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67篇
航空   270篇
航天技术   149篇
综合类   81篇
航天   6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71.
We compute global magnetospheric parameters based upon solar wind data obtained from the WIND spacecraft upstream. Using the paraboloid magnetospheric model, calculations of the dynamic global magnetospheric current systems have been made. The solar wind dynamic pressure, the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the strength of the tail current, and the ring current control the polar cap and auroral oval size and location during the magnetic storm. The model calculations demonstrate that the polar cap and the auroral oval areas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tail current. The substorm onset at 0630 UT on September 25, 1998 happened near the minimum in the main phase field depression. The substorm expansion onset time is also marked by a sudden enhancement in the solar wind dynamic pressure and an enhancement in the tail current. The magnetic signatures of these two effects cancel each other, which explains why the Dst profile shows no strong time variation during the substorm. Evidence for the substorm expansion includes not only the signature in the AL index but also the strong asymmetry of the low latitude magnetic disturbances (substorm positive bay signature). Model calculations were checked by comparison with the GOES 8 and 10 magnetic field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472.
473.
高频脉冲电铸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理论分析,通过改变高频脉冲电源不同的电参数,来研究电参数对铸层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4.
夏立芳  李增君 《航空学报》1991,12(4):207-211
在文献中,首次用函数优选法推导出普通(直流)离子渗氮层长大动力学的教学模式,用仿型积分法推导出了各相层氮浓度分布函数。但是,不同材料、不同渗氮条件下不同渗氮相中的氮扩散系数不同,目前这方面的数据十分缺乏。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并考虑迄今尚未见到有关工频交流离子渗氮层长大动力学及渗层氮浓度分布函数的报导,本文用回归分析试验和计算方法求得工频交流离子渗氮层长大动力学的数学模式,利用这些  相似文献   
475.
利用CT法测量束流发射度是近年来出现的高能强流速束流发射度高精度测量诊断技术。主要就四极透镜电流变化带来的角度分布不同对束流发射度重建精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选取了系列不同的重建角度分布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角度分布对重建精度有很大影响,当角度均匀取值时,重建精度最佳。  相似文献   
476.
非均匀网格湍流大涡模拟高精度有限体积解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准确预测不可压复杂湍流,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大涡模拟均匀或非均匀网格上的高精度有限体积法。该方法空间离散采用有限体四阶紧致格式,时间推进采用四阶Runge-Kutta法,压力-速度耦合应用四阶紧致格式的动量插值。通过直接求解顶盖驱动方腔流动证实了该方法具有近四阶的空间精度;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Smagor-insky亚格子应力模式,成功地实现了充分发展槽道湍流和后台阶湍流流动的大涡模拟计算,所得结果与直接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且采用非均匀网格可在比均匀网格数少的离散系统上得到同样满意的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实现高精度湍流大涡数值模拟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77.
以12/8极双凸极永磁电机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其在控制方式下的两种通电原则,对二者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其稳态运行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最后在一台原理样机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双凸极电机在控制方式下的两种通电原则,其工作模式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别,因而在实际运用中只能采用通电原则。  相似文献   
478.
A onvel current chopping strategy for switched reluc-tance generator(SRG)-a full conducted current chopping(FCCC)scheme is presented,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lf phase current wave of SRG generating operation,it can be generated under sensorless condition without an addi-tional circuit or a position signal algorithm.Simulational results show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scheme.Experimental results of a 6kW6/4configuration SRG show its simplic-ity and high reliability with little decrease in efficiency.Soit will be widely used.  相似文献   
479.
提出一种新颖的零电流零电压开关PWM Boost全桥变换器。超前管串联电感,并利用输出滤波电容的能量,可以在很宽的负载范围内实现ZCS。滞后管利用其寄生电容和与变压器原边并联的辅助电感,可以在任何负载下实现ZVS。与ZCS PWM Boost全桥变换器相比,所提出的变换器没有电流占空比丢失的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参数设计原则。通过一个480W的原理样机,验证了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480.
稀土永磁方波无刷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稀土永磁方波无刷直流电动机是静止功率变换器和电机设计相结合的产物,本文分析了稀土永磁方波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性能,指出它具有电机磁定向控制简化为磁极位置控制的特点,从而控制简单又提高控制性能,为此在稀土永磁方波无刷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中,采用了两态稳频电流调节器,PWM电子换向器,电流分时反馈等具有特色的线路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调速系统体现了静止功率变换器与电机配合运行的特点,验证了稀土永磁方波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