下降,当进气温度大于400K,贫油熄火油气比对燃烧室进气温度和速度不敏感;采取加在头部之间插入隔板的措施来降低燃烧室贫油熄火比,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0.
The axial and tangential velocities of gas and particle phases and particle concentration for turbulent swirling and recirculating gas-particle (simulating gas-droplet) flows in a cold model of a dual-inlet sudden-expansion combustor with partially tangential central tubes, proposed by the present authors, were measured by using a 2-D LDV system and a laser optic fiber system combined with a sampling prob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both gas and particle strongly reverse flows and swirling flows in the head part of the combustor. The velocity slip between gas and particle phases is remarkable. The particle concentration is higher near the wall and lower near the axis. There are two peaks in the concentration profiles near the inlet tubes. The above-obtained flow characteristics are favorable to ignition, flame stabilization and combustion. The results can also be used to validate the numerical model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