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4篇
航空   230篇
航天技术   6篇
综合类   24篇
航天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理解互信是一切良好合作的开始。空管作为国家对空域进行管理,维护空中交通秩序,对航空器进行指挥调配,确保飞行安全的重要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协调配合能力,因此,增进理解互信,不仅是提高保障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是营造愉快工作氛围、良好发展环境,建设和谐空管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272.
连接器是航空航天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号传输、电源导通、电路控制等一系列功效,但在连接器频繁插拔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插拔力大、接触件疲劳破坏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连接器的可靠性。本文在综合分析影响插拔力因素的基础上,着重对接触件配合误差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建立了相关模型,并在ANSYS中进行仿真分析,为连接器的设计制造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73.
叶片飞失极限状态下,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承受冲击载荷和大不平衡载荷,载荷通过转子结构传递到支承结构,对支承结构造成严重损伤。从安全性的角度看,需要对航空发动机轴承-支承结构在极限载荷下的承载能力进行有效的定量评估。提出一种新型缓冲阻尼支承结构,通过对支点刚度突降和高阻尼设计,实现在止推轴承支点处大幅降低横向冲击载荷的影响。建立考虑支承结构刚度突变和阻尼特性的转子系统动力学方程,并计算突加不平衡激励下,转子系统支点动载荷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设计支点刚度和阻尼参数,缓冲阻尼支承结构,能够有效降低突加不平衡激励下止推滚珠轴承的支点动载荷,提高支承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74.
针对传感器齿轮副产生磨损与掉块的情况,对齿轮副进行宏观和微观组织形貌分析,结果表明,齿轮的材质组织正常,从动齿轮掉块性质为起始应力较大而扩展应力较小的疲劳掉块,从动齿轮的轴端内孔局部表面存在轴向挤压磨损痕迹,主动齿轮齿顶磨损严重且未发现疲劳特征,齿轮副磨损、掉块的原因可能与运行时产生的配合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275.
276.
为防止将来航空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识别并消除人与技术之间的配合不当,方法是在设计、培训及可能的程序方面作一些改变。以前所发生的航空事故中,有70%~80%是人为错误的结果。大多数人似乎认为这种归因是事故调查的一种可以接受的结论,但他们并没有考虑这一事实,即这种结论对于将来进一步提高航空安全这一目标方面没有任何贡献。我们并不能把航空事故简单归因于人为错误,而需要对事故的根本因素进行认识和分析,这才有助于了解为什么发生了事故,以及如何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因此,人为错误应该是分析不幸的意外事故的起点。这些…  相似文献   
277.
多年来,我厂诸机种的导管刚性连接型式几乎都是按照航标HB4—52—76选用的。多数系统(如液压、燃油系统等)采用A型扩口(见图1)刚性连接。少数系统(如燃油、高空系统)少量地采用B型扩口(见图2)刚性连接。但是,由于B型扩口头的设  相似文献   
278.
279.
以某产品重要零件——口框为例,介绍了用Pro/Engineer软件进行的实体造型及加工仿真过程,并对干涉与过切两个数控加工中常见现象作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280.
针对在外场使用和台架试车中多次出现高压止推轴承腔密封失效故障,结合高压止推轴承腔滑油系统工作原理、密封结构和装配工艺特点,对高压止推轴承腔密封失效故障进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严格控制篦齿和涨圈滑油密封尺寸、量化密封剂稀释配比、明确密封剂涂覆和紧固件拧紧要求、加强装配难点部位控制,可提高高压止推轴承腔的密封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