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0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176篇
航空   1389篇
航天技术   118篇
综合类   199篇
航天   29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探讨了刚度导数法用于含裂纹铆接加筋板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的问题。提出了选取对刚度导数矩阵有贡献元素的一种新方法,成功地解决了裂尖位于筋条轴线附近时,采用刚度导数法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的困难。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正确有效的。文中还阐述了刚度方程降阶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应用小容量计算机求解较大的结构分析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2.
典型加筋板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飞机结构设计中典型加筋板优化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 ,对典型加筋板形式、优化问题、计算方法和优化策略进行了描述 ,编写了优化设计程序 ,并进行了算例考核。计算结果表明 ,优化设计结果合理 ,可对该类加筋板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63.
本文采用分段拟合并对不同参数阶次进行优化建立了五孔探针数学模型,在利用非对向自动测量方法的基础上研发了一套计算机数据实时采集和处理程序,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具有很高的数值精度,该程序提高了测试速度,保证测试精度,满足了复杂流场的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64.
从专家系统基本原理出发,探讨和编制了光孔加工过程专家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知识库形式、知识获取方式、推理机制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65.
本采用八节点轴对称应力分析程序[1]对WP6压气机的八级盘,九级盘以及后轴颈分别进行计算;通过位移协调条件求出八级盘和后轴颈与九级盘配合面力,然后计算出WP6压气机九级盘的装配紧度对其偏心孔处应力的影响。本所给出的分析方法,计算结果和分析结论都可供工程设计使用。  相似文献   
66.
介绍了模拟板由小模型到大模型的研制过程,着重讨论了模拟板小模型与大模型在流场总压恢复系数、周向不均匀度、低压区范围等方面的相关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由小模型到大模型的研制方案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67.
本文分析了温度变化对飞机精加工交点孔协调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温差对交点协调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68.
应用自制柔性化电子束钎焊系统对毛细管板接头的钎焊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钎焊工艺参数对钎料扩散深度以及钎脚高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电子束输入功率或功率密度的加大,钎料向毛细管壁的扩散深度逐渐增大,钎脚高度的增长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69.
汤德满  金建明  梁天赐 《航空学报》1990,11(12):592-596
 <正>运载火箭在起飞和着陆时的瞬态载荷和飞行过程中的气动力的随机激励都是宽频带的。在这种环境中安装精密仪器的仪表板若采用过去常规的橡皮减振器减振已很难保证在较宽频带内都能起到应有的减振作用。利用阻尼材料做成的夹层板减振,国内外已做了大量的工作[t~3],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本文针对产品设计中要解决的减振问题,提出了设计思想、计算分析与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70.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不同金属试件表面的三维形貌进行了定量表征和分析,并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表面微观应力集中的分布及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表面处理方式、不同的材料性质对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非常明显,而且在金属表面,微观应力的分布与其微观形貌紧密相关,当表面处理方式改变时,表征参数的全面改变是导致微应力集中变化的主要原因,在评价表面状态对疲劳性能的影响时,不能仅考虑表面粗糙度的改变,应当综合分析各表征参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