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2篇
航空   91篇
航天技术   13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01.
This investigation deals with the fre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ircular higher-order shear deformable nanoplates around the postbuckling configuration incorporating surface effects. Using the Gurtin–Murdoch elasticity theory, a size-dependent higher-order shear deformable plate model is developed which takes account all surface effects including surface elasticity, surface stress and surface density. Geometrical nonlinearity is considered based on the von Karman type nonlinear strain–displacement relationships. Also,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balance conditions between bulk and surfaces of nanoplate, it is assumed that the normal stress is distributed cubically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nanoplate. Hamilton?s principle is utilized to derive non-classical governing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motion and related boundary conditions. Afterwards, an efficient numerical methodology based on a generalized differential quadrature (GDQ) method is employed to solve numerically the problem so as to discretize the governing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long various edge supports using Chebyshev–Gauss–Lobatto grid points and pseudo arc-length continuation technique.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sults of present non-classical model and those of the classical plate theory is conducted.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in contrast to the prebuckling domain, for a specified value of axial load in the postbuckling domain, increasing the plate thickness leads to higher frequencies.  相似文献   
102.
介绍了两轴柔性滚弯的工作原理和技术优势.为便于对滚弯过程中弹性层的受力进行分析,提出了折算弹性模量的概念,来定义柔性滚弯过程中聚氨酯橡胶随成形改变的弹性模量,并推导了聚氨酯橡胶折算弹性模量的计算公式.利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MARC建立了两轴柔性滚弯过程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了板料滚弯成形加工过程,得出了在不同刚性滚直径和不同压入深度下板料与弹性层的应变分布.基于CAE的仿真分析,可以对柔性滚弯过程工艺参数的选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3.
在中国民航空管地空通信经常受到无线电干扰,无法保障正常通信。从根本上解决民航地空通信干扰问题,对于有效保障民航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民航VHF通信干扰源的特点,将基于恒模阵列的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应用于地空通信干扰抑制中,设计并实现了自适应干扰抑制实时系统,取得了很好的干扰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4.
运用利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研究了胶粘剂弹性模量对铝合金胶焊搭接接头上工作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胶粘剂弹性模量的增加,胶焊搭接区焊点中心线上的应力分布趋于均匀,胶层-焊点边缘处的峰值应力降低,但靠近搭接区端部胶层中的各应力峰值增大;距胶层中心线0.15mm的面上与焊点中心相对应点的峰值应力随弹性模量提高而下降.为提高胶焊接头承载能力,建议采用弹性模量适中的胶粘剂.  相似文献   
105.
Burgers模型的参数获取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根据松弛模量和蠕变柔量的卷积关系。导出了Burgers模型参数——弹性模量K0、主蠕变模量Kp、主蠕变阻尼CP和次蠕变阻尼Cs与松弛模量的关系,这种关系对利用MSC/NAS-TRAN软件进行粘弹性和蠕变分析是必须的。针对某固体导弹发动机在固化降温和点火增压时,分别用Burgers模型和Prony级数形式表征药柱的力学特性,计算了发动机危险点的Von-Misses应变变化规律,两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6.
根据点火过程中压强-时间和压强-体积模量变化规律,得出了药柱体积模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应用该规律分别进行药柱弹性和粘弹性分析,得出了泊松比变化情况,并与体积模量为常数的分析结果对比;进一步应用弹性有限元分析整个点火过程中圆管药柱内孔周向应变变化情况,探讨了点火过程中体积模量对药柱结构分析的影响。分析表明,压强对拉伸模量影响不大,体积模量增大相当于泊松比增大,粘弹性剪切松弛模量可由近似公式求得,对药柱进行点火过程弹性或粘弹性分析时,应考虑体积模量随压强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介绍实际应用中使用集成锁相频率合成芯片MB1504构成频率合成器的设计原理和应用方法,以实现小型化,低成本,低功耗,高品质的频率综合器。  相似文献   
108.
体积松弛模量与体积蠕变柔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体积松弛模量K(t)与体积蠕变柔量B(t)之间的精确与近似转换关系,提出一种根据实测B(t)诊断K(t)的数值积分算法。通过体积蠕变实验室出一种丁羟固体推进剂B(t)和K(t)的实测与转换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09.
考虑温度环境下树脂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T300/QY8911-Ⅳ复合材料不同温度环境(室温、160,200,260℃)下的纵向拉伸、横向拉伸及面内切变力学性能,探讨了材料的模量、强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力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至200℃复合材料纵向拉伸模量、强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拉伸模量最大变幅为2.82%,强度为1.41%;当温度升高到260℃时,由于树脂基体变质,材料纵向拉伸模量与强度均下降,模量下降5.85%,强度下降7.01%(均相对200℃);横向拉伸和面内切变模量、强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在160℃范围内,材料的平均模量分别下降了49.21%和70.34%,强度下降了38.49%和44.85%.当温度升至200℃时,材料的横向拉伸及面内切变模量与强度进一步下降,模量降幅为25.13%和38.30%,强度降幅为0.41%和15.95%.拟合结果表明:3个力学模型均适用于不同温度、载荷类型下的数据分布规律,但模型Ⅱ与模型Ⅲ对数据的拟合更准确.   相似文献   
110.
对4211环氧树脂体系的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固化反应特性,利用流变仪分析成型工艺特性,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研究树脂体系在不同固化工艺下的耐热性能,并通过力学试验机测试固化后树脂体系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4211环氧树脂体系具有较好的工艺性,固化物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能,表现为刚脆特性,断裂伸长率为1.1%;与M40高模量碳纤维的匹配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