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52篇
航空   615篇
航天技术   37篇
综合类   78篇
航天   2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电子束固化高模量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湿法缠绕工艺制备了M40/EB99—1预浸料,研究了电子束固化高模量石墨化碳纤维M40增强EB99-1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耐热疲劳性能和热物理性能,并与M40/5228、M40/4211等热固化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实验研究表明,除了剪切强度稍逊于热固化M40/5228复合材料外,其它常规力学性能都优于热固化M40/5228、M40/211复合材料,表现了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电子束固化M40/EB99—1复合材料经冷热交变循环后的性能明显优于热固化M40/5228、M40/4211复合材料,表现了较好的耐热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62.
以聚硅烷(PS)、聚氯乙烯(PVC)和钛酸四丁酯[Ti(OBu)4]合成含碳量不同的聚钛碳硅烷(PIC)先驱体,运用IR、GPS、VPO、TG等分析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富碳PTC先驱体的合成及其组成结构,讨论了加入PCV含量不同对PTC合成及其结构、性能的影响。经熔融纺丝、不熔化处理、高温烧成制备出具有较好工艺性能和电阻率为10^0Ω.cm-10^3Ω.cm的富碳含钛碳化硅纤维(Si-Ti-C-O纤维)。  相似文献   
63.
晶须和短纤维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SiCw/6061,Al2O3/6061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特点及由车削试验得出的不同刀具的材料,切削速度Vc,进给量f,切削路程lm及复合材料中纤维(晶须)含有率Vf,不同的制取方法对刀具磨损VB,切削力F及表面粗糙度RZ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64.
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是新兴的强韧性结构材料,用于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等宇航结构件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混杂纤维(玻纤/碳纤)复合材料的研制重点和宇航结构部件实际应用两个方面,收集分析了有关技术信息,指出了混杂纤维(玻纤/碳纤)复合材料强韧化的基础理论和工艺技术重点,提出了我国采用混杂纤维复合材料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65.
聚碳硅烷是以硅碳键为主链的有机硅聚合物。它在非氧化性的气氛中经高温处理可转变成碳化硅,是制备连续碳化硅纤维及其他碳化硅材料的先驱体。本文对聚碳硅烷的合成方法,结构性能及其应用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66.
本文利用摆锤式单杆冲击拉伸装置对几种单一纤维复合材料及其混杂复合材料进行了高速拉伸动态力学性能的研究,探讨了混杂复合材料的应变率效应以及冲击拉伸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单一纤维复合材料和混杂复合材料在高速拉伸时均出现“高速应变强化”现象,且冲击拉伸破坏机理亦不同于静态拉伸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67.
以提高交叉指形电极压电纤维复合材料诱导应变和挟持应力为目的,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了电极区聚合物参数、交叉指型电极结构和压电相体积分数对压电纤维复合材料诱导应变和挟持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电极区聚合物的介电常数或减小电极区聚合物的厚度,能够提高元件的诱导应变和挟持应力,元件诱导应变最大可达173με;减小分支电极的周期或者适当增大分支电极的宽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元件的作动性能;提高压电纤维体积分数,有利于提高元件的作动性能。  相似文献   
68.
69.
 本文采用Timoshenko梁理论,首次导出了悬臂梁和自由-自由梁自由端具有附加质量的特征方程,并进而讨论了多种因素对动模量计算值的影响。此外还提出了用弯曲振动确定剪切动模量G_(12)的一般方法。最后进行了实例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0.
结构吸波材料SiC—C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用聚碳硅烷(PCS)与煤沥青(P)共混,制得PCS-P共混物,经纺丝、氧化、高温烧成,制得了SiC-C纤维,其电阻率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强度和模量随碳含量的增高而降低,用该纤维与环氧树脂复合制得的层合板材,具有良好的吸收电磁波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