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5篇
航空   113篇
航天技术   44篇
综合类   18篇
航天   1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星载TDICCD相机像移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分析给出了偏流角变化、速高比变化和姿态精度导致的像移量及其与调制传递函数的对应关系,结合卫星轨道和相机参数,在不同积分级数下引起的像移对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随着积分级数的增加,像移对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表现为偏流角及速高比的变化.为此,在轨运行期间须对其采取补偿措施,为保证高质量的图...  相似文献   
52.
利用弹体姿态解耦算法,对捷联成像导引头的目标视线角速率进行提取。针对捷联成像导引头大的瞬时视场带来的大的测量噪声,采用TD跟踪微分器进行视线角速率重构和滤波。经数学仿真验证,滤波后所得到的视线角速率信息可直接应用于比例导引控制,有效提高了制导精度。  相似文献   
53.
利用红外技术进行层板冷却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层板冷却特性,应用远红外热像测温技术,对一个真实尺寸的层板结构进行了实验.层板的气膜孔、绕流柱及冲击孔直径分别为0.,0.8,0.8 mm,内腔高及总板厚分别为0.8,2.6 mm,孔柱数比为1:4:1.为了准确测量表面温度,采用了高精度热电偶校正法,建立修正关系;为了描述层板综合冷却效率,采用热像数字信号运算法,直接进行数据处理.实验在高温亚声速风洞中进行,实验结果展示了冷却介质注射量对层板冷却特性的影响,证明远红外热像技术用来研究层板冷却特性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4.
航天遥感成像系统像元分辨率在轨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数学推导和图解模拟的方法,通过分析光电成像系统对三线靶标推扫成像的过程,说明使用三线靶标检验系统像元分辨率存在误差,可能得不出或得不到正确的结果,应使用辐射状靶标。  相似文献   
55.
徐赫屿  王大轶  李文博  刘成瑞  符方舟 《航空学报》2020,41(z1):723747-723747
针对航天器在轨资源严重受限(包括计算资源、硬件资源以及能量资源)的特点,开展了基于算子理论的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可重构性评价方法和自主重构策略的研究。首先,基于稳定核表示(SKR)和稳定像表示(SIR)的算子理论给出了系统可重构性评价指标,定量地描述了系统的重构能力,突破了基于互质分解理论的系统可重构性评价方法对系统线性性质的局限。同时,基于以上结果,给出了系统可重构性最大边界,为设计人员设计自主重构策略提供了明确的指标;然后,通过在设计阶段考虑系统可重构性,充分挖掘并利用系统重构潜力,为自主重构策略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56.
本文应用粒子像测速技术(PIV)和激光散斑测速技术(LSV),对Rayleigh-Benard对流流动进行测量。说明这两种技术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是相同的,他们的区别取决于源密度(S.D.)。当S.D.≤1时,是粒子像模式,当S.D.>1时,则呈现激光散斑模式。实验表明,三次光脉冲系统比二次光脉冲系统在测量信噪比方面改善很多。  相似文献   
57.
基于CMOS APS的星敏感器光学系统参数确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瑛  邢飞  尤政 《宇航学报》2004,25(6):663-668
基于CMOS APS图象传感器的星敏感器是适应航天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一代姿态敏感器。确定光斑形状和大小、光学系统有效通光孔径、视场和焦距等参数是进行星敏感器光学设计的前提。本文基于选定的CMOS APS图象传感器分别对这些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确定光斑形状和大小的依据是,减小由于探测器像元对光斑能量分布的采样导致点扩散函数变形,从而引起的利用亚像元技术求星像中心的计算误差。光学系统的有效通光孔径与星敏感器所能探测到的极限星等有关,通过从目标辐射特性直到探测器响应的能量计算可以确定孔径的大小。确定视场和焦距首先要满足星敏感器实现全天自主星图识别所需的导航星捕获概率,其次要考虑与之相关的误差。  相似文献   
58.
低轨对地观测卫星凝视成像仪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典型空间信息获取方式及特点,阐述了低轨对地观测卫星凝视成像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对两种低轨对地观测卫星凝视成像仪及其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9.
研究基于像增强型CCD(ICCD)的空间高分辨率微光成像系统的成像性能。通过理论推导及数学仿真的方法,对系统在微光条件下的能量传递、极限分辨力、信噪比以及调制传递函数进行分析计算。研究表明,系统在黎明照度条件下具有较好探测能力,通过对ICCD器件制冷可以有效提高系统信噪比,实现满月照度的探测成像。  相似文献   
60.
高分辨率可见光相机是航天侦察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随着用户对分辨率的要求不断提高,光学系统的焦距不断增长。长焦距TDICCD相机代表着长焦距传输型相机的发展方向,而焦距的增长意味着相机尺寸和质量的增加。文章介绍了国外轻量化技术的一些成果,从结构、材料、探测器等方面讨论了我国高分辨率相机轻量化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