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30篇
航空   341篇
航天技术   60篇
综合类   55篇
航天   7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针对螺栓连接结构在横向振动下的失效问题进行试验研究,首先,对比相同条件下普通螺母与防松螺母的失效过程,结果表明普通螺母仅出现松动失效,而防松螺母会先出现部分松动,再因螺栓根部疲劳断裂而完全失效。同时在不同类型防松螺母中,Hard-lock螺母和施必牢螺母防松效果明显优于其他防松螺母。其次,考察拆卸次数、振动频率、幅值等因素对螺栓连接失效的影响规律,发现多次拆卸会改变普通螺母的失效形式;相对于振动频率,振动幅值和预紧力对螺栓失效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3.
系统刚度(航向、侧向和扭转刚度)是支柱式前起落架设计的重要指标,探明系统刚度对摆振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对起落架的防摆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改变缓冲器初始气体压力的方式,分析缓冲器行程对系统刚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系统刚度对支柱式前起落架摆振的初始扭转角、收敛时间、收敛比例和稳定区域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支柱式前起落架系统刚度,可提升防摆性能,但同时会造成初始扭转角和摆振收敛时间的增加,这会降低起落架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因此,不能过度增加支柱式前起落架系统刚度。  相似文献   
54.
Y7-200A飞机自然结冰飞行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Y7-200A飞机防冰除冰系统,自然结冰飞行试验所需气象专用设备和机场气象条件的选择以及自然结冰的飞行安全。同时还介绍了飞行试验的内容、试验方法及试验结果,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飞结果表明,带自然积冰飞机性能比带模拟冰型的好,自然结冰试验与模拟冰型试验之间的飞机操纵特性没有不可接受的差异,飞机飞行品质良好。可供运输类飞机自然结冰飞行试验时参考。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某型飞机天线罩电热防冰装置的性能验证研究,找到了一种适用于飞机各类防冰装置预设计和对已有防冰装置验证的方法。该方法验证的天线罩防冰装置已经经历了飞行的考验。  相似文献   
56.
为解决民机系统安装错误人为因素适航审定问题,以某型民机机翼防冰系统伸缩管安装错误事件为例,分析了安装错误可能的影响和造成安装错误的原因,针对安装错误提出了对应的改进措施。对现行适航条款要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现有适航条款要求的符合不足以避免安装错误问题,为此提出了针对CCAR25.1301和25.1703条款的规章修订建议。最后,构建了用于符合该建议条款的分析方法,提出防错等级的概念,用于评估防范措施的充分性,为CCAR-25部规章的修订提供参考,并为人为因素适航审定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7.
针对新月形厚覆冰导线的升力系数在风攻角15°附近存在突变的问题,分别采用基于k-ωSST湍流模型的雷诺时均法和大涡模拟(LES)的数值方法对新月形厚覆冰导线在风攻角10°~20°范围进行了模拟。通过对比两种数值方法计算得到的覆冰导线气动力系数、流场结构和表面风压,发现LES方法能够更好地捕捉新月形覆冰导线表面的小尺度涡结构,得到的覆冰导线气动力参数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数据高度吻合;而k-ωSST湍流模型难以模拟壁面上小尺度涡,捕捉不到升力系数的突变。根据覆冰导线不同壁面区域的压力分布,发现上侧壁面处的涡结构影响整体流场,并在下侧壁面曲率、来流夹角和壁面切线方向共同作用下导致升力系数突变。LES的气动力参数模拟结果可为覆冰导线防舞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欧拉壁面液膜(EWF)模型的热气防冰腔性能仿真计算的新方法。通过FLUENT软件用户自定义标量(UDS)框架求解水滴控制方程获取三维表面水滴撞击特性。通过对各微元的水收集率、水膜蒸发率等进行质量平衡分析得到了通过该微元的质量流量,并以此作为EWF模型质量流量边界条件进行空气驱动下三维水膜厚度分布的计算,进而建立了防冰表面水膜流动动态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三维防冰表面的耦合换热模型,通过引入亚松弛因子实现了内外流场、水膜流动及蒙皮导热的松散耦合求解。通过对某发动机短舱模型三维算例计算结果的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所采用的计算方法是合理可信的,可以用于三维防冰腔性能的计算。  相似文献   
59.
    
发动机结冰脱落现象因其随机性和复杂性很难通过计算仿真获得可靠的结果,而冰风洞试验又因其高昂的使用成本限制了该方法的普及。为此建立了一个兼顾可行性及经济性,同时具有一定可靠性的试验方法,即借助冷库环境并利用斜流风机、喷雾耙、温度调节系统等模拟飞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结冰环境;以某型号民用飞机涡扇发动机缩比带动力模型为对象,研究不同工况下叶片结冰及冰脱落的特性和规律。在正式试验之前,通过热线风速仪、喷雾激光粒度仪、标准冰刀和金属格栅分别对来流速度、流场中液态水含量、水滴的平均粒径进行了标定。为克服云雾循环/聚集的问题,开发了云雾吸附系统,便于在封闭的冷库环境中维持流场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当转速为2 400 r/min不变时,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冰脱落所需的时间及剩余冰的特征长度均先减小后增大,其拐点出现在-3.5~-5℃的区间内;当环境温度为-7℃不变时,叶片绕转轴的转速越大,冰脱落所需的时间及剩余冰的特征长度均单调减小。  相似文献   
60.
民用飞机如果申请已知结冰条件下飞行(FIKI),应按照除防冰相关适航规章条款要求进行表明符合性适航验证,其中自然结冰试飞是必须完成的重要环节。以Y12F飞机自然结冰试飞为例,以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和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发布的已知结冰条件下飞行相关指导文件为基础,结合Y12F飞机自然结冰试飞适航审定过程,分析总结了除防冰系统、测试设备及安装、试飞空域、结冰大气条件、试飞内容、试飞状态、试飞程序、试飞结果和分析以及结冰探测、结冰大气探测、冰积聚情况监测等方面的适航审定要求和关键技术,并对试飞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分类、解决措施、设计改进方案以及完成的补充验证工作进行了阐述。经CAAC和FAA同步审查,Y12F飞机获得CAAC和FAA已知结冰条件下飞行的批准。构建的自然结冰试飞适航审定方法,成为FIKI适航验证重要实践指导性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