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1篇
  免费   351篇
  国内免费   211篇
航空   1349篇
航天技术   332篇
综合类   191篇
航天   27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杨弘炜  李椿萱 《航空学报》1994,15(11):1283-1290
提出一种模拟三维粘性流动的显小多重网格算法。该算法以Ni与Johnson所提出的二维多重网格技术为基础,采用MacCormack显式格式结合空间变时间步长推进,分别在细、粗网格层上对雷诺平均N-S方程进行交替求解。在多重网格计算过程中,以最细网格层上新、旧迭代解来近似通量的时间导数。建立了新的多重网格迭代格式。该格式避免了Ni的原型格式对Jacobian矩阵的附加计算。从而节约了大量机时,较大程度地提高了收敛速度。应用所建立的算法模拟了非轴对称二元收缩、扩张长喷管的内部流动,并同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两者相吻合,表明所建立的算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992.
计算全马赫数下粘性流动的隐式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把预处理方法引入到求解三维粘性流动的Navier-Stokes方程隐式格式算法中,并应用这种方法对平板算例在层流和湍流两种不同流态下及四个不同Ma数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理论值及相关公式吻合,同时对比分析了有无预处理情况下的收敛性,证明了本文所采用的预处理隐式算法对于任意马赫数都是适合的,而且可以提高残差精度量级,加快收敛。  相似文献   
993.
采用空间模式的平板边界层Blasius解为基本流,利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求解二维不可压扰动方程.研究了边界层对二维壁面局部持续微振动的感受性。计算结果表明,当地扰动速度随时间变化显示弦振动特性,振动周期与壁面加载周期完全一致;扰动速度在空间上具有波动解的特性,流向波数与O一S方程解接近;数值计算获得的扰动幅值增长率稍大于预测值,二者运行趋势基本吻合,且对所计算的雷诺数条件,周期为30的扰动幅值逐渐增长,而周期为20的扰动帽值先增加后衰减;周期为30的扰动的二次谐波明显大于周期为20的扰动;流向扰动速度及法向扰动速度的剖面模值函数在壁面局部振动下游附近与O-S方程解不完全重合,而在壁面局部振动下游较远处则与其重合良好;边界层壁面局部微振动获得的二维扰动解具有T—S波的形式。  相似文献   
994.
以某型冲压增程弹为研究对象,为了使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最大,利用自动优化平台,集成了参数化建模和进气道流场数值模拟,以总压恢复系数最大为优化目标,运用组合优化策略对双锥进气道的锥角进行气动优化,优化后的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提高了11.96%.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证明优化结果可信.结果表明,通过对进气道锥角的优化可快速找出最佳锥角组合.  相似文献   
995.
高超声速乘波体飞行器机身/发动机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飞行器在高空中作长时间巡航飞行时,对升阻比提出了极高要求,而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因其具有高升阻比、均匀的下表面流场以及高度一体化性能得到研究者重视,成为未来空间飞行器新的研究热点.简要介绍了高超声速秉波体飞行器机身/发动机一体化国内外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其关键技术及其研究,主要包括前体/进气道一体化技术、燃烧室构型优化技术和尾喷管/后体一体化技术,并对未来高超声速秉波体飞行器构型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设想--采用流线追踪思想,以Busemann进气道和圆形或椭圆形燃烧室作为其推进系统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其机身具有膨胀上表面.  相似文献   
996.
张航  谭慧俊  李湘萍 《航空学报》2009,30(12):2243-2249
对一种背部安装的狭缝式进气道进行了设计和仿真研究,获得了该类进气道的流动特征和工作特性。结果表明,由于存在剧烈的通道弯曲和宽度收缩,进气道的内部流动较为恶劣,边界层气流在通道的上方和下方两侧堆积,并在扩压器后段的上部出现了分离。当自由流马赫数为0.70、迎角为0°时,进气道出口截面的总压恢复系数为0.975,总压畸变指数则达0.484。另外,进气道前方的大鼓包未能起到有效排除前体边界层气流的效果,而正迎角下前体侧棱产生的前缘涡则能将前体边界层扫向机体的两侧,有效减少了进入内通道的低能气流,对出口截面下方两侧的低总压区起着抑制作用。本文的工作还为狭缝式进气道的改进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7.
“咽”式高超进气道流动特性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昊  王成鹏  程克明 《航空动力学报》2009,24(11):2429-2435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比较分析了一种矩形型面的内收缩进气道和一种椭圆型面的"咽"式进气道的流动特性和性能.这两种内收缩进气道都是以四道平面斜激波三维流场为基本流场,利用流线追踪技术得到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咽"式进气道对设计状态下的攻角变化不太敏感;在非设计状态下具有较高的流量捕获和压缩能力;另外,由于其浸湿面积小,进气道内附面层增长缓慢,激波与附面层干扰较弱.因此,这种"咽"式流道可作为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进气道的一个有利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998.
利用1969-1980年期间东亚和澳大利亚扇区不同地磁纬度11个台站的电离层垂直探测数据,采用带通滤波的方法,分析了白天NmF2的准27天变化特征及其与太阳活动指数F10.7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大多数年里,太阳活动指数F10.7和NmF2的短周期(2~70天)频谱中,27天周期附近都出现明显的极大值;在27天波段,F10.7和NmF2的标准偏差有逐年变化特征,F10.7的平均标准偏差为10.9%,NmF2 的标准偏差随地磁纬度变化,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标准偏差越大,11个站的平均标准偏差为8.2%;在27天波段,NmF2与F10.7存在显著的相关,在0.05的显著水平下,显著相关的概率在90%以上;NmF2相对于F10.7的准27天变化平均滞后2天左右;从总体上看,太阳EUV辐射的准27天变化是造成NmF2准27天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9.
双下侧定几何二元混压式超声速进气道的风洞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旅荣  郭荣伟 《航空学报》2009,30(6):1000-1006
 针对一种应用于导弹上的冲压发动机用双下侧布局二元混压式超声速进气道气动特性开展了高速风洞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压比的提高,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提高,临界状态后结尾激波系能停留在收缩通道内,在稳定亚临界状态下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最高,但流量系数略有降低;随着来流马赫数的增大,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下降,流量系数在小于设计马赫数下逐渐提高,激波贴口后流量系数基本不变;随着迎角的增大,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和流量系数随之提高,在Ma=2.5,侧滑角β=0°,迎角α增大到6°时进气道出现流量堵塞现象,性能降低;随着侧滑角的增大,两个进气道的性能均下降,迎风侧进气道相对背风侧进气道下降更厉害,在Ma=2.5,α=2°,β=2°时背风侧进气道出现流量堵塞,性能降低;小角度滚转对进气道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00.
攻角动态变化的侧压式进气道风洞实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郭斌  张堃元 《航空动力学报》2009,24(7):1601-1605
在Ma=3.85的风洞中,对一个设计Ma=6起动Ma=2.5的侧压式进气道完成了攻角从0°→8°→0°的连续吹风实验.实验结果表明:0°攻角时进气道顺利起动,当攻角增大到5.7°时,进气道出现不起动;之后在8°到0°的变化过程中,在5.4°时又恢复了起动.另外,随着攻角的增加,流量系数在起动状态下缓慢减小,在不起动状态下急剧减小.实验中还进行了攻角0°→4°→0°的动态连续吹风实验,进气道全程都处于起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