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9篇
航空   130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圆弧斜槽处理机匣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张燕东  陆亚钧 《航空动力学报》1998,13(3):255-259,344
在一台轮毂比为0.49的低速单转子轴流风机上,开展了圆弧斜槽处理机匣的实验研究,以便了解它对风机失速裕度和工作效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借助转子进、出口三维流场的测量结果,研究该处理机匣的扩稳机理。另外,通过实壁机匣、轴向斜槽处理机匣的性能及流场测量,对不同处理机匣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方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圆弧斜槽处理机匣的最大扩稳能力能使该风机的失速裕度较之实壁机匣提高27%,并且在峰值效率上有1%左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2.
为了对复合材料变截面压杆的变形性能进行理论预测,本文以航天器空间桁架结构中的复合材料变截面压杆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经典层合板理论,将复合材料变截面杆的壁板等效为主方向与杆轴线方向一致的正交异性板,此时复合材料变截面杆可近似为正交异性杆;其次,基于弹性变形理论和小变形假设,推导了反映杆轴向变形能力的等效轴压刚度理论公式;最后,利用有限元对等效轴压刚度理论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不同中间半径和变截面段长度条件下,理论值和有限元值之间的偏差基本保持在3%以内;不同铺层角条件下,理论值和有限元值之间的偏差基本保持在2%以内。因此,本文的理论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复合材料变截面压杆的变形。  相似文献   
23.
网套补偿器在航天管路系统中广泛使用,补偿器的轴向刚度是其基本力学参数,然而其复杂的微结构特征使得轴向刚度呈现强烈的非线性。为实现对网套补偿器轴向拉伸全过程的仿真计算,从钢丝网套入手,基于钢丝的螺旋梁模型,分析了轴向长度、螺旋角及网套直径对轴向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轴向长度和螺旋角将显著影响轴向刚度;分析了边界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计算轴向刚度时固定边界与约束径向位移的循环边界可以互换。结合网套刚度分析的结论,提出了基于接触关系的子网套刚度分析方法,解释了拉伸时轴向刚度非线性变化原因,进一步建立了2/N波纹管-螺旋梁复合模型以及2/N单波-单锭螺旋梁复合模型用于不同刚度阶段的有限元计算。算例结果表明,仿真获得的力-位移曲线与试验曲线一致性较好,高刚度阶段的轴向刚度误差为3.40%。  相似文献   
24.
为满足现代航空发动机"更紧凑的级间距、更高的经济性和更低的噪声"的设计目标,低压涡轮轴向间距设计得越来越小.然而,较小的轴向间距将严重影响涡轮的气动性能及动静干涉噪声,这对流动及噪声控制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为此,采用大涡模拟结合FW-H方程研究了不同轴向间距情况下,上游静叶尾缘采用短、长锯齿结构时,一级低压涡轮...  相似文献   
25.
某型轴流发动机气动不稳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朴  李应红  尉询楷  吴云 《推进技术》2005,26(2):129-133
对某轴流式涡喷发动机节流过程中的气动不稳定现象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定性分析和数据处理,揭示了节流过程中发动机气动失稳的过程和机理,压气机第1级静子机匣壁面静压脉动分量的形式和强度变化与上游转子端壁流动分离的程度密切相关,且静压脉动的概率密度函数分布可以反映这种变化。提出了一种检测失速征兆的新思路,即检测压气机第1级的流动分离,而不是直接检测出现在级负荷和轮毂比较高的压气机级中、导致压气机整机失速的模态扰动和(或)短周期扰动,来判断发动机工作点接近不稳定工作边界的程度。应用这种思路,预期可以提高失速征兆检测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26.
李夏飞  李建中  金武  胡阁  袁丽 《推进技术》2021,42(4):795-804
为了解决液态煤油旋转爆震发动机短距离快速起爆问题,进行了煤油/氧气预爆器方案设计。此方案包括双级轴向旋流和离心喷嘴匹配方案、半圆轴向垂直预爆管和圆管切向预爆管等设计,建立了液态煤油/氧气预爆器爆震波特性试验台。探讨了不同工作时序、当量油气比、预爆管结构等对预爆器爆震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爆器产生的爆震波压力达到4.0MPa以上,爆震波传播速度高于1300m/s,液态煤油/氧气最佳当量油气比存在于0.6-0.73之间一点。对比半圆轴向垂直预爆管和圆管切向预爆管,圆管模型爆震波压力明显高于半圆管模型,而传播速度却低于半圆管模型,圆管模型整体存在着前导激波的生成,而半圆管模型却在生成的爆震波后方有明显的压力波动现象  相似文献   
27.
轴流压气机转子叶尖二次涡的试验验证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对轴流压气机转子机匣壁面静压进行动态测量,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处理近失速工况动态压力测量信号,功率谱显示在与二次涡相近的频率上存在较高的能量带,能量峰值沿轴向的衰减与二次涡的变化规律相符,表明二次涡在流场中存在是可能的。针对相同转子进行全通道非定常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近失速工况下,转子圆周每个通道叶顶附近均存在规律一致的二次涡运动。叶片中后段间隙泄漏流与间隙泄漏涡破碎产生的低能流体相互作用,在泄漏涡破碎形成的堵塞区域中形成二次涡。二次涡运动使得近叶顶载荷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近叶顶流场出现了一种周期性的自维持的非定常流动现象。  相似文献   
28.
自适应流通机匣处理改善压气机性能的机理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自适应流通机匣处理形式影响跨声压气机性能及流场的流动机理,文中采用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自适应流通机匣处理对NASA轴流Rotor37气动性能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自适应流通机匣处理能有效地延迟失速并在大部分流量范围内略微提高压气机的效率。通过详细的流场分析表明,该机匣处理能有效地增大叶顶区的气流进气角度,抑制了间隙泄漏涡在叶顶通道内的发展,同时阻止泄漏涡涡核在通过激波后破碎,提高了转子顶部通道的流通能力,进而减少叶顶区的流动损失。  相似文献   
29.
跨声速轴流风扇转子流场三维粘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一种快速求解三维粘性流场的计算方法求解跨声速压气机风扇转子内部流场。该方法以LU型隐式格式和MUSCL TVD迎风格式为基础,结合壁面函数方法和简单的混合长度湍流模型,使用多重网格迭代加速收敛技术,对三维可压缩雷诺平均N-S方程进行求解。计算得到了NASA Lewis 67跨声速、低展弦比轴流风扇转子的性能曲线,并重点分析了最高效率点工况和近失速工况下的内部流场。计算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此方  相似文献   
30.
《中国航空学报》2016,(3):779-788
An aviation hydraulic axial piston pump’s degradation from comprehensive wear is a typical gradual failure model. Accurate wear prediction is difficult as random and uncertain char-acteristics must be factored into the estimation. The internal wear status of the axial piston pump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turn oil flow based on fault mechanism analysis of the main frictional pairs in the pump. The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model is described by the Wiener process to predict the remaining useful life (RUL) of the pump.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MLE) is performed by utilizing the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 (EM) algorithm to estimate the initial parameters of the Wiener process while recursive estimation is conducted utilizing the Kalman filter method to estimate the drift coefficient of the Wiener process. The RUL of the pump is then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Wiener process.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turn oil flow is a suitable characteristic for reflecting the internal wear status of the axial piston pump, and thus the Wiener process-based method may effectively predicate the RUL of the pum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