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5篇
航空   62篇
航天技术   22篇
航天   2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A rapid and efficient method for static aeroelastic analysis of a flexible slender wing when considering the structural geometric nonlinearity has been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A non-planar vortex lattice method herein is used to compute the non-planar aerodynamics of flexible wings with large deformation.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introduced for structural nonlinear statics analysis. The surface spline method is used for structure/aerodynamics coupling. The static aeroela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ind tunnel model of a flexible wing are studied by the nonlinear method presented, and the nonlinear method is also evaluated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two other methods and the wind tunnel tes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raditional linear method of static aeroelastic analysis is not applicable for cases with large deformation because it produces results that are not realistic. However, the nonlinear methodology, which involves combining the structure finite element method with the non-planar vortex lattice method, could be used to solve the aeroelastic deformation with considerable accuracy, which is in fair agreement with the test results. Moreover, the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ethod could consider complex structures. The non-planar vortex lattice method has advantages in both the computational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Consequently, the nonlinear method presented is suitable for the rapid and efficient analysis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It could be used in the preliminary stage and also in the detailed stage of aircraft design.  相似文献   
72.
为了经济合理地进行航空发动机材料疲劳性能试验设计,并保证试验结果的“可比性”与“再现性”,根据t分布理论,按一定置信度和误差度要求,给出确定最少试件个数的判据;借助单侧容限系数,给出具有置信度的百分位值。  相似文献   
73.
包恒  周进  潘余 《推进技术》2014,35(1):1-7
为了研究覆盖板长度、凹腔深度、凹腔长深比和来流马赫数对部分覆盖型凹腔流场的影响,采用二维耦合隐式N-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对部分覆盖型凹腔的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发现覆盖板长度对自由来流没有明显影响;长深比是影响不同深度凹腔的覆盖区质量交换的主要因素;覆盖区质量交换随着长深比增大而减少;来流马赫数增加,凹腔覆盖区的质量交换下降;与大长深比凹腔相比,小长深比凹腔的覆盖区质量交换受长深比和来流马赫数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4.
基于可进化硬件的容错技术及其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健  杨孟飞 《航天控制》2006,24(6):72-76
可进化硬件容错技术是一种模仿生物进化过程的容错方法,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容错计算技术领域新的研究方向。可进化硬件不是采用传统的静态冗余技术,而是利用其本身固有的特性实现容错。重点论述可进化硬件技术的2个基本要素,并分析其实现容错的原理。  相似文献   
75.
Hough变换在图像匹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图像匹配中实时图存在旋转失真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Hough变换提取图像中的直线特征及该直线的倾斜角,对实时图中旋转失真进行校正的方法。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能将图像匹配速度提高一个数量级,便于实时处理,同时其匹配精度依然较高。  相似文献   
76.
双星导航系统的建立,为我国实现自主的卫星天基测控技术提供了可能。同时由于其全天候、全天时、相对定轨精度高等特点可望成为一种低、中轨卫星精密定轨的有效手段。但由于双星系统中静止卫星数目仅有两颗,要得到低、中轨卫星的三维定位信息,还需要额外的第三维观测量。本文根据双星系统的现状,结合国内对低、中轨卫星精密定轨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星系统的卫星几何学精密定轨的方法,概述了其基本原理及其组成,给出了卫星定轨的方法和数学模型,同时根据数据仿真分析了该定轨系统的定轨精度,为下一步工程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7.
激光三角法及其在几何量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激光三角法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非接触式的测量方法,满足对快速实时在线检测的要求,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有关激光三角法的设计原理、编码方式、测量准确度、应用领域等方面的研究也很活跃,以探索改进和完善激光三角法的有效途径,并进而扩展其使用领域。激光三角法将在几何量测量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徐定杰  党超  沈锋 《宇航学报》2011,32(12):2518-2525
在多天线GPS姿态确定系统中,整周模糊度的确定一直是姿态解算的一个难题。针对载波相位双差模型,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几何解算双差整周模糊度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C/A码数据完成姿态初步解算;然后根据初步解算的姿态参数、各天线间基线分量参数和卫星到接收机在当地水平坐标系中的向量,再利用本文提出解算双差整周模糊度几何算法求取整周模糊度双差值;将整周模糊度双差值代入载波相位双差模型反解精确的各天线坐标分量,由取得的各天线坐标分量解算得到精确的姿态参数。同时,应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对采集的GPS多天线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进行了姿态测量解算,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9.
金涛  李贞  李婷  杨冬 《宇航学报》2013,34(8):1159-1165
针对如何提高我国光学遥感卫星图像几何定位精度问题,从影响几何成像质量的关键要素——内外方位元素出发,介绍地面几何处理方法,并基于多颗卫星研制、地面量测试验及在轨验证情况,对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和多线阵观测卫星的几何精度的星-地全链路影响误差项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理论分析找出了约束我国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几何精度的关键问题,最后探讨了如何通过星上设计配合地面处理提高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几何精度。  相似文献   
80.
史士财  何阳  李荣  刘宏 《宇航学报》2016,37(8):1015-1022
针对宇航员在轨出舱维护需求,提出一种机械锁紧与电气连接独立操作的快换接口,该快换接口具有在空间环境下拆装快速、拆装操作力小的特点,同时满足机械臂的刚度与承载能力。该接口由容差对接接口本体、机械连接锁紧装置、电连接器组件、电连接器插拔装置四个功能模块组成。采用双圆锥面配合设计容差对接凸凹本体结构。根据宇航员舱外操作的需求选择了具有平面浮动能力的快换接口电连接器,设计浮动装置使得该电连接器具有超行程量。采用曲柄滑块结构将操作工具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电连接器的直线运动,并基于驱动力矩最小确定曲柄滑块的参数。采用膨胀锁紧原理设计快换接口结构连接锁定装置,分析预紧力衰减对连接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