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53篇
  免费   2248篇
  国内免费   1716篇
航空   14035篇
航天技术   2659篇
综合类   1941篇
航天   5482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475篇
  2022年   462篇
  2021年   622篇
  2020年   629篇
  2019年   654篇
  2018年   369篇
  2017年   452篇
  2016年   615篇
  2015年   638篇
  2014年   988篇
  2013年   862篇
  2012年   1410篇
  2011年   1370篇
  2010年   980篇
  2009年   1190篇
  2008年   1240篇
  2007年   1197篇
  2006年   923篇
  2005年   1010篇
  2004年   845篇
  2003年   831篇
  2002年   779篇
  2001年   773篇
  2000年   558篇
  1999年   451篇
  1998年   537篇
  1997年   426篇
  1996年   421篇
  1995年   365篇
  1994年   344篇
  1993年   310篇
  1992年   315篇
  1991年   235篇
  1990年   219篇
  1989年   266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86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31.
涡旋真空泵在工作过程中动、静涡盘之间间隙存在泄漏损失,它是影响涡旋真空泵工作性能的重要因素;总结了涡旋真空泵的工作原理;介绍了涡旋真空泵的密封设计与选择、间隙的确定。从材料和结构两方面阐述了密封的几种结构形式,说明了各自的工作原理,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阐明这些问题是影响泵性能指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2.
航天材料与工艺的发展和水平与一个国家的高技术以及国防建设的发展和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国内外高度重视航天材料工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3.
论述了可调结构仪器工作台的结构、调整原理和调整方法,并以三点支撑结构、锥面支撑结构仪器工作台表面与测量轴线垂直度的调整为例,具体地阐述了调整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34.
沈念 《中国航天》2004,(5):18-20
当今世界,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高速化、小型化和精密化)为动力,以工业制造技术、工业材料技术的新发展以及基础科学前沿技术的新突破为支撑,航天工业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航天产品向着“更高、更远、更大”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内部器件微型化、精细化也  相似文献   
35.
对策论在雷达电子战效能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对策论的基本内容和分析方法,包括对策论所涉及问题的要素和分类.指出了对策论在雷达电子战效能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了电子对抗博弈双方采取不同对抗技术措施的得益矩阵,并在此得益矩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对策论在电子对抗效能评估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6.
CERATIZIT公司秉承超过25年的专业技术,CERATIZIT涂层系统可以满足卓越切削性能的最高要求.  相似文献   
37.
据航空报报道,2005年年底,填补国内机载光电配套设备行业空白的两项重要科研攻关项目——“某型光电雷达综合试验台校准技术研究”、“某型光电雷达跟踪试验台校准技术研究”在中国一航航空产品部主持下顺利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这两项科研攻关项目是由一航计测和一航光电所共同研制生产的。  相似文献   
38.
39.
当前美国军队第一线战机大都是二十年前的作品,虽然这些飞机性能依旧卓越,但随着俄罗斯、欧洲以及亚洲的一些主要国家相继研制了多种先进型号的战机,美国人也感觉到了压力。为此,美国空军(USAF),美国海军(USN),美国海军陆战队(USMC)和英国皇家海军(RN)联合招标,希望研制一种先进攻击战斗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以其优异的设计最终排除众多竞争对手,脱颖而出,夺得了这项价值3,000多亿美元的有史以来最大的军队采购合同。2001年10月 26 日,美国国防部已经正式宣布与该公司签订研制、生产新世纪战…  相似文献   
40.
陈健 《洪都科技》2006,(1):25-34
虚拟技术的发展使电子线路的分析设计过程得以在计算机上轻松、准确、快捷地完成。这样,一方面克服了实验室在元器件和规格上的限制,避免了损坏仪器等不利因素,另一方面使得实验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从而促进电子线路实验教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