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6篇
  免费   628篇
  国内免费   352篇
航空   1785篇
航天技术   470篇
综合类   195篇
航天   53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定向有机玻璃的拉伸断裂行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定向有机玻璃在不同温度下的拉伸断裂行为,探讨了定向有机玻璃拉伸行为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定向有机玻璃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加,材料由刚而脆变得软而韧.不同温度下定向有机玻璃的断裂特征差别显著,在23℃时分层断裂特征最明显,在-55℃时主要为礼花状放射特征,而在80℃时主要为韧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972.
直升机动力舱通风冷却系统仿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建立了某型直升机动力舱内三维空气流动与传热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并根据动力舱结构和舱内气体流动的特点,应用非结构化网格和网格自适应技术进行区域离散化,采用标准k-ε紊流模型和有限容积法对5种不同冷却系统设计方案的舱内三维空气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冷却气流进出口大小、分布位置等对舱内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通风冷却系统进气口开在动力舱前部,出气口开在舱后部,有利于舱内冷却气流流动和换热,舱内气流存在涡旋运动,动力舱温度分布呈“前低后高”趋势。   相似文献   
973.
计算机自动化温度仪表检定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自动平衡记录仪及调节仪检定是一项繁琐辛苦的工作。不但检定时间长,人员劳动强度大,而且容易出错。检定工作的低效率,大大影响了企业质量保证工作的进行。为解决上述难题,我们以国家最新检定规程为依据,以现有设备为基础结合计量工作的实际经验以及现在流行的微机通信控制技术,研制开发了一套智能化的自动检定装置,实现了检定过程自动化,数据处理微机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974.
降低颗粒粘结高燃速推进剂初始压强峰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降低颗粒粘结高燃速推进剂发动机试验时的初始压强峰,分别采用降低点火药量,改变燃喉比、燃通比,内外表面涂钝感剂和控制内、外燃通比之比小于1等方法进行了发动机试验,获得了每种条件下的压峰比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控制内、外燃通比之比小于1的装填条件,可使其高燃速推进剂的压峰比小于1 3。  相似文献   
975.
李江  何国强  陈剑  刘洋  娄永春 《推进技术》2004,25(3):196-198
发展了一种能开展高过载条件下绝热层烧蚀研究的模拟实验方法——收缩管聚集法,研制了收缩管聚集高过载模拟烧蚀实验装置。对实验装置及固体火箭发动机过载条件下的三维两相内流场开展了对比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这种实验装置产生的高浓度粒子流与40g纵横向过载条件下发动机内形成的高浓度粒子流状态很接近,说明这种实验方法是可以模拟高过载条件下绝热层烧蚀环境的。利用这套实验装置开展了高浓度粒子流冲刷条件下绝热层烧蚀实验,对6种绝热材料开展的烧蚀实验表明:所有试件表面均被冲蚀出一个凹坑,说明粒子冲刷对绝热层烧蚀影响很大。凹坑最大烧蚀部位与数值模拟得到的粒子浓度最大部位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76.
一种基于酚醛骨架的耐高温RTM树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改性烯丙基化线型酚醛树脂 (BMAN)制备了可用于RTM成型的耐高温树脂。该树脂在 1 0 0℃下 8h内的粘度小于 1 5 0mPa·s ,适用于RTM成型工艺和模压工艺。且该树脂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 ,DMA分析表明树脂浇铸体模量曲线拐点温度Tonset在 390℃以上 ,玻璃化温度大于4 0 0℃。石英纤维 /BMAN树脂复合材料也拥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能 ,可以在 35 0℃下使用  相似文献   
977.
二维C/C复合材料高温力学、热物理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二维C/C(2D -C/C)复合材料在高温下层剪强度、弯曲强度和模量、热导率和线膨胀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所制得的 2D -C/C复合材料的层剪强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弯曲强度随测试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 0 0 0℃的层剪强度、弯曲强度分别达到 1 4 .8MPa和 2 2 7.4MPa ,较室温分别提高了9.6 %和 6 0 %。弯曲模量在 1 0 0 0℃时增加到 39.4GPa ,在 2 0 0 0℃则下降 ,低于室温数值。 2D -C/C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线膨胀系数在z向和x -y向都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未石墨化 2D -C/C复合材料 2 0 0℃的z向热导率是 4 .4 1W / (m·K) ,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而石墨化 2D -C/C复合材料 2 0 0℃的z向、x -y向热导率分别是 1 8.0 2W / (m·K)和 73.2 9W / (m·K) ,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2D -C/C复合材料在z向的线膨胀系数较大 ,80 0℃以内在 8× 1 0 - 6 /K~ 1 0× 1 0 - 6 /K之间 ;而在x -y向线膨胀系数在 80 0℃以内都很小 ,基本上接近于零  相似文献   
978.
针对碳/环氧复合材料进行了钻孔技术、尤其是高速钻孔技术的研究,紧密结合工程应用的现状,对钻削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进给量是影响钻削力的主导因素,进给量越大,钻削力越大;进给量越小,钻削力越小。转速、钻尖直径及材料厚度对钻削力也有一定影响,但控制进给量是控制钻削力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79.
热处理对BT36高温钛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T36是俄罗斯研制的一种600℃高温钛合金,该合金的特点之一是含5%左右的W。本文采用BT36轧棒(20mm)研究了5种不同的热处理制度,进行了金相组织分析和性能测试(包括拉伸、蠕变、热稳定性等)。结果表明,获得片层组织是提高合金600℃持久及蠕变性能的关键,而且需要依靠适当的热处理工艺控制片层的厚度及形貌。BT36棒材通过5重热处理(995℃ 0.5h,AC+970℃ 2h,FC→700℃ 2h,AC+500℃ 15h,AC+650℃ 6h,AC)可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980.
碳纳米管粉体高温石墨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碳纳米管粉体在高温和高压进行处理,使其中的非晶碳转变成晶态碳,达到净化目的。通过透射电镜、拉曼光谱分析、比表面积测试、二氧化碳和空气氧化后的失重测试,证实石墨化程度有显著提高。说明对碳纳米管粉体的高温石墨化可以改变碳纳米管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