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0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75篇
航空   443篇
航天技术   248篇
综合类   53篇
航天   4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文章描述了回收着陆半实物仿真系统的整个框架,针对整个半实物仿真系统的设计需要和回收程控装置的特点,设计了回收程控装置模拟程序。在程序中所选择的定时方法既满足实时仿真的需要,保证了定时的精度又提高了程序的效率。该程序和半实物仿真系统为回收程控装置设计人员提供了一个快捷的平台来修改程控装置的设计时序。  相似文献   
22.
Sadj.  F 罗先志 《空载雷达》1999,(3):8-20,85
描述了一种用于在恶劣天气情况下辅助飞机着陆的视景合成系统(SVS),该系统由一个扫描毫米波雷达,平显和实时信号处理硬件组成,采用一套快速处理算法来增强和显示图像。该系统已在实际的恶劣天气情况进行了大量的高塔与飞行演示验证。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它验证了系统的整体概念和信号处理算法的新颖性。  相似文献   
23.
飞行程序设计就是为航空器设定其在终端区内起飞或下降着陆时使用的飞行路线。设计飞行程序的目的是保证航空器在机场区域内按规定程序安全而有秩序地飞行,避免在起飞离场和进近着陆的过程中,航空器与地面障碍物、航空器与航空器之间相撞。飞行程序设计涵盖了领航学、飞机性能、空中交通管制、气象学等多门学科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笔者从事了几年飞行程序设计工作,有些不成熟的“心得体会”,不对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24.
文章介绍了多体回收技术在长期在轨运行的侦察卫星中的作用 ,以及国际上对这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说明了这项技术在目前中国实施卫星照相详查任务中的现实意义。最后还对应该采取的研制方案作了简单叙述。  相似文献   
25.
航天器的防污染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介绍了航天器污染的概念,污染对航天器的损害,航天器污染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国内外航天器防污染研究概况。着重介绍真空热试验中的污染控制方法。引入航天器自污染的概念,介绍消除航天器自污染的有效办法是真空烘烤。  相似文献   
26.
火星探测着陆系统开伞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火星探测进入轨道的分析,提出了一种以动压为控制目标的开伞控制方法,并借鉴过载-时间控制法的相关思想,结合火星探测进入轨道的特点,研究了该开伞控制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根据火星探路者的实际进入条件,采用该方法的分析结果与实际飞行中的开伞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7.
长期以来返回式飞行器为承受再入气动载荷和着陆冲击 ,采用具有防热层的刚性飞行器壳体 ,导致返回舱的质量和外形大于有效载荷的数倍。柔性可膨胀再入防热锥可解决上述不足之处 ,这种锥形返回舱在返回前进行充气改变其气动特性 ,使在返回过程中达到所需的气动参数和最终着陆速度。可膨胀再入防热锥技术能使有效载荷舱获得广泛用途 ,不但能使航天员、货物和昂贵的硬件安全返回地面 ,还能在载人飞行遇险时作为应急救生的有效措施 ,以及在未来火星探测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8.
文中给出了有风情况下半弹道式载人飞船返回轨道的精确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9.
简要地回顾了人类离地升空的奋斗历程,对比分析了11种飞行器的特点,指出航天技术要比航空技术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影响。阐明了返回式航天器在航天活动中的特殊作用及其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30.
焦立中(莱罗伊焦),这位四次遨游太空的美籍华裔航天员,虽然生长在美国,但对中国却怀有深厚的感情.早在1988年,他和父亲一道应邀回到中国,在北京和长沙进行讲学活动.1994年7月焦立中把一面五星红旗带上太空,返回地面后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说:"我非常自豪地带它经历了一次太空飞行,我作为一名中国血统的美国航宇局的航天员向中国人民表示敬意."2003年10月中国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飞船后,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升空并安全返回,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每位炎黄子孙都应为此感到骄傲."2005年2月,焦立中在国际空间站上拍摄到了中国长城的照片,而且还把从太空拍到的一张北京照片赠送给中国记者,并深情地介绍了他在太空欢度春节的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