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航空   24篇
航天技术   13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无人机航向测量的罗差修正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针对数字式磁航向测量系统在无人机上的应用,系统地研究了任意姿态下的罗差修正问题。通过分析罗差形成的原因,提出一种更为简单的罗差修正方法和确定罗差系数的工程方法。为了减少试验工作量和试验数据的错误,用计算机检验罗差系数的正确性,并提出试验数据正确性的检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很有效的。这种方法不仅可用于无人机,也可用于车辆、轮船等其它运载工具。  相似文献   
12.
蒋睿  王霞  左一凡  李磊磊  陈家斌 《航空学报》2020,41(z2):724293-724293
目前主流的偏振导航算法中,思路通常为通过对全天域偏振图像的获取拟合出太阳子午线或中性点的位置,进而判断导航方向。现提出一种新的导航方向获取算法,可在小视场条件下,通过对太阳方向矢量的拟合判断导航方向。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和室外实验,利用偏振相机获取了天顶区域大气偏振分布模式;利用斯托克斯矢量分析法解算出了大气偏振模式的分布情况,包括其中偏振度和偏振角的信息,初步证实了解算算法在实际情况下的可行性和精度,导航精度可达到0.2°左右。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双通道(罗经通道和惯导通道)的光纤陀螺捷联罗经系统软件设计,罗经通道通过在水平回路及罗经回路中加阻尼控制环节校正姿态角,当载体进行复杂机动航行时,系统自动切换到无阻尼惯导通道,以有效减小机动误差,并通过等效分析法确定加速度阈值实现两通道的自动切换。两种工作通道的仿真结果表明罗经通道与惯导通道相比,可以更好地抑制系统的舒勒周期振荡和地球周期振荡,对惯性器件的随机噪声产生的误差积累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通过系统工程样机在三轴转台环境下的测试,基本验证了双通道软件的正确性和系统样机硬件的可靠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罗经系统具有较高的姿态精度。  相似文献   
14.
根据北斗卫星系统特有的信息传输特征,本文研究了在北斗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中采用应用层前向纠错(FEC)技术能够成功提高预警信息传输的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预警信息的成功传输率可到达99.99%以上。所得到的结论对于北斗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中的参数选择及性能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全罗盘画面反走样算法的研究和实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一定分辨率的屏幕上,用常规画线函数生成的静态罗盘刻度线呈现出锯齿形失真,特别当罗盘作动态旋转时,刻度线扭曲,变形,为消除这一现象,笔者根据线条的反走样原理,提出了一种实用算法,消除了静态的锯齿形失真,并从CRT屏幕上仿真的动态效果来看,罗盘刻度线旋转时不扭曲,不变形,实验证明,在光栅图形显示器中,应用此算法可消除走样,大大增强罗盘刻度线动态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16.
卫星信号的多普勒频移会引起导航数据跳变点在1ms中频采样数据中的相对位置发生滑动,当跳变点处于采样数据段的中间位置时,相关器输出接近于零,造成环路失锁。本文在详细分析这一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北斗II”信号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环路跟踪方法。新方法通过在连续的两段1ms数据中找出不包含数据位跳变点的数据段,将该段数据的鉴相结果用于2ms环路更新。仿真和GNSS模拟器的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4):332-340
Bionic adhesives with tip-expanded microstructural arrays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interest owing to their high adhesive performance at low preloads. Their main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 is molding. Due to most molds are made of silicon or silicon-based soft templates, and have poor wear resistant or vulnerability to high temperature, limiting their use in large-scale manufacturing. Nickel is widely used as an embossing mold in the micro/nano-imprint industrial process owing to its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However, the processing of metal molds for the fabrication of tip-expanded microstructural arrays is extremely challenging. In this study, using electrodeposition techniques, the shape of the micropores is modified to obtain end-controlled pores. The effect of the non-uniformity of the electric field on the microporous morphology in the electrodeposition process is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Furthermore, the mechanism of non-uniformity evolution of the microporous morphology is revealed. The optimized microporous metal array is used as a mold to investigate the cavity evolution laws of the elastic cushions under pre-load during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As a result, typical bionic adhesives with tip-expansion are obtained. Moreover, corresponding adhesion mechanic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electrochemical modifications hav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e fabrication of tip-expanded microstructures, providing a new method for the large-scale fabrication of bionic adhesives based on metal molds.  相似文献   
18.
仿生导航技术是一种模仿动物导航机理的新型导航技术,涉及认知科学、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和信息融合等多个学科。仿生导航因具有自主性好、自适应性强等特点,近年来成为了导航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首先阐述了仿生导航的内涵,然后从仿生导航传感器技术和仿生导航方法两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其中,仿生导航传感器技术包括了仿生光罗盘、仿生磁罗盘、仿生复眼等内容;仿生导航方法主要涉及导航经验知识的表达与机器学习、仿生多源异质导航信息融合、面向任务的仿生路径规划与导航等。最后,对仿生导航技术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仿生光罗盘是一种通过借鉴动物视觉器官感知太阳偏振光信息(包括月光)的机理来获得载体航向信息的航向传感器。首先介绍了面向多光谱的像素化的偏振芯片结构参数化设计准则,给出了一种易于集成和小型化的仿生光罗盘总体设计方案,并对仿生光罗盘的主要误差源进行了分析;随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天空偏振图像解算载体航向的新方法,并对其环境适应性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对仿生光罗盘样机进行了静态实验和车载实验,在晴朗天空背景下仿生光罗盘的定向精度优于0.5°。  相似文献   
20.
为克服现有导航技术在战场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借鉴生物光学导航机理,开发新的导航方式,是未来导航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本文对自然界中的昆虫光学导航机理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对大气偏振光导航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大气振光导航技术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