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58篇
航空   385篇
航天技术   179篇
综合类   56篇
航天   2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采用超声波扫描显微镜获取了点焊接头C扫描图像,分析点焊接头C扫描图像灰度值的分布特征,提出了一种对焊核边缘、焊核直径进行快速检测分析的方法;对不同焊接工艺参数下的不锈钢点焊接头进行表面检测,对比分析基于C扫描图像的焊点检测结果与实际测量值。结果表明,通过这种测量方法不但可以快速得到焊核边缘及焊核尺寸,而且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与实际测量结果相对比,两者之间相差较小,证实了该检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52.
为实现ITER超导线缆铠甲套管的超声相控阵检测,对铠甲套管的外形结构及缺陷特点的深入了解并参考文献方法,设计制作不同角度U形槽的人工试样;进行多晶片组不同角度入射声场设计,建立理论模型;借助M2M 256×256相控阵设备和Multi2000软件平台进行Multi-Salvo设置,开发基于VC~++6.0平台的客户端软件,实现A扫描的实时显示和数据存储,特殊形状试件的B扫描图像拟合并实时显示等功能。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旋转90°检测一次的方式实现铠甲套管的100%相控阵检测。  相似文献   
853.
目前,国内外关于带有储油孔和螺旋导油槽的螺栓的强度问题的研究较少,为了获得该类防锈螺栓在工作受载时的应力、应变情况并研究其承载能力,提出一种关于该类防锈螺栓强度的折减计算方法,通过有限元软件Patran/Marc对其进行有限元建模与强度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渐进失效与最大应力准则的结果相对没用采用渐进失效的结果减小较大,采用折减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与不采用折减计算得出的结果误差较小,验证了该防锈螺栓折减计算方法的可靠性,简化了该防锈螺栓在工程应用中的强度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854.
馈源阵作为星载天线的核心部件,其馈源辐射杯圆度误差显著影响天线的馈电性能,因此,探究馈源单元电性能与圆度误差的关联性极为重要。以某卫星天线馈源阵三维单馈源为例,基于几何绕射理论,将圆度误差引入方向图函数,建立了电磁耦合模型;基于FEKO电磁软件,分析了圆度误差对馈源单体最大增益、波束宽度等主要馈电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频率越大,增益与波束宽度对圆度误差越敏感。当馈源杯直径存在尺寸误差时,圆度误差导致的电性能变化与尺寸误差之间为振荡关系。文章研究工作可为探求天线制造误差与电性能的关联性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指引。  相似文献   
855.
电润湿液体透镜因其焦距可调、响应速度快、操作方便和功耗低等特点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可以解决显微成像系统中诸如机械抖动、离散变焦等技术问题,推进显微成像系统向智能化、轻量化发展。阐述了电润湿液体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综述了基于电润湿液体透镜的显微成像技术的最新研究,详细介绍了连续光学变焦和轴向扫描2类显微成像技术;总结和展望了基于电润湿液体透镜的显微成像技术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856.
采用纳秒脉冲光纤激光器在3种不同扫描速度(900、720、540 mm/s)工艺条件下,对2A12航空铝合金表面丙烯酸聚氨酯复合漆层进行了激光清洗实验,研究了不同激光扫描速度对清洗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当900 mm/s时,面漆全部去除,底漆部分去除;当720 mm/s时,底漆余量进一步减少,氧化膜显露;当540 mm/s时,漆层基本除净,但部分氧化膜破坏,基材外露。研究发现,清洗过程形成了“烧蚀-等离子体冲击-烧蚀”除漆机制交互作用的特点,烧蚀会引起漆层中功能性氧化物粒子和面漆着色剂脱漆沉积,凹坑为主要清洗特征;等离子体冲击主要发生在凹坑间隔区间,其产生的爆轰波主要对漆层产生破坏或去除作用;烧蚀和等离子体冲击一方面会触发瞬态加热膨胀除漆机制,使残余漆层发生应力碎裂或剥离;另一方面将使残余漆层受到热影响,导致部分自由基发生位置重排和置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